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看不懂萧衍的神操作就对了
844357

看不懂萧衍的神操作就对了

紫网2023-10-14 09:33:200

文 / 子

萧衍高开低走的人生其实是和南朝的整体实力挂钩的,并不是说,前期的萧衍很生猛,一路开挂,后期的萧衍突然就不行了,屡屡作出错误决策。

其实,倒不是说萧衍的决策不对,而是萧衍身后的那个南朝已经摇摇欲坠。

萧衍最被后人诟病的事就是,一味放纵侯景,最终造成了侯景之乱,侯景之乱不仅导致了南梁的灭亡,更是使南朝丧失了大片土地,经济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侯景之乱后,南朝基本已经结束,就等着被北朝所兼并。

548年,在被东魏的慕容绍宗打败之后侯景带着他的八百残兵去了江南。让人意外的是,侯景没有走正规程序正式投靠南梁而是袭取了南梁的战略重镇寿阳。

这个时候,是个正常人都能看出侯景的居心不良,因为侯景,梁朝在寒山之战中丧失了十万兵马,如今,你侯景不请自到还袭击了寿阳城,这已经不是不讲武德了,而是赤裸裸地向梁朝宣战。

大臣傅介就坚决主张杀掉侯景,为此,他还向萧衍上书将侯景比作东汉的吕布、东晋的刘牢之,必须杀。

按照正常逻辑,萧衍此时的操作肯定是派遣大军直接过去将侯景给灭了,彻底根除后患。但让人意外的是,萧衍不仅没有杀侯景,还派人安慰了侯景一番,并正式任命侯景为南豫州牧,承认了侯景坐镇寿阳的事实。

萧衍给出的理由是,不能因为拒绝侯景而断了北方将士来投江南的心。

可是,寒山之战牺牲的十万将士是事实,如今侯景袭取寿阳也是事实,而你萧衍既不处理侯景反而迎合了对方的胃口,这逆向操作的尺度也太大了吧。

是的,当时的人想不通,此后读史的人更想不通。但是别急,这两人的表演还将继续颠覆人们的认知。

由于侯景铁了心要造萧衍的反,于是在寿阳城大范围征兵并很快拼凑出了八千兵力的规模。为了解决装备问题,侯景向萧衍申请一万匹锦来做军袍,而萧衍竟然就同意了,只是朱异在操作的时候将这一万匹锦用青布代替。

接着,由于侯景对萧衍送给自己的老旧武器不满意,于是他又申请萧衍派给他工匠,他自己来制造兵器,而萧衍也爽快答应了。

就是侯景求萧衍给自己赐婚,萧衍也不拒绝:“你可以在朱姓和张姓以下随便挑一家。”

呵呵,虽然觉得你侯景不配娶王谢的高门,但萧衍并不反对协助侯景解决婚姻大事。

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我们基本能得出一个结论:萧衍是在配合着侯景的造反行为

▲侯景 图源/网络 侵删

对,就是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但萧衍的反常行为还将进一步刺激人们的大脑——

合州刺史(今合肥)鄱阳王萧范多次奏报侯景要造反,但萧衍却选择屏蔽消息,不相信;北魏宗室元贞从侯景处逃至建康将侯景造反的计划一五一十地向萧衍交代了,但萧衍却将元贞打发到广东上班去了;将军羊鸦仁将侯景策反自己的使者和信同时送去了建康,但萧衍依然选择不相信...

对,就是冷处理。

此时,就连侯景也被萧衍的反常操作震惊到了,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行为其实还没有触摸到萧衍忍耐的极限。当侯景威胁萧衍杀掉羊鸦仁并表示自己要率兵直捣江东时,萧衍还是忍了:

“平常人家尚且能养得起几个客人,朕就侯景这一个客人,不能让客人不满意啊。”

呵呵,萧衍的反常操作已经不是正常人能做出的举动了,更何况他还是大梁的皇帝呢。

只能说,萧衍是盼着侯景赶紧造反呢

548年八月初十,侯景于寿阳正式起兵,以清君侧的名义挑战萧衍这个大梁皇帝。

此时的人们才真正看清了萧衍的目的。当萧衍收到侯景造反的消息之后激动地说:“大家不要慌,侯景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就是拿根木条都能将他给灭了。”

