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孟子启示录052:啥叫小人之心 啥叫君子之腹
845250

孟子启示录052:啥叫小人之心 啥叫君子之腹

紫网2023-10-15 12:10:310

导读齐国人尹士,怎样用他的小人之心去度孟子的君子之腹?孟子面对弟子做了怎样的告白?职场上的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小人有哪四大典型的特征?为什么小人很难理解大人的大量?为什么说孟子就是佛家讲的觉而有情的大菩萨?我们该学习孟子的哪四大德行?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黑色小三角我们今天一起精读《孟子·公孙丑下》篇的第十二章,先读原文。

01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

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

曰:“夫尹士恶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

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哉?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02孟子离开齐国,齐国人尹士对别人说:“不知道齐王根本就成不了商汤和周武王,那是他自己不够明智。如果明知道齐王根本就做不到,还要到齐国来,那就是想升官、想发财,贪图富贵。不远千里跑来见齐王,相处得不融洽,没能得到赏识而离开,却在昼邑这个小地方留宿了三夜才肯离去,为什么这样慢慢腾腾,磨磨唧唧呢?我可真是看不惯这种做法。”孟子的一个齐国的弟子高子,把尹士的话告诉了孟子。孟子说道:“那位尹士怎么可能真正了解我呢?不远千里跑过来和齐王相见,这是我自己所希望的,是我愿意的。话不投机,相处不融洽,难道会是我所希望的吗?是我自己愿意的吗?我也只是没有办法,迫不得已。我留宿在昼邑三个晚上再赶路,自己的心里还觉得有点太快了呢?齐王有可能改变主意呢?如果他改了主意,就一定会召我回去的。我离开了昼邑,而齐王没有安排人来追我回去,我这才心无挂碍,义无反顾地回自己的老家呀我虽然这样做了,难道是我想抛下齐王吗?齐王照样还可以行仁政,善待百姓有作为呀!齐王如果真的用了我的思路,何止是齐国的老百姓能够安定和太平呢?全天下的老百姓都能过上安定和太平的日子。齐王也许真的会改变态度的,我可是天天都在盼着的。我难道是那种目光短浅,气量狭小的小气男人吗?向君王谏言不被接受,就恼羞成怒,满脸都挂着不高兴。离开的时候非得走得精疲力尽,再去找地方留宿吗?”齐国这位尹士听说了孟子的这番话以后,说道:“看来,我才真是个小人呢!”03读完了,也读懂了这一章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小人之心和君子之腹。首先,我们真的应该感谢孟子的弟子们把这个情节能够记录下来,能够让两千年以后的我们看清楚啥叫小人之心,啥叫君子之腹。小人之所以是小人体现在格局小、目光短浅和智慧不足在生活和工作当中,这样的小人往往会有几个很突出的特征:一是,长了两只眼睛,专门喜欢盯着别人的缺点,根本看不见自己的缺点。最喜欢通过指出别人尤其是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的短处来显示自己聪明来证明自己了不起二是,看人看事儿往往只看近处小处,看不到远处和大处。在小问题上特别能够抖机灵,但在最本质的问题上会非常地糊涂,甚至是一片的茫然。三是,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事来一塌糊涂。典型的是语言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碰到困难的第一反应是,自己躲开让别人上。四是,特别善于马后炮。当别人做事他会想办法抢功。当别人尤其是比他优秀的人做事的结果不理想的时候,他会落井下石喜欢在上级面前递小话,吹耳旁风,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二十多年做地产企业营销顾问,让我见到了太多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有事往后躲,有往前凑的小人。这些人外表很可恨,但实际上内在很可怜,只能在自欺和欺人中了此一生。04齐国这位尹士应该是把孟子,也看成了和他一样的势力小人,把孟子的每一个决策都看成是和他自己一样的格局,一样的追求。他不能理解有大仁、大义、大智和大勇于身的大人和君子胸怀能够有多宽广不知道真君子能够站到多高,能够看到多远他把孟子看成了一个简单追求升官发财,跑齐国推销自己的说客,和那些凭三寸不烂之舌在各诸侯国之间穿梭的说客没什么两样。所以,才会把孟子在昼邑留宿三夜的事儿,看成是老人家没有达到升官发财目的不甘心,看成是拖泥带水。05孟老夫子不仅不跟这位尹士一般见识,不把对方的评价太当回事儿,还能够借机来启发自己的弟子。这位士的话不能说不够尖酸刻薄但是我们的孟老夫子却一点儿也不往心里去想到弟子们尤其是这个传话的高子,会受尹士之言的影响,便语重心长地向弟子们解释了一番。我读这一章的时候会想象,如果自己能够穿越到孟子的身边,当场亲耳听到他这番话,会有什么感受,会受到什么样的启发。06首先,我们因为孟子这番话,而明白大人君子就是要有比普通人大得多的担当。不能够替天下人承担责任,战胜挑战,那么怎么能担大任呢?怎么能够做君子呢?怎么能够算是大人呢?孟子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从平天下的角度出发的都是把天下人能不能安定,能不能太平放在第一位考虑的而不是从个人的得失与荣辱甚至安危去考虑去决策的这是大人和小人最明显的差别,难怪齐国的这位尹士会误解他。其次,孟子不仅学高为师而且身正为范不仅讲道理给弟子们听,更亲自做给大家看。其所言即其所行,其所行即其所言,言行合一,表里如一。就是既有该提起时候能提起的勇气又有必须放下时候的果断放下而这种放下往往需要更大的勇气当时认为辅佐齐国,最有可能实现安天下的抱负,便不远千里到齐国去。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努力也都做了,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也没有关系,不去怨天,也不去尤人,也没有太多地去考虑自己的面子问题。甚至认为就算自己不在,只要是齐王能够行仁政,那也是好的,只要是天下的老百姓好,自己就开心。07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几次,孟子的时代中国还没有佛教,但孟子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本质上就是后来传到中国的佛家所讲的觉而有情的大菩萨境界老人家能够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看不得天下人受苦,天下人受苦就像自己受苦一样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天下人摆脱苦难他老人家也能够做到佛陀在《金刚经》中讲的一切法无我”,也就是能够彻底地放下自我,没有强烈的我执,也就是能够放下。还有,这一章当中孟子的一番话,明显看出来他老人家也做到了《金刚经》中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会跟已经发生的既成事实做任何的心理对抗哪怕对方不像话哪怕自己的理想没有实现仍然可以做到内心的一片平静不像我们普通人,在此基础上会有分别,会有好恶,会有执着。08读完这一章,我还是希望咱们最好一起向孟老夫子致敬,向他老人家学习。学习他胸怀天下,勇于担当,并且能够做到无我的精神。学习他的大仁、大义、大智和大勇就算我们达不到他老人家的境界,至少也要做一个离他的境界最近的普通人。

点击下面#孟子可以阅读收听全部孟子启示录内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