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汉语对联1副绝妙婚联,背后诸多风流韵事,让人拍案叫绝
844520

1副绝妙婚联,背后诸多风流韵事,让人拍案叫绝

紫网2023-10-14 11:46:510

结婚是终身大事,结婚对联是结婚仪式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是真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副绝妙婚联,背后诸多风流韵事,让人拍案叫绝。喜欢对联的朋友,赶紧收藏吧。

首先来看婚联的内容:得与梅花为眷属;本来松雪是神仙。

此联是恭贺近代著名画家赵叔孺的婚联。

赵叔孺与吴昌硕齐名,号称一时瑜亮,又与吴昌硕、黄士陵、齐白石、王福厂并列“民国印坛五大流派”。

说起赵叔孺的婚事,还有一段趣谈。

赵叔孺从小就表现出过人的才能,擅长书法绘画,尤其擅长画马,在当时就有神童之称。

据说,赵叔孺8岁的时候,赵叔孺的父亲赵佑宸(官至大理寺卿)春节期间大宴宾客。

酒席的宾客中,有一位著名的金石书画收藏家林颖叔。

林颖叔也就是林寿图,曾担任过陕西布政使职、山西布政使等要职。

林颖叔曾经与左宗棠共事。左宗棠自负雄才,自称“诸葛亮之亮”,而林颖叔一时玩笑,回答说“这是诸葛亮之诸(谐音猪)”。

因此左宗棠对林颖叔怀恨在心,最终林颖叔被左宗棠弹劾而丢官罢职。

此事在当年传于天下,至今也成为许多人讨论左宗棠“睚眦必报”的重要谈资。

言归正传,且说林颖叔听说赵叔孺小小年纪就能画马,想要亲眼见识一下,就让赵叔孺在宾客面前当众画画。

赵叔孺技高人胆大,在众人面前毫不怯场,下笔如有神,画出了一幅骏马图,赢得了满堂喝彩。

林颖叔相当欣赏赵叔孺的才华,觉得这个小孩子未来可期,于是第二天就请了媒人来赵家说媒,把女儿许配给赵叔孺。

一幅骏马图,居然赢得一段姻缘,在当时可谓佳话了。(事见张大千《赵叔孺先生遗墨》。)

到了赵叔孺17岁的时候,两家的大人正式给赵叔孺和林家女儿办了婚事。

由于赵、林两家都是名门大户,所以婚礼办得相当隆重,宾客所送的婚联的也数不胜数。唯独此联脱颖而出,不但在婚礼上出尽风头,后来更流传四方。

此联之妙,首先是切姓。

上联的梅花,用的是宋代诗人林逋“梅妻鹤子”的典故,切合新娘的林姓。下联的松雪,用的是宋末元初大书法家赵孟頫号松雪道人的典故,切合新郎官的姓氏。

其次,此联用语典雅喜庆,符合结婚氛围。

梅花、松雪都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高洁之物,显示出新郎新娘的优秀高贵,读起来喜庆而不俗气。

再次,此联切合新郎新娘之身份,切合林家与赵家官宦世家的身份。

新娘子作为大家闺秀,养在深闺人未识,让人有想夸却无从下手之感。而对联作者巧妙从林颖叔这个老爹着眼,夸的巧妙自然。

林颖叔是世家大族,是金石收藏大家,更担任过封疆大吏,在当地拥有极高的声誉。

林颖叔自己也擅长书画诗词,“雅好绘事,其诗工且多,一时魁人杰士无不怵服而钦佩之”。文人翁时稚也曾将林颖叔比为林逋,大拍马屁:“定知放鹤林和靖,载酒亭皋独访梅。”(见《人日寄林颖叔》。)

这样的夸奖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却可以见出林颖叔的名士派头了。

有梅花之父自有梅花之女,自然而然,新娘子林小姐也如其父一般,具有梅花的清香与品格。

也因此,“得与梅花为眷属”的潜台词是“这桩婚姻对赵叔孺而言,天大的幸事。”这样一来既赞美了林小姐,又夸赞了林颖叔,马屁相当到位。

事实上,赵叔孺后来取得这么大的成就,还真离不开岳父家的支持。

赵叔孺因为担任福州平潭同知的关系,在岳父家暂住了三年。

借着这个机会,赵叔孺得以饱览林颖叔家里的书画藏品,挥毫奏刀,寒暑不辍,才艺突飞猛进,终成一代大家。

所以有时候,有个好岳父真是太重要了。我们看现在商场许多大佬,岳父的帮助还真是挺重要的。

再次言归正传,如果单单看上联,“得与梅花为眷属”,给人一种赵叔孺高攀的感觉。而对联作者也真是有才,通过下联不但化解了这种猜疑,反而强化了赵叔孺夫妇珠联璧、天生一对的感觉。

赵叔孺擅长书画,因为书画而被誉为神童,恰可以与宋代擅长书画的赵松雪类比起来。

这种联系是相当自然的,由于赵叔孺尚是一个年轻人,以“松雪”为喻,也不会显得过誉,相反可以看作是成年人对年轻人的期望。

下联之所谓“本来松雪是神仙”,既夸奖了赵叔孺的潇洒英姿,又与上联合成了“神仙眷属”,让这场婚姻的双方势均力敌,显示着天作之合的美好姻缘。

大概是因为这副婚联广为流传,加上后来赵叔孺书画金石上的杰出成就,所以大家很自然把赵叔孺与赵孟頫联系起来,把赵叔孺誉为“近世之赵孟頫”。

总而言之,好的对联不只是要文采飞扬,更重要的是要相得益彰,恰到好处。

此联看上去简单,实则处处契合,处处关照,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啊。

大家有没有自己创作对联呢?欢迎留言分享哦。

失业在家,写文糊口,喜欢我文章的朋友,请赞赏、收藏和转发!1块钱是情,2块钱是爱,再次感谢大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