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说说泰山的来历
844749

说说泰山的来历

紫网2023-10-14 15:05:000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时始称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且“太山”意为“大山”,在先秦古文中,“大”与“太”通用。后来,明代文人朱谋编撰的解释双音词的训诂书《骈雅训篆·释名称》说:“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种音。在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

“泰山”名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汉代经学家刘向编撰的《五经通义》指出: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从此,泰山名字传扬天下了。易经的《易·说卦》里有“履而泰,然后安”的说法。“泰”字就由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了“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泰山的形成历经了漫长的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地质断裂活动使它隆起,与广袤的华北大平原形成了强烈对比。在久远的地质变迁中,泰山南部受断裂影响,上升幅度大,基层在上升风化过程中,异峰突起,陡峭峻拔,露出大片基底杂岩。北部上升幅度小,岭低坡缓,谷宽沟浅,保存有典型的古生代盖层。泰山地貌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大类型。在空间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层峦叠嶂、凌空高耸的巍峨之势,形成了由多种地形群体组合的地貌景观。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崇拜的一座雄伟的大山,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之誉。从秦始皇 、汉武帝到明清皇帝。历代帝王或祭祀、或封禅,绵延不断,并且在山上建庙塑神、刻石题字。文人雅士更仰慕泰山,前来登山游历、作诗记文绘画摄影。至今,泰山上仍有20多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泰山下的岱庙是祭祀泰山神的大庙,历代帝王登泰山,必先到岱庙祭祀瞻拜。从泰山脚下的红门至山顶南天门共有6293级石阶,随着峰回路转,步移景换,为历代帝王登山的御道。泰山的文物古迹多在山道的两侧,主要有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经石峪、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等胜景。泰山之妙还在泰顶,上南天门漫步于天街玉兰石阶犹如遨游天府仙界,经碧霞祠、大观峰,就到了泰山极顶--玉皇顶。在极顶观日出赏云海听松涛,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之中。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登上泰山后感叹道:“登泰山而小天下。”现代文化名人更将泰山比作是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1987年,泰山被登录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