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流放是什么罪?古代犯人一般流放到哪里?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845047

流放是什么罪?古代犯人一般流放到哪里?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紫网2023-10-15 09:06:100

流放这种刑罚在上古尧舜禹时期就已经有了,舜归来向尧帝报告,并请求把共工流放到幽陵,以便改变北狄的风俗;把驩兜(huān dōu)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

《史记 五帝本纪》: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

幽陵就是幽州,今北京市周边,崇山的大概位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境内,三危山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对面,这三个地点就是上古时期的流放之地,尧舜禹统治的核心地区在中原一带,北京、广西、甘肃这些相对偏远的地方就成为流放之地。

战国晚期,秦国发生了嫪毐叛乱事件,嫪毐失败后被叛车裂之刑,他的主要党羽都被判斩首,罪行较轻的人被判从事官府杂役、手工业生产劳动以及其它各种重体力劳动,还有四千多罪行较重的人都被剥夺爵位,并流放到蜀地,服刑三年。

流放犯人

后来秦王政给吕不韦写了一封信,信中要把吕不韦和家属流放到蜀地,也就是今四川省,结果吕不韦直接服毒自杀了,也不愿意受流放之罪。

自从社会产生阶级,刑罚就开始出现,直到商鞅变法之后,完整齐备的法制才开始实行,秦汉时期有五种主要的刑罚,分别是:墨、劓、剕、宫、大辟,合称五刑。

墨刑是在脸上刺字,劓刑是割掉鼻子,剕刑是砍去脚,宫刑就是割掉生殖器官,大辟就是死刑,有多种死法,这五种刑法都是肉刑,也就是对犯人的身体做出处罚,造成永久性的伤害,是不人道的。

汉承秦制,但同时也对秦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汉文帝开始,汉朝逐渐废除了部分肉刑,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了笞、杖、徒、流、死的新五刑体系

《旧唐书 志 卷二十三》:乃立刑名之制五焉:一笞,二杖,三徒,四流,五死。笞刑五,杖刑五,徒刑五,流刑三,死刑二。

流刑是五刑之一

笞刑是用竹或木板等拷打犯人臀部、背部或大腿,杖刑是用荆条或大竹板拷打犯人,徒刑是指剥夺犯人的人身自由,监禁于固定的场所并强制劳动,跟现在的有期徒刑几乎一样,流刑是把犯人遣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的刑罚,死刑跟之前的死刑是一样的,五代时期的南朝陈有25种死刑。

《资治通鉴 陈纪 陈纪三》:其制罪:一曰杖刑,自十五至五十;二曰鞭刑,自六十至百;三曰徒刑,自一年至五年;四曰流刑,自二千五百里至四千五百里;五曰死刑,罄、绞、斩、枭、裂;凡二十五等。

《新元史·志·刑法上·刑律上》:流刑三,二千里比徒四年,二千五百里比徒四年半,三千里比徒五年;死刑二,斩、凌迟处死。

这里的流刑就是流放了,流放一般是有里程规定的,根据罪行的深重,每重一等,流放里程加远500里,南朝陈的流放是两千五百里起步,最远流放到四千五百里,元朝的流放是二千里起步,最远三千里。

流刑是有时间限制的,不是无限期流放,元朝的法律规定二千里流放是4年,二千五百里流放是四年半,三千里流放是5年,流放的犯人最喜欢的就是遇到大赦天下,一旦遇到就有可能免除刑罚或者减少刑罚,有的犯人在被流放的路上遇到大赦,连服刑都会免掉。

流刑是有时间限制的

从新五刑体系来看,流放的处罚力度仅次于死刑,虽然笞刑和杖刑有可能会打死人,但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伤人性命,徒刑就是服劳役,至少不用去偏远的地方,死刑直接就是没命了,流刑虽然看起来只是到偏远的地方服劳役,但在古代有三个原因导致很多犯人不愿意去。

1、路途遥远。

流放最近的路程都是二千里起步,犯人完全要靠双脚行走,除非是少数达官贵人被流放,可能会有车坐,大多数人都靠走,光是在路上的时间就得好几个月,这还不考虑沿途的天气情况,要是遇到恶劣的天气,时间会更长。

在流放的路上,条件是非常艰苦的,过的是风餐雨露的生活,身体条件不好的染个病,可能在路上就死了,古代那种条件,感冒都能要了你的命,更不用说这种艰苦条件,能够坚持下来到达流放地的,都会要了半条命, 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

流刑路途遥远

2、生活条件恶劣

流放地不仅仅是偏远地区,而且生活条件还很恶劣,大多数情况是中原人被流放到遥远的北方、南方或者西方,中原是冬暖夏凉,但流放的北边极其寒冷,南边极其炎热,西边更是温差很大,中原人一般不能适应,要不水土不服,要不会生病。

中原人对于流放地吃的,喝的,住的都会不习惯,生活条件完全不一样,很多人受不了,就想逃离。

汉朝时期,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流放到北海这种极寒天气的地方,苏武凭借极强的意志与勇气,在北海生活19年,这种钢铁意志不是一般人有的,不是人人都是苏武,中国历史上也只有一个苏武,大多数普通人受不了恶劣的生活条件。

生活条件恶劣

3、背井离乡

古人一般不愿意背井离乡,死都要告老还乡,故乡在古人眼中是入土为安的地方,被流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做苦力,那种内心的感受一般人体会不了,孤独常伴左右,吃不饱饭,睡不好觉,都折磨着人,一旦生病,此生就有可能回不到故乡,这是古人最担心的,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宁愿自杀都不去,比如吕不韦。

那么问题来了,古代的流放之地在哪里?

