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和知县仅仅一字之差,区别很大,权力和任命方式都不同
艺述史官方原创
本质上都是为当地百姓服务的地方官员
在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知县或者县令会升堂断案,所以大家都认为两者是一样的,但他们之间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1
首先就是时间上的差距了,我们都知道古代的最高职位皇帝的出现时间是在秦朝,秦始皇在一统六国之后正式封自己为“始皇帝”。
而县令的出现时间比起皇帝还要久远,可以说县令的出现和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有着难舍难分的关系。随着战国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进行,领土的管理成为了诸侯们最大的问题。
毕竟你是靠着掠夺才获得了这片土地,土地上的人们肯定或多或少会对侵略者心生不满。为了防止这种不满的情绪逐渐扩大最终难以控制,诸侯们一般都会选择这片土地上最有威望的人来进行管理,而这个人就是县令。
到了秦汉时期,秦始皇为了能够将权利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于是便决定实行郡县制,郡城的官员可以对郡内的各个县城官员进行选择。这个时候的县城就成为了正式的行政单位,而县令也成为了吃公家饭的正式在编人员。
不过也不是所有县城的官员都能称为县令,只有管理万人以上的官员才是县令,万人以下的顶多只能是县长。当然县令和县长之间无论是俸禄还是权利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不过在时间来到东汉之后,县和县之间的贫富差距开始无限拉大,穷的县越来越穷,这也导致人口会变得越来越少,到最后甚至会完全消失。而富裕的县因为占地较好人口众多,所以发展就会越来越好,最终县长的这一称号完全消失,只留下了县令。
2
可惜县令这一称呼也没有维持多久,在唐朝的末期,因为当时社会动荡严重,导致无论是哪里的官员调动都比较频繁,至于像是县令这样的地方官更是有可能上一个走了好几个月都没有新的县令上任。
县令可是地方官员,一直空着不仅无法维持当地的稳定,而且朝廷也很难进行管理。一开始统治者想的办法是在当地找二把手当代理县令,而这个代理县令在古代就被称为是知县。
但是古代的掌权者都很害怕自己的权利被分割,于是后来就不在当地找人当代理县令,而是直接从朝廷内部找人去。被派去当知县的官员并不是一辈子就成为县令了,而是随时会被调回到中央。
后来在宋朝时期,虽然知县和县令的职位同时存在,不过当时的人们都喜欢有一个好听一点的称呼,于是知县这一称呼逐渐取代了县令,成为了新的正式称谓。而这样的称谓也就一直流传下来,被历朝历代所使用。
其次就是双方的职能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县令不仅要发展本地的经济建设,就连当地居民的文化教育上也要下功夫。并且县令还要让居民不能有二心,一直要对统治者保持尊敬。在遇到邻里纠纷或者是刑事案件还要开堂审理。可以说是从大到小各种事情都要操心,算是一个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基石。
3
而知县的任务往往更加具体,虽然宋代的知县和县令任务相同,但随着时间来到明朝,知县主要负责的任务就变成了文化教育和人口普查以及法律方面。至于清朝的知县任务更多的是在百姓的生计以及维护治安等方面。可以说知县往往是哪里薄弱就补哪里,更多的是起到类似救火队员这样的角色。
无论是知县还是县令,其本质上都是为当地百姓服务的地方官员,不仅要负责提高百姓的经济收入,更要让百姓的幸福指数升高。不过因为古时候的通讯难等问题,导致县令辖区内的事情如果瞒着不报,上面也无法得知具体的情况。
这就让一些县令内心的罪恶开始不断滋生,欺压百姓的事情屡见不鲜。而如果朝廷无法做到妥善并且及时的管理,最终甚至可能会导致整个王朝的覆灭。
END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