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才女,和《唐诗三百首》
宋 盛师颜(传) 闺秀诗评图
读过《唐诗三百首》很久,最近才知晓它的编选和注疏者里,有两位女子。
一个是徐兰英,一个是陈婉俊。
徐兰英是蘅塘退士孙洙的继室夫人,陈婉俊要晚她几十年。
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可算是唐朝以来最成功的唐诗选本——唐诗选本从唐朝就有,不是只有孙洙编选过,据专家考证,唐诗选本大约有600多种,最早的是唐代孙季良编撰的《正声集》,但是已经亡佚了,现存最早的是敦煌石室发现的《唐写本唐人选唐诗》。
孙洙的《唐诗三百首》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最优的选本?
因为它选得好。里面有很多朗朗上口的短诗,适合小孩子读和背,不止是小孩子,成人读也一样的,晦涩难懂的肯定比较难读。此外,这个选本还很经得起考验。
选本实际上是孙洙和徐兰英共同完成的。
孙洙是江苏无锡人,字临西,号蘅塘,晚号退士,中过进士,做过知县。乾隆二十八年春(1763),出于对《千家诗》选本的不满,孙洙与徐兰英一起商量,在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的基础上,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并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完稿。
徐兰英的名字,比孙洙还要更少被人提及,有关她身世生平的记载,极为零落,但是她的名字却出现在诸如《锡金识小录》、《国朝书画家笔录》这样的艺文志和同时代人的笔记里,可以猜想徐兰英当时,应该是很有才女之名的。
《国朝书画家笔录》是徐兰英的同乡窦镇写的,收录了从顺治到光绪年间1639位江浙一带有名气的书画家,其中有女子56人,徐兰英名列其中。
更早一些,清乾隆时无锡人黄卬所著的《锡金识小录》里,说无锡本地以前没有女书法家,徐兰英算一个。
吾邑女子工书法者,自昔未闻。乾隆初有徐氏兰英者,学书于金坛蒋湘帆衡,为入室弟子,能擘窠大字。琳宫梵宇,联额多出其手。
黄卬说惠山东岳殿中的“咫尺龙光”四字即为徐兰英手书,陶世凤在《乡饮大宾选用训导优增贡生孙公传》一文中亦说,惠山香花桥诵芬楼的“山色上楼多”、“更上一层楼”两匾都是徐兰英写的。
《锡金识小录》所记徐兰英的相关事迹很详细,说她字澧仙,生于康熙五十年(1712),卒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是富家小姐,自小聪慧,曾从无锡诗人杜诏学诗,又向寓居无锡的金坛书法家蒋衡学书法。可惜她的父亲在女儿的婚姻上有点固执,世家欲缔交,她父亲不愿多出嫁妆,小户欲联姻,她父亲又看不上,于是一拖两拖三拖,拖到最后徐兰英嫁了孙洙为继室。
——读到此处,禁不住想,若无徐兰英的参与,孙洙的《唐诗三百首》还会不会选得那么好?
徐兰英工诗善书,在当时“颇娴吟咏,名噪一时”,著有诗集《澧仙诗草》,据说还得到过御赐“江南女士”的嘉奖,只是她的诗大多散佚了,只留下三首。
清人顾光旭编的《梁溪诗钞》里录有两首徐兰英的题画诗《题二泉女史画芍药》:
名重金闺老画师,一枝新艳写芳姿。
月中昨夜分明见,半脱宫衣不语时。
却看春色满君家,风舞霓裳烂若霞。
为爱新图翻旧谱,殷勤觅句写簪花。
清人汪启淑编的闺媛诗歌总集《撷芳集》选录的署名“徐澧仙”的《寄孝女孙晓霞》二首,很大可能也是徐兰英所写:
绿窗前后鹁鸠声,小梦难忘说与莺。
何处是家空拜月,几时无泪莫长生。
岂知药草翻添病,已送梨花不愿晴。
憔悴只宜随孝女,杜鹃相对哭双卿。
生小玲珑福未圆,枉抛心力教婵娟。
花神旧感东皇赠,贬诏新颁燕子宣。
布谷采桑愁证候,夕阳春雨病因缘。
江南薄命知多少,第一佳人第二泉。
二泉女史邹雪虹和孝女孙旭媖,与徐兰英一样都是无锡人,侯学愈编的《续梁溪诗钞》中,曾记载另一位能诗善画的女子蔡如玉与徐兰英也是闺中诗友,徐兰英当时的朋友圈,大抵便是这些有相同爱好的才女。
回头来看徐兰英的四首诗,前二首算不上多好,但也能得工稳二字,后两首于工稳之外,算得上颇有情致,带着女性对诗歌特有的理解和偏好——孙洙版的《唐诗三百首》因此而多了些细腻灵动,大概便是有徐兰英参与的缘故吧。
《唐诗三百首》成书后五六十年间,并没有马上爆红,直到道光年间另一位女子的出现。
那是陈婉俊。
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与稍早些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一起,共同将孙洙的《唐诗三百首补注》推上了洛阳纸贵的巅峰。
陈婉俊也是一位才女,可惜她的资料比徐兰英更少。
我们现在所知的是,陈婉俊是江苏上元人,故自称“上元伯英女史”,她的夫君是桐城文学家姚莹的外孙李世芬,道光二十四年(1844)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编成,姚莹为她写了序,前后还有她弟弟陈晋藩的跋、丈夫李世芬的书序,以及妹妹、夫妹等人的校参,可见也是出于才媛家族。
陈婉俊自己对“补注”有个说明,说“诗中义蕴之深,意境之妙”,读者宜自行领会,她只负责对诗的背景做些说明,故而她的补注本和章燮的注疏本不一样,她并不象章燮那样注重对诗法结构的讲解,而把力气放在对诗人小传和典故名物的考证与诠释上,以使读者了解诗人的性情与经历。
比如她在张九龄的诗后,为张九龄写了一段小传:
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人。七岁知属文,擢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进中书仕郎。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卒,谥文献。
又比如在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闲持贝叶书”一句后注道:
《西域传》:西域有贝多树,国人以其叶写经,故曰贝叶书。
在陈婉俊之前,孙洙虽然也有些许注解,但过于简洁,让人摸不着头脑,有了这些栩栩如生的补注,唐人那些字句,方始有了自己的血肉般的生命。
此后,《唐诗三百首》爆红至今。
乾隆二十八年的《唐诗三百首》原刻本现在已经看不见了,但原刻本的翻刻和各种注疏、续编、补注本纷至沓来,两百多年间,各种版本多达160余种,其中最流行的有5个版本:光绪甲申年间章燮的《唐诗三百首注疏》,道光二十四年陈婉俊的《唐诗三百首补注》,1948年喻守真的《唐诗三百首详注》,1980年金性尧的《唐诗三百首新注》,2006年赵昌平的《唐诗三百首》。其中金性尧版和陈婉俊版本有点相似,也在诗人小传上下了不少功夫——金性尧的我有两本,一本薄,一本厚。
两位女子的努力,在两三百年的岁月里,竟然没有被雨打风吹去。
再翻开《唐诗三百首》时,愿你能在那些字里行间看见这两个名字:徐兰英,陈婉俊。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首发。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