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古今称国之富者莫如隋,为何隋朝靠几十年就可以做到如此富裕?
844950

古今称国之富者莫如隋,为何隋朝靠几十年就可以做到如此富裕?

紫网2023-10-14 17:49:370

元人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写过这么一句话。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这个隋自然是隋文帝开创的隋朝了,在朝代的特定称谓中,隋朝有“富隋”之称。

当时隋朝有多富呢?文献中最多的记载就是米粮。

《文献通考》记载隋炀帝积米其多至二千六百余万石;

《贞观政要》记载隋朝储积可供天下人食用五六十年;

《隋书·食货志》记载隋朝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达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

隋文帝

这些数字都侧面证明了隋朝的富裕,也是后世人评价隋文帝功绩的来源,甚至拿来和唐朝比,说唐朝最富裕的时候都未能达到隋朝时期的富裕。

隋朝国祚不过短短三十八年,是如何做到如此富裕的呢?

事实上不光后人疑惑,就连隋文帝本人也有疑问自己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开皇十二年(592年),有司上奏,说朝廷有司上奏,说储存钱粮布匹的仓库都已经满了,甚至连走廊上堆的都是钱粮布匹,如今新的赋税收了上来没地方放了,请求隋文帝批准加盖新的府库存放。

隋文帝就很好奇,说了一句:“朕既薄赋于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

是啊,隋文帝轻徭薄赋,还经常给臣下赏赐,为何还会如此富裕?

朕既薄赋于人,又大经赐用,何得尔也

一般来说,朝廷富裕靠的是开源和节流,先说节流方面,自灭陈以后,隋朝鲜有大的军事行动,而且平陈不过半年,整个战争无比顺利,即便没花多少钱还得到了陈朝这些年积累的财富。

另外平陈刚借结束,崛起的突厥陷入内乱,隋文帝趁机一拉一打,实力远远超过分裂的突厥两部,自然也不需要打什么仗了,而隋朝又实行府兵制,军户不纳税不服役,服役时自备武器粮食,朝廷在养兵方面花费不多。

另外开支就是朝廷官员的俸禄支出、养育宗室以及大兴土木方面,隋文帝崇尚节俭,隋朝初期官场风气比较清廉且简朴有利于财政的结余,当然一般新兴的王朝都是如此,大同小异。

而随着天下一统,南北三百年的战乱彻底结束,人口开始稳定增长,北周灭北齐的时候,境内人口不过九百万左右,等灭了北齐之后,收北周的人口约两千万,这样北方大概有三千万人口

不过等灭南陈的时候,只得到南陈人口二百二十万左右,当然这些说的都是在册的人口,乱世之中,很多人口其实是隐蔽乡间的,大量人口豪门大族收入私门,无法被官方无法统计到,因此开皇年间,人口约三千两百万

隋朝疆域

大业五年(609年),隋朝统计人口,居然达到了惊人的四千六百万,短短二十年,人口增幅居然多达50%,当然除了太平的原因之外,更多的原因其实就是靠搜检户口而得到的,毕竟当初灭北齐,仅在山东一地靠搜检就查出一百六十多万人口。

人口一多,所缴纳的赋税自然就多了,这也是隋朝赋税出现增长的原因。

之前说了,隋朝富裕的象征就是各地修建的大粮仓,最典型的就是洛口仓和回洛仓,以及唐太宗年间都没吃完的长安太仓。

大业二年(606年),洛口仓和回洛仓得以修建,洛口仓方圆20里,有3000窖,每一窖容粮食8000石,回洛仓周长10里,有300窖,这些粮食足够四百万人吃上一年。

回洛仓其中一个窖遗址

要知道汉朝靠文景之治两代人的积累才达到如此盛况,隋文帝仅仅二十年就积攒这么丰厚的家底,他是如何完成的呢?

