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秋分客尚在 竹露夕微微——唐代咏秋分诗赏析
844923

秋分客尚在 竹露夕微微——唐代咏秋分诗赏析

紫网2023-10-14 17:24:350

1

秋分客尚在 竹露夕微微

——唐代咏秋分诗赏析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斗指酉;太阳达黄经180°;于每年的公历9月22—24日交节。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古代人们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古时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后来将农历8月15设立为中秋节祭月,秋分就不再祭月了。

2018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节日活动主要有文艺汇演与农事竞赛。

古人依节气生活,安排农作、饮食等各个方面,每一个节气都曾留下过许多优美经典的诗词。来看看他们又是怎么描述秋分的吧。

唐代诗人元稹的《咏廿四气诗·秋分八月中》,用抚琴的方式,迎接秋分日的到来:

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

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

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

首联“琴弹南吕调,风色已高清”,“南吕”,阴历八月的异名。古人以十二律配十二月,南吕配在八月,故以之代八月。琴声响起,诗人弹奏的曲子正是南吕调,心中的秋风与眼前的秋风相映成趣。秋风日渐高远,天色越加澄清。在这样金风送爽的日子里,看看天,弹弹琴,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颔联“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是说,云朵散开,举止轻盈、洒脱;雷声收起,沉闷低回,不再发出震怒。

这一联,说的是秋分三候中第一候:雷始收声。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此时的诗人内心是平静的,他喜爱这样的秋分八月节,云朵在天空自由的飘来飘去,雷声一到秋分日就夹起尾巴逃走了。世界只剩下一片安宁静谧。

颈联“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是说,秋分时节,天空和大地归于宁静肃穆;寒气和暑热喜欢于此均衡。多么美丽的秋日,正是养生的好时节。据《黄帝内经》所说,秋分是一个“从容不迫,平静收敛”的时节,要使心志安宁。

乾坤之所以能安静肃穆,是因为许多小动物怕冷都躲起来了。此时江河枯竭,天地看上去干净澄明多了。这是暗示着秋分的两候:二候“蛰虫坯户”。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三候“水始涸”。由于降雨减少,水气蒸发快,湖泊与河流日渐干涸 ,呈现水落石出之景。

寒气暑热在这时也不打架了,握手言和,和平相处,天地呈现出一片祥和宁静的景色。

尾联“忽见新来雁,人心敢不惊?”是说,忽然看见天空新飞来的大雁,人们的心情怎能不受到秋的惊忧呢?一叶知秋,一雁惊秋,这些落叶与南飞的大雁,都代表了一种时光的流转。

落叶预示着一年秋天又将结束,南飞的大雁预示着今年再见明年再约。一切事物都在这秋分日,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

所以,不是这些落叶与大雁,诗人可能还处在一片清秋的快意之中,只是它们一出现,内心的平静一下子被打乱了。

时光飞逝,年华又老,谁能不生出一份感叹?

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晚晴》,描写了秋分日晚上夔州雨后初晴的美丽图景,通过秋季的肃穆,写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悲凉: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这首诗题《晚晴》,前三联写晚晴之景,尾联写晚晴有感。

首联“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雨后初晴,夕阳的余晖斜照而来;几片薄云还留在澄澈的天空,不愿离去。

颔联“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一道彩虹在江上架起,仿佛巨龙在饮水;峡谷中还有两三点雨滴纷落。夕照映虹,好似下垂而饮,承上联“返照”之意。雨后云过,尚有点滴雨水飘飞,承上联“浮云”之意。

颈联“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意渐浓,南归的大雁在高空中渐渐远去;野熊们觉得自己愈发肥壮了。大雁高飞自得,熊罴原指熊和罴,这里是指猛兽们更肥壮了。在秋高气爽的钟秋,动物们顺应节气,活得自由自在。

尾联“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又一年秋已过半,旅居在外的客人还是未能回家。夕阳又下坠了一些,竹子上的雨露在阳光下泛着微弱的光。细细读来,竟品出了隐匿的惆怅之感。今日是秋分,而诗人这个异乡客依然在四处飘零。

这首诗描写了秋分日晚上夔州雨后初晴的美丽画面,通过秋季的肃穆,写出了诗人客居他乡的悲凉之感。

唐代诗人贾岛的《夜喜贺兰三见访》,写诗人久居静谧山间,在秋分前一天的夜晚喜逢好友来访,与之夜游、畅谈的喜悦之情: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

首联点明友人来访的时间。“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在秋分前一天的晚上,报时的漏钟显示还未到深夜,而秋分节气已经快要到来了。可见,诗人对好友来访是很期待的。

颔联写诗人居住的环境。“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泉水喧哗吵闹到了栖息在松树上的白鹤,晚风徐徐吹开了遮蔽月亮的乌云。诗人住地是那样的清幽、静谧。

颈联写诗人与友人夜游、论文的情景。“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诗人与友人踏着青苔行走在林间小路上寻找灵感,之后又枕着石头半卧着休息,一边又讨论着诗文。可见两人的交情匪浅。

尾联诗人抒发感慨。“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诗人感叹道:这个地方通常都很安静,少有人来,也就你来的多一点。表现了对朋友来访的由衷喜悦与欢迎。

诗人住在人幽僻的山林中,平时难得与知己畅论诗文。秋分时节气候宜人,秋天夜晚清凉如水,诗人所居之地在蓊郁树林、淙淙泉水下更显幽静闲适。山月之光因微风吹开遮蔽的云翳而透出清辉,映照山间大地,使得诗人感天地万物之灵妙运化,而兴发文学之思。

诗人久居静谧山间,在秋分前一天的夜晚得遇友人,喜悦之情跃然诗中。在人烟稀少的山林中,诗人与知己畅论诗文,交流创作心得,秋景也变得格外动人起来。

晚唐诗人马戴的《送僧归金山寺》,写秋分时节送别僧友归金山寺,在秋景的描绘中营造了静谧的送别氛围: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

迥寺横洲岛,归僧渡水云。

夕阳依岸尽,清磬隔潮闻。

遥想禅林下,炉香带月焚。

这是晚唐诗人马戴的一首秋分送别诗。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以动衬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送别氛围。

古城金陵,笼罩在一片山色里,秋分时节,暮蝉发出一声声急鸣。用蝉声来描绘秋分时节天地的澄明与寂静,是“以动衬静”之一。。

金山远寺,横于江心沙洲,送别僧人,渡过苍茫的水云。一个“渡”字,写出了浆声哗哗,平添了一江幽静。是“以动衬静”之二。

夕阳西下,依着江岸,消失不见;清亮磬声,隔着潮水,也能远远听见。用钟磬来描绘远处金山寺的静谧。此“以动衬静”之三。

归僧远去,诗人不禁遥想:禅林之下,他一定会在月光中,燃起一炷香。尾联没有写声响,而是通过“焚香”这个动作,“以动衬静”,增强了整首诗的静谧感。

“炉香带月焚”中,深藏着诗人心中一种无限的向往与友谊。他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友人与他都能有一段美好的生活,希望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去山寺看他,和他一起焚香、赏月、听潮、修禅。

送别的深情,就藏在那些声响里,藏在夕阳中,藏在月光下,藏在彼此的心上。

马戴的诗凝炼且有韵致,后人多评价其诗作水平在晚唐诸人之上。这首送别诗,也是画面幽静,禅意十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