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杜甫七律《秋兴八首其六》读记
845661

杜甫七律《秋兴八首其六》读记

紫网2023-10-16 09:55:300

杜甫七律《秋兴八首其六》读记

(小河西)

秋兴八首其六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朱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出帝王州。

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秋,时杜甫客居夔州西阁。

瞿唐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风烟:风和烟;风光;战火。《与朱元思书》(梁-吴均):“风烟俱浄,天山共色。”《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信安王幕府诗》(唐-高适):“四郊增气象,万里绝风烟。”

素秋:秋季;喻迟暮。《重赠卢谌》(晋-刘琨):“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游敬亭寄崔侍御》(唐-李白):“登高素秋月,下望青山郭。”

花萼:指花萼相辉楼。始建于开元八年(720),在兴庆宫西南角。《旧唐书-地理志》京师:“南内曰兴庆宫,在东内之南隆庆坊,本玄宗在籓时宅也。自东内达南内,有夹城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人主往来两宫,人莫知之。宫之西南隅,有花萼相辉、勤政务本之楼。”楼名取自《诗经》“常棣之华,鄂不韡韡(wei)。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芙蓉小苑:芙蓉园。《雍录》卷6曲江:“汉为宣帝乐游庙,亦名乐游苑,亦名乐游原。基地最髙,四望宽敞。隋营京城,宇文恺以其地在京城东南隅,地高不便,故阙此地,不为居人坊巷,而凿之为池,以厌胜之。又会黄渠水自城外南来,可以穿城而入,故隋世遂从城外包之,入城为芙蓉池,且为芙蓉园也。…长安中太平公主于原上置亭游赏,后赐宁、申、岐、薛王。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即此祓禊,帟幕云布,车马填塞,词人乐饮歌诗。”《长安杂题长句》(唐-杜牧):“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

御气:帝王之气。《千秋节有感》(杜甫):“御气云楼敞,含风彩仗高。”

大意:夔州和长安虽相距万里,两地山水风光连接素秋。花萼楼的夹城连通帝王之气,小小的芙蓉园中传来边愁。(史载: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在逃往四川之前,曾登兴庆宫花萼楼饮酒,四顾凄怆。)

朱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出帝王州。

珠帘绣柱:指曲江宫殿富丽华美。

黄鹄:天鹅。《商君书-画策》:“黄鹄之飞,一举千里。”《卜居》(屈原):“宁与骐骥亢轭(并驾)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咏怀》(魏-阮籍):“宁与燕雀翔,不随黄鹄飞。黄鹄游四海,中路将安归?”

锦缆牙樯:指曲江舟楫富丽华美。缆为锦制,樯以象牙为饰。《哀江南赋》(北周-庾信):“苍鹰赤雀,铁轴牙檣。”《公无渡河》(陈-张正见):“金堤分锦缆,白马渡莲舟。”《城西陂泛舟》(杜甫):“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白鸥:典“海上鸥鸟”。《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往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起白鸥:惊起白鸥。

秦中:关中。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汉书-娄敬传》:“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度关山》(梁-王训):“好勇自秦中,意气本豪雄。”《黄草》(杜甫):“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帝王州:帝王建都之地。《史记-秦始皇本纪》:“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鼓吹曲》(齐-谢朓):“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大意:朱帘绣柱的宫殿里圈养珍禽黄鹄。锦缆牙樯的游船上惊起白鸥。(白鸥为啥惊起?因“入边愁”。)再回头看可爱的歌舞之地,此处自古以来都是帝王之都!

此组诗“其六”。本诗忆曲江。首联从夔州写起。从瞿塘峡到曲江池,有万里之遥。山水相连,风烟相接,万里素秋。次联写昔日曲江池。一写“通御气”,皇帝常来;二写“入边愁”,皇帝在此地听闻“边愁”。(“花萼夹城”、“芙蓉小苑”互文。)三联设想今日曲江池。一写当年朱帘绣柱之地如今围着黄鹄;二写当年锦缆牙樯之船如今惊起白鸥。(“珠帘绣柱”与“锦缆牙樯”互文。荒废。凄凉。)末联感叹。长安是歌舞之地,但自古以来也是帝王州。帝王州咋就“入边愁”?歌舞地咋就“惊白鸥”呢?这是组诗“其四”末句“有所思”的第二“思”:回忆曲江。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