首页资讯古文国学《资治通鉴》277:司马昭的文治武功,这次是完美展现
844308

《资治通鉴》277:司马昭的文治武功,这次是完美展现

紫网2023-10-14 08:55:080

学习内容:【原文】三年(戊寅,公元258年)春正月,文钦谓诸葛诞曰:“蒋班、焦彝谓我不能出而走,全端、全怿又率众逆降,此敌无备之时也,可以战矣。”诞及唐咨等皆以为然,遂大为攻具,昼夜五六日攻南围,欲决围而出。围上诸军临高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矢石雨下,死伤蔽地,血流盈堑,复还城。城内食转竭,出降者数万口。钦欲尽出北方人,省食,与吴人坚守,诞不听,由是争恨。钦素与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钦子鸯、虎将兵在小城中,闻钦死,勒兵赴之;众不为用,遂单走逾城出,自归于司马昭。军吏请诛之,昭曰:“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就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乃赦鸯、虎,使将数百骑巡城,呼曰:“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又表鸯、虎皆为将军,赐爵关内侯。城内皆喜,且日益饥困。司马昭身自临围,见城上持弓者不发,曰:“可攻矣!”乃四面进军,同时鼓噪登城。二月,乙酉,克之。诞窘急,单马将其麾下突小城欲出,司马胡奋部兵击斩之,夷其三族。诞麾下数百人,皆拱手为列,不降,每斩一人,辄降之,卒不变,以至于尽。吴将于诠曰:“大丈夫受命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于敌,吾弗取也。”乃免胄冒陈而死。唐咨、王祚等皆降。吴兵万众,器仗山积。司马昭初围寿春,王基、石苞等皆欲急攻之,昭以为“寿春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使同就戮,吾当以全策縻之。但坚守三面,若吴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也。吴贼破,钦等必成擒矣!”乃命诸军按甲而守之,卒不烦攻而破。议者又以为“淮南仍为叛逆,吴兵室家在江南,不可纵,宜悉坑之。”昭曰:“古之用兵,全国为上,戮其元恶而已。吴兵就得亡还,适可以示中国之大度耳。”一无所杀,分布三河近郡以安处之。拜唐咨安远将军,其余裨将,咸假位号,众皆悦服,其淮南将士吏民为诞所胁略者,皆赦之。听文鸯兄弟收敛父丧。给其车牛,致葬旧墓。昭遗王基书曰:“初议者云云,求移者甚众,时未临履,亦谓宜然。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昭欲遣诸军轻兵深入,招迎唐咨等子弟,因衅有灭吴之势。王基谏曰:“昔诸葛恪乘东关之胜,竭江表之兵以围新城,城既不拔,而众死者大半。姜维因洮西之利,轻兵深入,粮饷不继,军覆上邽。夫大捷之后,上下轻敌,轻敌则虑难不深。今贼新败于外,又内患未弭,是其修备设虑之时也。且兵出逾年,人有归志,今俘馘十万,罪人斯得,自历代征伐,未有全兵独克如今之盛者也。武皇帝克袁绍于官渡,自以所获已多,不复追奔,惧挫威也。”昭乃止,以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东武侯。习凿齿曰:君子谓司马大将军于是役也,可谓能以德攻矣。夫建业者异道,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穷武之雄,毙于不仁;存义之国,丧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虏吴众,席卷淮浦,俘馘十万,可谓壮矣。而未及安坐,赏王基之功;种惠吴人,结异类之情;宠鸯葬钦,忘畴昔之隙;不咎诞众,使扬土怀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当之哉!【原文华译】三年(公元258年)春,正月,文钦对诸葛诞说:“蒋班、焦彝认为我们不能突围而出走,全端、全怿又率众降敌,如今正是敌人没有防备之时,可以出战了!”诸葛诞及唐咨都认为如此,于是准备攻垒装备,昼夜五六日攻南围,想决围而出。围城营垒上诸军临高发射抛石机、火箭,烧毁吴军攻垒装备,石头和箭像雨一样落下,死伤满地,鲜血盈满沟壑。吴军被击退回城。城内食物吃尽,出城投降者数万人。文钦想把北方人全部放出去,只留下吴军坚守,诸葛诞不听,由此两人相互怀恨。文钦一向与诸葛诞有矛盾,只是之前计谋稍微相合,而如今事态紧急,就越发相互猜疑起来。