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琴影射谁?
01
她的出场极为高调,自带光环和背景音乐,较黛玉出场不遑多让,大有碾压大观园诸女子之势。
她的主角光环横跨第四十九、五十、五十一这三回,几乎成了当然的主角,以至于宝钗连自己与宝琴的差距都找不到了。
但第五十二回之后,除了宝琴与宝玉同一天生日外,宝琴再没有相对独立一点的戏份,她甚至不是一个重要的配角。
以前八十回的内容来说,一定意义上,宝琴出场即终场。
因此,宝琴是红楼梦的“阶段性主角”。
02
宝琴出场时整部小说已接近一半。
除宝琴后续情节中戏份不足外,从小说写作的基本原理看,也决定了她仅仅是一个配角,而不可能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主角。
让人感到疑惑的情节,除了宝琴出场的高调、贾母对宝琴毫无道理、毫无征兆的喜爱和宠溺的态度让人摸不着头脑外,更重要的是围绕宝琴所展开的故事情节。
这些内容,一方面是小说故事情节展开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源自宝琴所影射的人物,由此也造成了宝琴独特的角色形象。
03
抛开小说故事情节展开那部分内容,我们只谈与宝琴影射形象有关的部分。
有一种观点认为,宝琴影射国姓爷郑成功,概括起来其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宝琴被王夫人收为干女儿,且入贾府祠堂参祭,影射郑成功被朱聿键赐国姓的史实。
二是宝琴与其父亲游历三山五岳,又到过“西海沿子”与真真国的外国人有交往,影射郑成功与其父亲的海外经历。
三是薛宝琴是薛家人,被贾府认作干亲,与郑芝龙、郑成功父子原是东夷日本人,最终成为朱氏皇族,影射同一件事。
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也自成逻辑,应当说是对宝琴影射形象较为合理的解读之一。
但是,这种观点仍然不能完全解释围绕宝琴发生的所有事情。
04
我们都知道,在解读红楼梦影射的人物或事件时,经常会有驴唇不对马嘴的不合榫情况出现,这恰恰是红楼人物设定的高明之处。
一个角色在影射某个人物的同时,也会影射发生在其他人物身上的事件,这就给想把历史人物、事件与小说角色一一对应时产生困惑。
红楼梦不是严格的史书,甚至都不是不严谨的回忆录,它仅仅是一部带有影射功能的小说。
正因为如此,作者只是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重要的人物,隐藏在文学形象和文学故事中,既没有一一对应的必要,也没有一一对应的可能。
但是所影射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又比较多,由此造成了很多红楼梦人物是影射复合体这样一种奇特现象。
05
笔者认为,宝琴与红楼梦其他角色一样,其所影射人物并不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复合体。
其中一个重要的情节是宝琴在山坡上等宝玉,这个情节有极强的象征意义。
贾母笑着,搀了凤姐的手,仍旧上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众人都笑道:“少了两个人,他却在这里等着,也弄梅花去了。”
在这个情节中,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凫靥裘、山坡、红梅花。稍微了解南明史的人看到这三个词,脑海中立即就会蹦出史可法这个人物形象来。
无它,在历史上只要这个三个词连在一起,甚至只要后面两个词连在一起,就一定指向史可法。
06
史可法是南明史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人物,扬州陷落,史可法死于战事,事后其义子史秉德在扬州城外梅花岭上为其立了一座衣冠冢。
史可法衣冠冢十分有名,张尔荩为其书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也将梅花这个文学形象与史可法紧密联系在一起。
小说着重写宝琴披着贾母给她的凫靥裘,站在有梅花的“山坡(岭)”上,这个形象与史可法死后哀荣极肖,作者以此有为史可法立传之意。
而在此之前,小说先让宝琴、李纹、邢岫烟三人专门咏红梅花,与宝琴的这个形象紧密相连,其意义更为明显。
07
除此之外,小说中关于梅花的描写很多,也多与此有关。
贾母带刘姥姥去栊翠庵,妙玉给宝玉、黛玉、宝玉三人所用茶水便是梅花上的“雪”,该回回目即为“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雪”谐音“血”,梅花雪即指此。
而宝琴的《梅花观怀古》,以及其《西江月》,均隐隐地指向扬州这座衣冠冢。
正因为宝琴站立山坡、梅花相伴这个形象的重要象征意义,贾母才在第二日特别亲自叮嘱惜春,要她将宝琴和丫头梅花这个形象刻画在大观园画上,还特别强调一笔别错。
次日雪晴。饭后,贾母又亲嘱惜春:“不管冷暖,你只画去,赶到年下,十分不能便罢了。第一要紧把昨日琴儿和丫头梅花,照模照样,一笔别错,快快添上。”惜春听了虽是为难,只得应了。
08
综上,基本可以判断,宝琴这个角色是以郑成功、史可法二人为主要影射对象,并融合其他抗清人士和抗清事件形成了这么一个文学形象。
所以,作者通过宝琴的笔,写下《梅花观怀古》《西江月》,以及真真国女子所作的诗,其中的诗句均隐写或影射明朝覆灭、满清夺取政权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