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岳飞一生之劲敌——金太祖第四子,大将金兀术!一生究竟有多牛?
845232

岳飞一生之劲敌——金太祖第四子,大将金兀术!一生究竟有多牛?

紫网2023-10-15 11:54:180

有一天,宋徽宗在祭祀上天的时候,一不小心,把“玉皇大帝”写成了“玉皇犬帝”,上天震怒,让一条赤须龙下凡,搞乱大宋江山。

如来佛担心赤须龙惩罚起来没有分寸,便让大鹏金翅鸟也降生到凡间,来制衡他。

如来在讲经的时候,有一个母蝙蝠不小心放了个屁,惹得在旁边的大鹏金翅鸟感觉受到冒犯,将其啄死。

母蝙蝠心中有冤屈,如来佛就让她投胎嫁给秦桧,报复大鹏。

这段描述,见于小说《说岳全传》,里面的大鹏,是民族英雄岳飞;母蝙蝠,是秦桧夫人王氏;那条赤须龙,正是金兀术。这种神怪的情节自然是虚构的,但是里面的人物都是真实存在的,包括金兀术。

在《三国演义》中,很多历史人物的作用被无限夸大,比如赤壁之战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周瑜不是诸葛亮,斩杀华雄的,是孙坚不是关羽。

《说岳》也有虚构,文章开头就是神话,结尾的时候“气死兀术,笑死牛皋”也是子虚乌有。

但这一段历史无人能够更改,岳飞确实是抗金英雄,而且名列中兴四大将之首。至于金兀术,也确实是金国的定海神针,天神一样的人物,牛得超乎想象。

“金山庙前鼓声起,江头走却四太子。绯袍玉带坠复跳,华人顿足金人喜。”这首诗中的四太子,便是指金国大将金兀术。

这首诗作于明朝正德年间,作者是明朝的官员李东阳,此时距离金兀术死去已经300多年,还有人将他写入诗中,足见金兀术有多受后人重视。

李东阳如此看重金兀术,是受到岳飞民间传说的影响吧,或者说金兀术是沾光了岳飞。

那我们不妨看看,岳飞同时代的人又是如何评价金兀术的。

南宋大臣宋汝为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兀术不死,(宋金之间)兵革不休。”

这一方面说,金兀术是个好战分子,因为他的存在,南宋才丧师失地;另一方面也说明,金兀术在金国尤其是军界影响巨大。

无独有偶,通过南宋高宗赵构对金兀术的评价,也能看出他的历史地位。

赵构愤愤地说金兀术“好兵忍杀,乐祸贪残。”

还说他没有把自己的领导金太宗、金熙宗放在眼里;残杀自己的叔父,擅夺兵权;不为自己的士兵和黎民百姓着想,不怕生灵涂炭。赵构对金兀术恨得牙根痒痒,曾悬“银帛五万匹两,田千顷”重赏捉拿,甚至允诺给节度使的位子。

赵构还说,只要杀了金兀术,其他敌将是死是活就不用管了,谁都没有金兀术重要——由此可见金兀术给南宋君臣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面积。反过来也证明,金兀术对金国来说有多么重要,此人是多么牛。

如此一个牛人,却身后凄凉,房山金陵中甚至都可能没他的墓穴。现疑似的金兀术陵,很可能修于清代。甚至金兀术葬在哪里,都成为未解之谜。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不妨回顾一下金兀术的一生,寻找答案。

凡是大人物,出生的时候都有异常现象,金兀术出生自然也是如此。

据说他出生时“穹庐上郁郁有气”,金兀术在少年时便胆勇过人,武艺超群。

金兀术真名完颜宗弼,乃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

女真是个尚武的民族,农耕民族不需要舞枪弄棒,只要会用锄头就可以了,所以只有当兵才会习武。女真族则不然,他们是游牧渔猎民族,整天跟猛兽搏斗,不打败猛兽就没有吃的,就活不下去。

在这样的环境下,男人必须武艺超群,必须像草原狼一样充满攻击性,才能保护妻儿老小。

实事求是地说,他们的武艺,他们的狼性是被逼出来的,他们的基因中,就有骑射的成分,金兀术武艺高强,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他的勇猛,早在辽金战争时期就显露出来了。