其实边远的各个地方都有,总结起来,一般有四个地方,分别是:岭南及其南方、幽州及其北方、西域及西北、云贵川、房陵

《元史 志 卷五十五》:流刑:辽阳, 湖广, 迤北。

1、岭南及其南方

元朝的流放地之一是湖广,这里的湖广指的是广东一带,在秦汉时期称为岭南,岭南包括如今的广东、广西、香港、澳门、海南、越南北部及中部

唐高宗时期,为了废王立武,把王皇后和萧淑妃囚禁在别院,废为庶人,她们的父母、兄弟都被削爵免官,并且流放岭南。

岭南是流放地

除了流放之外,古代有很多官吏由于各种原因被贬官,大多是贬到边远地区,比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三次被贬,一次是被贬黄州,今湖北黄石,一次是被贬惠州,今广东惠州,当时属岭南,还有一次是被贬儋州,今海南省,同样属岭南。

贬官比流放稍微强一点,起码还是在当官,流放连人身自由也没有,在这些偏远地区做官,无疑像做牢一样,有流放的性质,不同的是他们是官员。

2、幽州及其北方

前文讲过共工就被流放到幽州,今北京一带,元朝时期北方的流放地是辽阳,今辽宁辽阳,清朝时期北方的流放地有尚阳堡和宁古塔,尚阳堡在今辽宁开原县,宁古塔在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这两个地方都是清朝流放地。

尤其是宁古塔,清朝时人谈其色变,宁古塔最可怕的是寒冷,冬天的温度能够到零下四十多度,滴水成冰,当时可没有暖气,全靠人工取火取暖,普通人在那里根本无法生存,而且清朝流放到宁古塔的部分犯人还可能被判为给披甲人为奴。

宁古塔是著名的流放地

披甲人就是守卫过境的职业军人,给这些人当奴隶是做苦力的,在如此严寒的环境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会被冻死,流放到宁古塔就是另一种形势的死刑,而且还是客死他乡。

顺治十四年秋,詹事府右少詹事方拱乾因为儿子与主考官舞弊而受到牵连下狱,全家被流放到宁古塔;顺治十七年六月,浙江左布政使张缙彦因文字狱被没收家产,流放宁古塔。

顺治十四年(1657)八月,清初诗人吴兆骞参加科举考试,因为被仇家诬陷,牵连到南闱科场案,家产被没收,父母兄弟妻子全部被流放到宁古塔23年之久;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的五弟郑芝豹投降清朝后被流放到宁古塔,并死在那里。

3、西域及西北

西域指的是今新疆、西藏,西北指的是今甘肃、宁夏、内蒙古一带,这些西北偏远地区也成为中原的流放地。

唐朝著名将领封常清本是蒲州猗氏县(今山西运城)人,他的外祖父因为犯罪被流放到安西充军,今新疆库车,守卫胡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东)南门,当时的流放一般是一人犯罪,全家流放,封常清自幼跟随祖父在西域长大,后来封常清在西域参军,成为唐朝名将。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被当成替罪羊流放新疆伊犁

清朝名臣林则徐就被流放新疆伊犁五年时间,林则徐虎门销烟,本是民族英雄,却因为鸦片战争中清朝失败,成为替罪羊,被道光帝流放新疆伊犁,后来又重新启用。

4、云贵川

秦国未统一天下时,喜欢把人流放到四川,当时的四川不像今天,从中原进入四川的路非常难走,就是传说中的蜀道,李白的蜀道“难于上青天”就是真实的写照,而且四川地处西南,路途遥远,成为一天流放地。

唐太宗时期,扬州录事参军郑世翼因罪被流放到巂州,今四川西昌,这个地方在当时很偏僻,郑世翼后来死在那里。

唐朝时期,李白因为参与永王的叛乱,被流放到夜郎,这个地方就在中国贵州省遵义市的桐梓县,地处大西南,当时贵州可没有今天这么好,基本上都是大山,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不过李白运气比较好,在半路上就因为唐玄宗大赦天下而免于流放。

古代流放地

元朝时的流放地之一是迤北,迤北就是今天云南省的北部,迤是云南的别称,那个时候的云南瘴气横行,毒蛇猛兽众多,中原人待不习惯的,也成为一大流放地。

5、房陵

房陵是今湖北十堰市房县,在古代这里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但房陵这个流放地比较特殊,离中原比较近,被流放到这里的都是达官贵人,比如武则天废除了自己儿子唐中宗李显的皇帝之位,把李显夫妻流放到房陵。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