接着就是调兵遣将。萧衍任命六子邵陵王萧纶为大都督,率领合州刺史萧范、北徐州刺史萧正表、司州刺史柳仲礼、西豫州刺史裴之高共四路大军向寿阳进军,讨伐侯景。

是的,萧衍就是想光明正大地解决掉侯景,谁说他不记得死于寒山之战的那十万梁朝将士。想想,如果萧衍在侯景刚进入江南就将其给杀了,那么就是向天下人证明,此前他萧衍信任侯景并插手北朝事务的决策是错误的

萧衍根本就不想承认错误,因此他就想用光明正大地手段解决掉侯景。说实话,萧衍根本不怕侯景造反,而是怕侯景不造反。这样看的话,萧衍此前的行为就能解释通了,他是通过不断地添柴以加速侯景的叛乱。

而且,萧衍是有绝对自信打败侯景的,以整个江南之力对付区区一个侯景,那可不是拿根树枝去揍侯景吗?

可正是萧衍的过分自信最终让江南大地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萧衍只是从领地、兵力、物资上对双方的实力进行了评估,但是他对于南梁内部根本就没有通透的认知——

他没有想到,南梁的军队会如此不堪一击,他没有想到,侄子萧正德会和侯景穿一条裤子,他没有想到前来勤王的萧梁宗室根本不是为了解围,而是为了皇位,他更没有想到,南朝的庶民会蜂拥一般加入侯景的叛军...

这一系列意外,加上侯景惊人的战斗力最终造成了建康城被攻破的事实。

▲台城之战 图源/剧照

是的,蚂蚁干倒了大象。只能说,萧衍虽然对南朝的矛盾心里有数,但他绝对没有想到矛盾等级会如此之高,一点就着。

说真的,当时换作任何人可能都是和萧衍一样的判断,萧衍不是输于大意二字,而是南朝的根子已经腐烂到极点了。

再说萧衍沉迷佛教这件事——

萧衍是佛教的忠实信徒,在他的任内,不仅大范围建造佛寺,他自己更是亲自讲经宣扬佛法,甚至到了脱掉黄袍出家的地步,为此,朝廷赎他还花费了四亿钱。

南朝四百八十寺,佛教在南梁发展到了极盛。

对于萧衍的行为,大家都觉得他做过了头,掏空了南梁国库,但这只是表面,萧衍深层次的考虑其实是想借助佛教的力量缓解世族和庶族之间的矛盾

经过东晋、刘宋、萧齐的过渡,加上萧衍的南梁,从北方过来的世族已经彻底腐化,个个弱不禁风,能将马看成老虎,但他们却依旧垄断着官职、社会地位、经济等资源,尤其是萧梁皇室,丝毫没有与庶族分享的意思。

萧衍能够明确感觉到世族和庶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到了即将爆发的临界点。当年,西晋的八王之乱就是因为迎合了庶族想通过内乱重新洗牌的愿望因而才点燃了北方江山最终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如今,西晋的乱局也很可能在南梁复制,庶族差的就是一把火

所以,萧衍在无力解决矛盾的情况下,为了缓解矛盾的爆发于是就想到了佛教,想用佛教的思想来平息庶族的怨气,这才是他大力兴佛的根本原因。

▲南朝四百八十寺 图源/网络

只是,萧衍做得还是有点过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格局不仅使南梁的税赋、兵源锐减,更是极大消耗了南梁的国库。当侯景之乱爆发时,庶族们就将自己的不满在第一时间和侯景的叛乱行为融合,一下子就冲垮了建康城。

也就是说,不是侯景有多猛,而是他的行为正好和南梁矛盾的爆发点重合

读懂了这点,我们就对萧衍沉溺佛法有了理性的认知,也对萧衍纵容侯景有了新解,都是帝王术。

对,萧衍只会比年轻时的那个萧衍更老辣,只是南梁的真实情况不允许他的帝王术落地。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推荐阅读:萧衍,凭什么?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