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晚唐诗人杜荀鹤的一首哲理诗,全诗短短四句,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844881

晚唐诗人杜荀鹤的一首哲理诗,全诗短短四句,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紫网2023-10-14 16:49:530

杜荀鹤,晚唐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

他和皮日休、聂夷中被誉为“晚唐三大现实主义诗人”。

也许是因为出身寒微,又逢战乱,所以杜荀鹤的诗就像诗圣杜甫一样,多能反映社会现实,民生疾苦。

例如《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山中寡妇》等,都是晚唐社会的真实写照。

此外,他还擅长写哲理诗,通过生活中的常见之景,来揭示人生最深刻的哲理。

下面这首《泾溪》便是其哲理诗的代表作,

《泾溪》

杜荀鹤〔唐代〕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的大意是:

泾溪里面礁石很险浪很急,人们路过的时候都非常小心,所以终年都不会听到有人不小心掉到里面淹死的消息。

恰恰是在水流缓慢没有礁石的地方,却常常听到有人被淹死的消息。

泾溪是安徽省内的一条河流,上游多怪石暗礁,水流湍急。这首不是写泾溪风光或以泾溪为背景叙写故事,而是借泾溪写人要谨慎的道理。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泾溪急流险滩,礁石密布,航道险恶,船只往来之际,稍有不慎,是很容易触礁倾覆,船毁人亡的。

一般情况下,在险恶的水路上发生船只“倾覆”的事故,也算是“正常”现象。然而, 由于客观环境的恶劣,引起主观上的高度重视,人们深谙泾溪航行的危险性,所以,总是抱着十分谨慎的态度,全神贯注地绕过险滩,小心翼翼地避开礁石,得以平安地通过这一段险象环生的水路。

这样,由于过往的人“兢慎”的结果,本是很容易发生毁船事故的地方,“终岁”竟然听不到有关“倾覆”的不幸消息。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在波平浪静,缓缓流淌的水域,没有阻碍航程通畅的礁石,也没有急流险滩漩涡,正常情况下,在这样的水面上行船,应该说是十分安全的。

可是,一种反常现象偏偏出现了:从平稳的航道上,时时传来船只沉沦、乘客灭顶的噩耗。之所以有此反常事故频频发生,关键就在于,客观条件的好转使行船的人松了一口气,滋生了麻痹大意思想,丧失了警惕性,由谨小慎微变得满不在乎,船倾人溺也就在所难免。

这首诗前二句和后两句构成鲜明对比:由于“不慎”,安全的“平流”上却常见船只沉沦。不同的客观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主观态度,不同的主观态度带来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

这首诗体现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在一帆风顺时,更要小心谨慎,切不可自满疏忽,否则会乐极生悲。

一千多年前的《泾溪》明镜,至今仍光可照人。遗憾的是,“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历史上多少人闯过了惊涛骇浪,却在风平浪静处倾覆,“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