很多人只知道宋金战争,不知道在此之前金国和辽国还发生过生死大战,当时大宋的战略是“联金灭辽”。战争的挑起者,当然是金国,彼时他们已经崛起,想当老大。

公元1115年,大金与大辽之间爆发战争,四太子金兀术第一次上战场,随金太祖攻打辽国。

四太子什么时候出生的,《金史》没有记载,不过金史册上说了,他是1148年死去的。大致推断,这时候的金兀术,年龄大概就是十几岁。

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一天,四太子完颜宗弼和二哥完颜宗望出去打猎,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叫安固里淖尔的湖泊。忽然手下惊呼道:“不好了,两位太子,前面有一队人马!”

二太子完颜宗望上山坡一看,我的天,一大队骑兵簇拥一个人,浩浩荡荡去打猎,荡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老二完颜宗望仔细观察后,倒吸一口冷气,被骑兵簇拥的那个人,头戴黄冠,身穿黄色战袍,脚蹬黄靴。我的天,这不是大辽天子吗?安固里淖尔本来就是辽国天子的疗养胜地,也是他玩女人和打猎的地方。

对方有千人,还都是百里挑一的御林军,再看自己弟兄,只有百骑,如果交战,将会瞬间被碾压。

想到这里,二太子回头对老四说:“兄弟,我们马上撤吧,不然被他们发现可就糟了。”

四太子眉毛一扬,说:“打他, 管他是什么人!”

听弟弟这么一说,二太子来了斗志,二人带着百余名骑兵呐喊着杀下山来。楞的怕不要命的,上千御林军硬是被二位太子杀的落花流水——“驰击败之”《金史》。

6年后,辽金战争接近尾声,辽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被金兵攻克,辽国君主耶律延禧望风而逃。

一次战斗中,金兀术带领数百骑兵追击数千辽兵,再次以少胜多,将其打垮。

从以上两个典型的战例不难看出,金兀术有超人的胆略和勇气,是个敢惹事,不怕事的主。他成功击败了辽将越卢、勃古等人的军队,为金国立下了赫赫战功。此后,他在军中威信大增,事迹传遍了整个金国。

上述两次战斗,是金兀术带兵打仗,靠的是团队。那么,他个人的技战术水平如何?

通过《金史》一段描述,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在一次战斗中,金兀术手里的箭矢用完了,他把弓箭一扔,赤手空拳冲入敌阵,从辽兵手里夺枪,杀了8名辽兵,还俘虏5人。

这跟关羽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但是三国演义描写关羽的这一段更像是神剧,金兀术这一段更加真实可信。

金兀术虽然勇猛,但是在辽金战争中唱主角的是完颜宗翰;,即使是宋金战争初期,也仍然是此人在起主导作用。

完颜宗翰并非金太祖儿子,而是国相之子,但这并不影响也才华发挥,没有妨碍他受到重用。金太祖患病的时候,甚至把兵权交给完颜宗翰。

金太宗即位后,继续重用他,还给他在自己辖区任命官员的权力。

完颜宗翰年富力强的时候,金兀术的光芒被遮挡,他到了暮年之后,四太子开始大放异彩。

1125年,金朝发动灭北宋之战的时候,金兀术初出茅庐,只是东路军的偏将(万户统帅),却初露锋芒,屡立战功。

四年之后,金兀术出任右监军,兵权大了,很快便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战果——“破南宋三十余州”。

他带兵南下,从河北出发,一路势如破竹,经河南、安徽、江苏、浙江诸省,连续跨越了黄河、淮水、长江三道天险,只用5个月的时间,把宋高宗等人从扬州赶到了浙江的大海上,史称“搜山检海”。

此次战役,让金国朝野上下一片欢呼,金兀术一战成名,在金国军中的地位由此确立。

“搜山检海”持续1年多,这中间南宋名将一起上阵勤王,都被金兀术挫败。

如此长驱直入,后勤补给已经无法支撑,金兀术像当年的成吉思汗一样,放弃后勤,赌上一把,长途奔袭宋军。

天会七年(1129年)十一月,金兀术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再次大败宋军精锐,威胁建康。赵构惶恐万分,起驾南逃,跑到了杭州、越州。金兀术带兵在后面紧追不舍,宋高宗仓皇入海,金兵不依不饶,顺着海路又狂追三百多里。

宋高宗赵构每每逃到一处,金兀术的大军立马跟上。在逃跑中,宋高宗意志已经崩溃,以至于放下身段,给粘罕写信说:“我特么都已经表示放弃国号,向你们大金称臣,你们何必非要浪费军费,苦苦相逼,把我们斩尽杀绝?”

