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乱窜,不做“五事”祈平安,分别指啥?老祖宗的忠告
七为复生之数,是老阴到少阳的转折点,从阴转为阳的过程,就是从地下到了地上,于是七月就是祭祖之月。七月的每个逢七之日,都是地门打开,祖先活跃之时。七月十四,是七月的第二个逢七之日,被称为七月半,是最初的祭祖节。
七月祭祖和清明祭祖有啥区别?
所有的祭祖活动,都是与早已离开的先人打交道,也就是阳和阴在交往,彼此之间就需要达成一种平衡,于是就衍生出了各种习俗。在民间习俗中,凡是与祭祖有关的习俗,都是围绕着“平衡”而展开的,也就是与祖先之间达成一种平衡。
冬至当天,太阳从东南辰位升起,一阳初生。于是一阳之气初生于冬至当天的辰位,辰就是阳气的源头,也就是阳气的祖先。所以辰月开始,少阳去祭祖,也就是青年男人去祖先居住之地祭拜。清明是辰月的开始,此时阳气强于阴气。
人为阳,祖先为阳,两者见面以平衡为主,阳气强则容易伤到祖先,阴气强又容易伤人。此时季节的阳气强旺,压制着祖先无法出来。于是人们在晴天的早晨,也就是卯时,太阳将出而未出之时去祭祖,就是为了寻求一种平衡。
而七月是秋季的开始,此时季节的力量属阴,为金气不断增长的过程,在金气的作用下,祖先才能出来。所以清明祭祖是人们主动前往坟头祭拜,而七月祭祖则是人们在家里等待祖先归来,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是由季节的力量所决定的。
正因为清明祭祖之时,季节的力量为阳气强旺,于是人们将金属首饰藏在衣服里,以免伤到祖先。而七月祭祖时,季节的力量为阴气强旺,于是人们将金属首饰露在外面,并且露出额头和两肩等,都是为了增加自身的气场,以免被四处乱窜的先伤到。
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不做四事祈平安,分别指啥?
1、不立萧墙下
有个成语叫“祸起萧墙”,指的是家里发生了不好的事情。萧墙是照壁的一种,也被称为南墙,一般建在院子里的叫萧墙,也就是院子里正对大门的一道影壁墙。萧墙的作用就是用来阻挡一切不顺之气的,起到了阻挡和保护的作用。
当不顺之气从大门进入之后,就会一头撞上萧墙,也就是撞上了南墙,然后转身离开。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南墙就是用来撞的,也就是让七月半,四处乱窜的祖先来撞的。
七月十四这一天,祖先出现,有家的回家,无家可归的,就会四处乱撞。所以中元节和盂兰盆节,就是为了祭拜这些无家可归,四处乱窜的先人,被称为普渡。而七月十四的祭祖,其实祭拜的是有家的先人。
也就是说从七月十五凌晨子时之前,还没有找到家的先人,就会四处乱撞。而萧墙朝向大门的一边,就是阻挡这些乱窜之气的。所以七月半的晚上,不站在南墙下,特别是朝向大门的一边。
2、不挡门,不压槛
大门是气流进出的关口,也是祖先进入的关口。七月半,祖先回家,无家可归的也会跟着进来,然后被南墙阻挡,所以七月半的大门,就是各种祖先进出之地,此时不站在大门中间,容易被四处乱窜之人撞到身上。
对于古人来说,门槛就是房子最后一道屏障,以前的门槛与房梁是同一根木头,寓意着门槛与大梁是一体的。当房门关闭之后,就形成了一个整体,天衣无缝。房梁就好比家里的男主人一样,是一个房子的脊梁,一个家庭的脊梁。
门槛与房梁同体,所以门槛也就相等于男主人的脊梁,祖先的脖子。所以七月半这一天,祖先归来,不能当门而立,不能踩在门槛上,是一种不敬的表现。
3、不挂风铃
七月建申,正是金气逐渐强旺之时,金为少阴,在金气的作用下,地门打开,祖先出现,开始活跃。七月半为七月的二七之日,是祖先活动的高潮,有家的回家,无家可归的只能四处乱窜,寻找机会作怪。
大门就是气流进出的关口,此时季节之力为阴,祖先才能四处乱窜。为了阻挡乱窜之气,就需要加强大门的阳气,所以此时不能在门前悬挂属阴之物,比如风铃,特别是贝壳之类做成的风铃,也就是动物的骨头做成的风铃,容易招来无家可归之人。
如果门前挂风铃,还有门槛和萧墙来阻挡,如果将风铃挂在床头,就难免会招来一些不守规矩,翻墙而入的“人”。古人认为,人身上有三把火,分别位于额头和两肩,所以七月半,不挡额头,不挂风铃等,也就是不挂一切属阴之物。
4、不下水
七为少阳之木,六为老阴之水,从六到七,也就是从冬季到春季,从水到木的过程。冬至一阳生,一阳之气就为木,其数为七,所以七为复生之数,其实是老阴生少阳的节点。七生于六,也就是木生于水,少阳从水中出来。
所以祖先都是从水中出来的,于是七月祭祖用鸭子,去迎接祖先归来。中元节放河灯,以照亮祖先归来之路。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没事别往河边窜。就是因为此时的祖先从水中出来,水中有癸,容易溺水。
所以七月半这一天,特别是晚上,不立萧墙下,不挡门,不压槛,不下水,不挂风铃等。此时季节属阴,可以佩戴增强阳气之物,与祖先之气达成平衡。当然这只是一些民间习俗。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