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汉语对联毛主席的对联艺术
844814

毛主席的对联艺术

紫网2023-10-14 15:54:540

对联亦称楹联,是我国历久不衰,雅俗共赏的一种大众传统文化。而开国领袖毛泽东,在他一生丰富多彩、叱咤风云的革命实践中,不仅写下了许多气势恢宏,脍炙人口的瑰丽诗篇,而且也创作出了一副副鲜为人知的精美对联。这些对联则形式多样,内容广博,意境深远,别具一格,其中不乏艺术珍品。

毛泽东既爱诗词,亦喜对联,早在学生时代,就开始为人撰写对联。如1917年,毛泽东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年暑期,他与同窗好友肖子升结伴远游,以作社会考察。在出发前,他们身上不带一文钱,以游学方式,靠给别人写对联谋生。两人历时月余,跋涉千里,先后走遍长沙、宁乡、益阳、安化、沅江五县乡镇。

每到一地,他们除了广泛接触各方人士,了解民俗风情外,还为一些富裕人家撰联题词。当毛泽东、肖子升步行到安化县梅城时,得知该县劝学所所长夏默庵是位远近闻名的饱学之士,就决定专门前去拜访。夏默庵六十有五,早年毕业于清代两湖学院,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平时喜欢吟诗作对,著有多部诗稿等。但此人性格孤傲,一般不理游学之人。毛泽东两次求见,都遭拒绝。当他第三次登门时,夏老先生被其真诚所感动,即开门纳见。为试来者学识深浅,便挥笔写出一行上联放置桌上。毛泽东见后,略作沉吟,即书应对,这副楹联合对便是:

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

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夏默庵走近一看,此联对仗工整,用典恰当,不禁连声称好。于是以礼相待,留餐留宿。其间,两人还一起谈诗论史,聊得十分投机。临别之时,夏默庵馈赠毛泽东八块银元以作旅资。

1921年冬,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李立三回国,准备从事湖南的工人运动。他到长沙小吴门外的清水塘毛泽东住处拜访。毛泽东夫人杨开慧见他到来,高兴地说:“难怪刚才树上喜鹊叫个不停,原来是李兄大驾光临!”这时,正在房里伏案疾书的毛泽东闻声连忙出门迎客,并说出一句五言以示欢迎。李立三听后随即也用五言作答,这一迎一合,对出了一副佳联:

洞庭有归客,

潇湘逢故人。

此联感情真挚,气氛融洽,充分表达了两人久别相逢的喜悦心情,读来倍感亲切,耐人寻味。

1930年,中央苏区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赣西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红军在江西宁都召开了根据地军民誓师动员大会,会场上悬挂着毛泽东亲撰的一副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该联既包含了毛泽东亲自创造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思想内容,又阐明了毛泽东在运动战中打歼灭战的军事原则,从而极大地鼓舞广大红军指战员的坚定意志与必胜信心。

抗战初期,在延安举行的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大会上,毛泽东撰写的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

国共合作的基础如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这副对联观点明确,比喻贴切,同时也激励全国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前赴后继,共同努力。除此之外,毛泽东还给他的一些亲朋好友和党内外人士写过贺联或挽联。

毛泽东,不仅喜欢撰写对联,也经常欣赏和研究对联。在他故居的藏书中就有不少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如《巧对录》《楹联丛话》《楹联墨迹大观》等等。这些书里都留有他研读后的批注和圈点。不难看出,毛泽东对这些楹联都作过深入的研究和反复的鉴赏。由此可见,毛泽东既是一位当之无愧的诗国盟主,也是享誉文坛的楹联大家。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