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战国时期除了秦国,六国之中谁最有可能一统天下?条
844543

战国时期除了秦国,六国之中谁最有可能一统天下?条

紫网2023-10-14 12:08:300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齐国灭亡,至此秦灭六国,一统天下。

秦国之所以能一统六国,靠的是商鞅变法后几代老秦人的努力,连续出了几代明君,奋六世之余烈,嬴政才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夙愿。

战国七雄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秦国,六国谁最有可能一统天下呢?答案是战国初期的魏国,可以说除了秦国,战国初期的魏国是最有条件走上一统六国的道路的,可惜啊,魏国未能把握机会,魏惠王以后,魏国从合纵盟主逐渐沦为附庸国,再无崛起的可能。

为什么是魏国?

首先魏国继承了晋国的核心领土河东之地,这里土地肥沃,也是晋国春秋战争以来很少波及到的腹地,其次就是有畜牧和战略要地关中东部的河西地以及以邺城、大梁为重心的殷商发家之河间地

三家分晋后魏国的土地

而魏国的北面有燕、赵两国抵挡匈奴和东胡,且和赵国一起削弱中山国;南边有韩、鲁、宋等中等国作为与楚国的缓冲,再加上三晋联军的协同型地缘,整体来说,魏国的地理优势是远大于劣势的。

最重要的人口上,魏国也占据了晋国遗留下来的河西与河东两大人口经济重心,又有河间地等殷商以来便得以发展的经济重地

有了地利和人口,还得有明君,魏文侯和魏武侯两代人励精图治,大量启用人才,任用西河学派的子夏、段木干、田子方;安排李悝变法、吴起镇河西、乐羊征中山、西门豹治邺,在战国变法风潮初起之时,魏国能够尽地理位置之便,应用各方人才以强国。

西门豹治邺

此时其他诸侯国只有东边的齐国有抗衡魏国的国力,但又处于田氏代齐后的政权不稳、声誉不佳时期,秦国则处于变法的前夜,楚国刚刚被吴越拖垮,赵、韩两国唯魏国马首是瞻。

李悝变法

为什么是战国初期的魏国

因为魏国的地利一直建立在三晋联合与齐秦一边强的格局下,基础就是三晋联合,一旦三晋反目,魏国的南北不安,齐国和秦国威胁魏国东西,所以魏国的突破点就是在战国初期取得一块儿稳固持久的后方,然后徐徐图之

魏国地处四战之地

可惜碰到了后期的魏武侯和坑货魏惠王,在赌国运的战争中,居然作死去欺负韩、赵,只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强,失去了三晋联合的利好局面,最终也失去了人心失去了国运。

当时魏惠王唯一的出路其实就是死磕齐国,作为三晋的领头人,对外征战中是不能影响他们三的关系的,所以魏国想要取得稳定的战略后方,得顾忌这两国。

当时魏国有几个选择:

赵国的晋北

这里开发程度较低,远不如河东关中地区,而且攻取晋北,则三晋联合的局势便会打破,魏国很难在面对三晋内斗的同时取得赵国腹地。

燕国和赵国之间的河北地

但魏国无论是选择攻赵还是攻燕,都会影响魏赵关系,然后进一步地影响三晋关系,毕竟前有假道伐虢的例子,魏、赵两国联合灭了中山、燕,平分河北后赵国会包围赵国北边,南北夹击,这怎么挡。

魏国初期

秦国的关中西部地区

这里其实是魏国稳定后方的最佳选择,而且已经有了河西这个桥头堡。

河西之地

虽然战国初期秦国最弱,但想要灭秦并不容易,灭国级的战争需要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虽然魏国变法国力增强,但也不能短期内提升这种能力,况且将河西战争打成灭秦战争有巨大的风险,甚至会演化成之前吴、越、楚混战并最终两灭一衰的局面。

加上已经打起来的秦魏河西征战结果,魏国不可能在河西防守战中战胜变法后的秦国,更别说灭秦了。

齐国

齐国其实也是魏国的选择,也是当时魏国唯一的选择,夺取山东半岛,虽然无地利可守,却可以在北方在燕、赵的制约、楚国尚弱以及秦国较远的情况下取得一定的战略缓冲期,且死磕秦国,至少不会引起三晋的强力反弹,虽然困难但明智,因此魏国才做出了迁都伐齐的战略选择。

而且魏齐争霸战是战国时期堪比秦赵之争的国运之战,魏国只有彻底灭了齐国才能进一步谋取霸业甚至日后的统一。

可惜没有成功,前面说了碰到了后期的魏武侯和魏惠王,首先就是魏武侯的战略问题,三晋联合作战的时候,往往是魏国得到大头,韩、赵两国喝点汤,老白白出力赵国就不太乐意了,也开始变法图强。

魏武侯

可惜魏武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学老爹魏文侯舍弃一部分利益拉拢赵国成为盟友,居然和赵国彻底翻脸,一度想要灭了赵国,挟文侯余威和魏国数十年之积蓄全力攻打邯郸(如果全力攻打秦国又不一样),还打败了,至此三晋关系开始破裂。

魏武侯去世,赵国开始报复,利用魏国公子夺位的机会想要灭掉魏国,好在韩国和稀泥,出工不出力,魏国击败联军后由由公子罃即位,是为魏惠王。

到了魏惠王时期,做的事比魏武侯有过之而不及,任人唯亲,赶走贤才,甚至放走了孙膑和商鞅两位大才,前者在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斩杀魏国大将庞涓以及精锐的魏武卒,至此魏国失去了横行战国数十年的精锐,无力与各国争霸,后者则在秦国变法,为诸侯国带来一个强大的虎狼之国。

魏武卒

更别说魏惠王朝秦暮楚到处树敌,徐州相王直接扯下周王室最后的脸面,也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意,又逐张仪,复用公孙衍,采取忽纵忽横的态度,遭到各个诸侯国的耻笑。

其他五国为什么不行?

首先得看经济基础,战国时期开发程度较高的只有齐、晋、秦三地,而晋国的腹地被魏国掌握,地是春秋以来的久战之地,也是三晋之战最弱的一位,而地则偏北方,其他诸侯国中燕、蜀、楚、淮等地则经济开发程度较低、条件比较恶劣。

政治上就不说了,除了秦国,其他六国始终没能出现连续三代以上的明君,也因此他们的霸业短促而不持久,政治稳定面积淀不深厚,加上没能根除的贵族政治弊端,其中楚国最严重。

秦国连出六代明君

而没有明君自然也影响人才的使用,诸子百家这些人才前期都在三晋,后期都去了秦国,其中齐国稷下学宫虽然闻名,但都是名家和阴阳家这些没有变法的人才,楚国地广财富多,但却被贵族政治制约,燕、赵多将军但缺少枢机之臣。

战国初期,各国纷纷变法,但除了赵、魏、秦三国变法有成就,其他几国的变法都停留在统御之术与军事技术的层面,没有深入到治国制度以及更深层次的改革,其中改革最深的只有秦国赵、魏都远不如秦国,其他就更不如了。

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在地利上,除了秦、楚、齐三国之外,其余几个诸侯国都没有一个稳定的后方,赵、燕争夺北方,韩、魏处于四战之地,齐、楚有因为内政上的落后无力进取,浪费了优势的地利。

所以说,战国七雄中,除了秦国,大概只有前期的魏国能有机会一统天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