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汉语对联5副科举对联,道出主考官的糊涂肮脏,写出才子的非凡文采
844448

5副科举对联,道出主考官的糊涂肮脏,写出才子的非凡文采

紫网2023-10-14 10:48:050

古代科举是人生头等大事,要么出人头地,要么沦落风尘。

所以才有蒲松龄考了一辈子的科举,所以才有《儒林外史》的讽刺著作。

我是真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5副科举对联,道出主考官的糊涂肮脏,写出才子的非凡文采。喜欢对联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第1副对联:乌不如人,只少胸中一点墨;军无斗志,都因偏了半边心。

某年科举的主考官分别是乌拉喜崇阿和恽彦彬。当时有人质疑两位主考官昏聩不明,选人不当,写下此联嘲讽。

对联显然根据两人的“姓氏”做文章,利用汉字的字形特点发挥幽默效果,表达出强烈的讽刺意味。

上联的“乌”字加上一个“点”,就是个“鸟”字。鸟在许多语境中是骂人的话,如“鸟人”之类。而乌比鸟还少一点,那是等而下之了。

鸟而无点,自是没有真才实学。上联嘲讽乌拉喜崇阿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不配当主考官。

下联则嘲讽恽彦彬偏心无眼,选人不当,所以导致人心不平,军心涣散。

军无斗志,本身和科举并无关系,然而切合“恽”字与偏心之处,用来颇为切合,倒也说得通。

第2副对联: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

这是康熙朝辛卯科场舞弊案的著名对联,因为这副对联引发了清代官场的一场地震。

当时主持江南乡试的正副考官的分别是左必蕃和赵晋,所以感觉科举有黑幕的考生创作了这副对联加以嘲讽。

对联主要的手法是用典与切姓,指名道姓,犀利无比。

上联用历史上写《左传》的左丘明是盲人的典故,借以嘲讽左必蕃没有识人之明,胡乱选拔,提拔庸才,遗落贤才。

下联用三国名将赵云一身是胆的典故,嘲讽赵晋狗胆包天,竟敢在科举大事上弄虚作假,舞弊乱纪。

此联文字大胆,有的放矢,用古典而切合时弊,语幽默而蕴藏悲愤,引发了一轮山呼海啸般的传播。

于是乎,此案越闹越大,康熙帝命张文瑞为钦差同巡督张伯行严加审理。

最终,主考左必蕃被处流放,副主考赵晋被定斩首,于狱中畏罪自杀。两江总督噶礼也随之撤职,后续更因他罪而被斩杀,全家几近灭门。

第3副对联:德定圃人旁呆立;沈云初衣里藏刀。

此联是嘲讽科举主考官德保和沈初的。德保也就是索绰络·德保,字仲容,一字润亭,号定圃。沈初,字景初,号萃岩,又号云椒。

此联也是从姓名上做文章的。德保的保字拆开来就是“人”和“呆”,沈初的初字拆开就是“衣”和“刀”。

此联嘲讽德保呆呆蠢蠢,嘲讽沈初笑里藏刀,还是比较狠的了。

第4副对联:李仲约无非约略;陈伯商大可商量。

当时有两个主考官叫李仲约和陈伯商的。此联也是直接将两人大名用在对联中,不过却没有从字形上做文章,而是直接引申开来,利用人名的意义来做文章。

上联的约略是粗略、依稀的意思,这是嘲讽李仲约当主考官很糊涂,没有选拔合适的人才。

下联的“大可商量”则是说陈伯商这个人是可以商量的,言外之意就是只要金钱到位了,贿赂到位了,金榜题名是可以商量的,显然这是嘲讽陈伯商受贿舞弊了。

第5副对联:尔多士论运不论文,碰;我老子用手不用眼,抽。

此联妙趣风生,用幽默的口吻写出考生的辛酸和不平,用通俗的文字讽刺主考官的糊涂与妄为。

当时某个主考官胡作非为,他拿到考卷之后并没有认真阅卷,而是随便放在一边。

等到发榜之日,主考官随便抽出几份试卷,第一份就是头名,第二份就是第二名,等到够了上榜名额就停下来。

所以有人写下此联嘲讽,用打麻将的“碰”和“抽”,嘲讽主考官选拔考生玩忽职守,把严肃的工作当成娱乐的打麻将,真是糊涂透顶,可恶至极。

而那些为科举付出心血的莘莘学子,却成为了主考官糊涂妄为的牺牲品,无限血泪都在不言中。

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作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失业在家,写文糊口,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赞赏、收藏和转发!1块钱是情,2块钱是爱,再次感谢大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