金兀术之所以屡战屡胜,除了他有军事才能,还有三个优点。

一是他的军事素养过关,让士兵心服口服。

金兀术骑射功夫了得,“善于挽强,射必入铁”,并非只会纸上谈兵。

二是冲锋在前,能激励人心。

一旦打仗,金兀术不是在军帐中指挥,而是亲自下场,身先士卒,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

汉人将军韩常曾经说过,兀术渡江时,经常自己亲任先锋,冲在最前面,下属谁还怕死?

三是善于笼络人心,为人“宽厚”。

一个人再勇猛,如果对部下只会用狠办法,那也只能像张飞一样,带不出一支好队伍。金兀术并非只有勇猛和残暴,对下属能以诚相待,会笼络人心。很多汉人将军郦琼、孔彦舟、王伯龙、李成等投奔之后,对他服服帖帖,死心塌地。

富平之战中,金兀术遭遇滑铁卢,被宋将吴玠所败,金兀术陷入宋军的重重包围,命悬一线。

关键时刻,“韩常流矢中目,怒拔去其矢,血淋漓,以土塞创,跃马奋呼搏战,遂解围”。也就是说,正是韩常的奋不顾身,让金兀术死里逃生。

由此可见,金兀术能征善战不是偶然的,他确实有善于带兵。而南宋军事将领,大多被金兀术惨败过,因而朝野上下都把他视为好战分子,战争元凶。就像岳飞多次打败金兵,被金国朝野视为和谈障碍一样。当然,岳飞是收复失地;金兀术是入侵南宋,性质不同。

金世宗也承认,在宗翰之后,惟宗弼(即金兀术)一人可用。

从战争双方角度上来看,说金兀术是名将,都可以说是实至名归。

但是拿破仑还有滑铁卢,关羽也会走麦城,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黄天荡之战后,金兀术的辉煌渐渐终结。

1129年,金兀术10万孤军深入,被韩世忠断了后路,困在黄天荡,时间长达48天。黄天荡,成为金兀术的噩梦。返回之后,金兀术性情大变,得来“恐韩症”从好战分子变成了“厌战”、甚至“恐战”分子。

金兀术遭遇败绩,除了宋军战斗力恢复,韩世忠和吴玠指挥有方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后方不稳。

当时金兀术在前方打仗,后方金朝统治集团内宗翰(粘罕)、宗隽、挞懒、宗磐、宗辅却在争权夺利,都想当老大,争得你死我活。

作为金国老大,金熙宗也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整天浸泡在酒缸里。加上这时候,金国没有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高丽、蒙古、西夏等对金国虎视眈眈,这让决策者没有南征之心,金兀术孤掌难鸣。

金国自燕山以南,“号令不复行”。

天眷2年(1139年)9月,金兀术入朝,帮金熙宗铲除完颜希尹集团,加上宗干病死,金兀术终于包揽军政大权。这时候,金兀术的精力大不如前,人生到了最后关头。力不从心的他,不再主张以战争手段解决问题。在他主持下,宋金开始议和,并且终于达成协议。

绍兴十二年(1142年),宋金终于达成协议。金国以微小的代价(承认南宋政权、归还二帝遗骸、不再干预南宋内政),却换来了丰厚回报——拥有伪齐领土,宋向金称臣,年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皇统八年(1148年),金兀术的生命走到尽头。无论是战是和,金兀术都为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这样一个有功之臣,死后为何没有坟墓?

原来,金国的内斗一直在进行。金兀术死后两年(1150年),完颜亮(金国金废帝)发动政变,杀了金太宗子孙,也包括金兀术的后人。

金兀术威望太高了,完颜亮肯定要在全国消除他的影响力,避之尤不及,也不可能为其风光厚葬。

细数历史上的功高盖主的能臣牛人,有好下场的不多,有几个不是像金兀术这样?

参考来源:《金史.宗弼传》《鄂王行实编年》《大金国志》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