答案是对民间无限制的敛。

隋文帝几乎把所有民间能收到的粮食全部收入了仓廪中。

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设置义仓一开始这些义仓是让百姓自行捐赠的,打算以备荒年,但到了开皇十五年(595年),隋文帝不满意,要求百姓强制上缴粮食,粮食成了税收,而且又计户征粮,也是在加重剥削百姓

所以隋文帝虽然实行轻徭薄赋,但薄赋大概率停留在纸面上,否则隋朝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能积攒起如此惊人的储粮。

朝廷史无前例的能积攒出所有的粮食,相对应的民间的存粮自然就是史无前例的少,民间没有办法承受任何风险,一旦收成下降,全家就会挨饿,毕竟朝廷的赋税还是要交的。

隋文帝几乎把所有民间能收到的粮食全部收入了仓廪中

为了积累粮食,隋文帝制定了严酷的刑罚来保证这些粮食的充盈。

到了隋炀帝时期,更是规定“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

如此一来,百姓不得不交,隋文帝口口声声说“宁积于人,无藏府库”,实际上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实际上却大肆敛财。

那么灾年,这些粮仓拿出来救济吗?

而且开仓需要皇帝的诏令,地方官不得私自开仓,毕竟粮仓官的职责只是管理粮仓,并没有救济灾民的责任,而且粮仓的管理和处罚,还又相当严格。

为了防止地方擅自使用储粮,朝廷自己安排仓官,与地方无关,因此哪怕地方饿殍遍地,其实都和他们无关。

而且为了防止仓官盗粮,隋文帝先规定“盗一钱则弃市”,后实行连坐,“行署取一钱以上,闻见不告言者,坐竟死”。

如此严苛的管理下,仓官是不敢随意使用粮食的,他们的职责就是储粮,储粮,还是储粮。

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遭遇饥荒,朝廷并没有开仓赈济,选择的方式居然是让百姓流亡,自寻出路,这居然是富裕的隋朝做的事,堂堂隋朝居然出现国库充盈却百姓因饥荒饿死的光辉事迹。

到了隋末乱世,在政令不通达的情况下,仓官更不敢开仓的,哪怕饥民遍地他们也不敢,此时的隋炀帝却龟缩在扬州,根本不管。

隋末起义军号称十八路反王

也因此,隋朝末年百姓都因饥饿贫困,纷纷揭竿而起,而他们进攻的主要目标就是隋朝各地充实的仓廪上,一旦粮仓攻破便开仓济民,应者云集,这些义军又因开仓以粮赈贫而深得人心,力量因之壮大,哪怕李渊也是如此,在太原起兵后开仓救济灾民,一时间应募者日益多。

(薛举)因发兵,囚郡县官,开仓以赈贫乏——《旧唐书薛举传》

(罗艺)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旧唐书罗艺传》

大业十年距离开皇年间不到十年,如此富裕的隋朝,百姓却贫穷困顿至此。

最终这些粮仓便宜了瓦岗军,瓦岗军起义后,集中攻击隋军沿运河一带的三大粮仓,即洛口仓、回洛仓、黎阳仓。

开仓放粮,赢得民心

大业十二年(615年),李密攻破洛口仓,开仓散米,随便民众取多少,瓦岗军以及家属百姓约百万人在洛口仓就食一年四个月都没吃完,而李世勣攻破黎阳仓之后,就食者数十万人,如果隋朝开仓救民,百姓有口吃的,自然也不会追随起义的了。

另一个敛财的手段就是统一度量衡。

有人说统一度量衡不好吗?实际上周武帝开始就宣布统一度量衡的命令了,当时北周一尺约为26.75厘米,北齐一尺约为34.67厘米,而南朝一直用的刘宋定下的24.58厘米。

而周武帝打算以刘宋的24.58厘米为标准统一度量衡,可惜因为他突然驾崩而没落实好。

隋文帝一统天下后决定完成这件事,虽然隋朝建立在北周的基础上,但他没打算用周武帝定下的度量衡,他以29.59厘米为一尺,史称开皇宫尺,比周武帝的要长5厘米。

多5厘米意味着天下要交的赋税更多,比如周武帝时期,一户缴纳2丈绢就可以了,但在隋文帝时期需要缴纳2丈4尺,不得不说,隋文帝很会敛财。

所以,王夫之评价过隋文帝的不是“俭”,而是“吝”,简单来说,就是小气

对于隋朝的做法,唐太宗曾经这样说过:

“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能自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可以说隋文帝时代的隋朝百姓就已经很紧张了,隋炀帝上来不仅不调整,还变本加厉,败家子似的把隋文帝搜刮的钱财全部浪没了,国富民穷、国强民弱,这才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