文钦因公事晋见诸葛诞,诸葛诞当场斩杀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将兵在寿春旁另一小城中,听说文钦被杀,要发兵报仇,部下不肯听命,二人于是翻城出走,投奔司马昭。军吏请求诛杀二人,司马昭说:“文钦罪不容恕,他的两个儿子固然也当处死。但是,文鸯、文虎穷极来投,况且城池还未攻陷,如果杀他二人,那守城叛军的军心就更加坚固了。”于是赦免文鸯、文虎,派他们将数百骑兵绕城巡走,大喊:“文钦之子尚且不杀,其他人还担心什么!”又上表封文鸯、文虎皆为将军,赐爵关内侯。城内人都很高兴,况且日益饥困。司马昭亲自到前线,见城上拿着弓的人都不射箭,说:“可以进攻了!”于是四面进军,同时鼓噪登城。二月二十日,寿春城破。诸葛诞窘急,单马将其麾下从小城突围欲出,被司马胡奋的部将击斩,夷灭三族。诸葛诞麾下数百人,都拱手列队,不降,每斩一人,就问下一个降不降,一直到全部杀光,也没有一个投降的。吴将于诠说:“大丈夫受命于其主,以兵救人,既不能克,又束手就擒于敌,我不做这种事!”于是脱下甲胄,冲向敌阵而死。唐咨、王祚皆降,投降的吴兵有一万多人,武器堆积如山。司马昭刚刚包围寿春的时候,王基、石苞都想急攻。司马昭说:“寿春城池坚固,敌军人多,攻城一定受挫,如果再有外寇,内外受敌,这是危道。如今三个叛徒(诸葛诞、文钦、唐咨)聚集于孤城之中,或许是上天安排他们一起送死,我当以最完备的计划来对付他们。现在我们坚守三面,如果吴贼从陆路来,军粮一定带得不多,我以游兵轻骑截断他的交通线,即刻不战而破,吴军败退,文钦等就自然擒获了!”于是下令诸军按甲而守,最终没费什么劲攻城,就拿下了。又有人建议说:“淮南仍为叛逆,吴兵家属都在江南,不可信任,应该全部坑杀。”司马昭说:“古代用兵,以保全敌国人民及财产为上,只诛杀首恶。吴兵如果逃亡回去,也正可显示中原之大度而已。”对降兵一个都没杀,全部安置在京师附近三河地区。拜唐咨为安远将军,其余裨将,都有官位称号,众人悦服。其余淮南将士吏民被诸葛诞裹胁的,全部赦免。允许文鸯兄弟收殓父亲,拨给牛车,送回家乡安葬。司马昭写信给王基说:“当初,大家议论纷纷,要移营转据北山。当时,我没有亲眼到前线观察,也认为他们说得对。唯有将军您,深刻算计利害关系,坚持正确意见,对上违背诏命,对下拒绝众议,终于制敌擒贼,就算古人所称颂的大将,也不能超过您!”司马昭想遣诸军轻兵深入,招降迎接唐咨等人子弟,或许还能有机会乘势灭了吴国。王基进谏说:“当初诸葛恪乘东关之胜,竭江南之兵以围新城,城池没有攻下,而士众死亡大半。姜维乘洮西之胜,轻兵深入,粮食运输跟不上,覆军于上邽。大捷之后,上下都容易生轻敌之心,轻敌,则对困难思虑不深。如今吴贼新败于外,又内患未平,这正是他们加强战备之时。况且我们大军出动已超过一年,人心思归。如今杀死及俘虏敌军有十万之多,诸葛诞等罪人伏法,自历代征伐,也没有自己毫无损失就获得如此重大胜利的。武皇帝曹操在官渡击败袁绍,也自以为所获已多,不再追击,是担心万一受挫,有损军威。”司马昭于是停止。司马昭任命王基为征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进封东武侯。【习凿齿曰】君子认为,通过这次战役,显示司马大将军能以德攻城。建立勋业的人,各有各的成功道路,各有各的路径偏好,不能兼得。所以穷兵黩武之雄,因不仁而自毙(如夫差、智伯);仁义之国,又因懦弱退缩而灭亡(如宋襄公)。如今一征而擒三叛(诸葛诞、文钦、唐咨),大虏吴众,席卷淮浦,杀死及俘虏敌军十万,可谓壮观!而未及安坐,先赏王基之功;施恩惠于吴人,又结异类之情。宠待文鸯,安葬文钦,捐弃当年的愁怨;宽恕诸葛诞部属,又使扬州人民,心怀羞愧。功高而人乐其成,业广而敌怀其德,武功既成,文德亦洽,这样的功德推广开来,天下谁还挡得住他呢!【学以致用】01,百度了一下习凿齿,他是晋朝人(东晋),虽然点评本朝的人物都有过分赞美的词语,但是,这一段说的确实有道理司马昭这次平叛所展示出来的手段,有很高的政治智慧这个情景,在曹操身上也有,在光武帝刘秀身上也有,刘邦身上也有...或者讲,或许每一个开创基业中的第一代领导者,都有这种类似的气概与胸怀有文治,有武功,有德惠于天下此时此刻,再来映照前文谯周的分析,看看三个国家的变化蜀汉有个姜维东吴有个孙綝(此时与司马昭对抗,吴军惨败)曹魏有个司马昭从能力上看,这三个人,都是三家公司的CEO,董事长都差差的,主要还是看CEO的能力呢很显然,司马昭的段位与能力更上一层,毕竟是想要推翻老东家、自己做大王的人。所以,我们在股权领域有句话,投资的背后都是投人,看领导者的能力与潜力即便被投资者的公司股权架构不合理,出钱的人也会去主动协商,让那些合伙人各自把股权调整,确保老大的比例变得更大,因为好的种子项目很多,但好的创始人不多。要确保项目的成功,就得确保创始人在安心做事的情况下全力以赴。

02,未及安坐,先赏王基之功又是封赏的技术曹操经常封赏曾经提出过正确意见而没有被采纳的人刘邦刚做尊位的时候,先封赏长沙王与闽越王,这两人不是直接帮助刘邦,他们只是在推翻秦朝的时候出了力现在司马昭也来这一招....所以,如果你是企业领导,懂得分配的技术很重要啊好的分配机制,丰富的分配方式能够让团队的成员持续保持战斗力。这不是你只要钱给到位就可以了的,钱给到位,只是体现了你的胸怀,舍得分但是,分的让各个阶层,各个岗位的人都认可,都服气,这是要讲究技巧的。

03,大捷之后,上下都容易生轻敌之心,轻敌,则对困难思虑不深看到这段话,我总是想到一个画面就是在影视剧《伟大的转折》当中,红九军团因为下雨等各方面的原因,与中央部队失去了汇合的机会,只能独自作战, 然后再接连打了两场胜仗(有一次是大胜仗)之后,就松懈了。从军团长,到其他一些高级干部都是如此,只有一个政委(或者参谋)保持警惕,但不够用的,后面怎么样呢?大失败马上来临这一段影片可以时不时的拿出来给做出好成绩的干部看一看,每次战斗胜利之后都可以看看,多少次都不为过不要骄傲,要警惕大捷之后的懈怠,懈怠就容易迎接失败。我们可能经历过这种事情,当遇到大成功之后,那种兴奋,那种飘,压都压不住,要有足够的“克己”功夫才能保持心如平镜,或者说延迟满足感所以,就需要有《潜伏》中余则成的状态:我没有时间痛苦(或者说,只有一个晚上的痛苦时间),明天还得继续战斗同样的,我们没有多少的兴奋时间,因为明天还得继续战斗,领导人尤其如此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