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011 李商隐七律《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读记
845713

011 李商隐七律《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读记

紫网2023-10-16 11:00:270

李商隐七律《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读记

(小河西)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追饯又差池。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春,经令狐绹誉荐,李商隐登进士第。这次考试主考官为高锴,共录取四十名新进士。李肱(gōng)为状元。张棠、李定言、牛丛、郑茂谌、曹确、吴当、韩瞻等都是李商隐的“同年”。其中韩瞻后来成了李商隐的联襟。离京之前,同年好友们设宴为商隐饯行,大家互相勉励一番,约好今后要尽量互相提携,然后握手道别。李商隐离京后,即东归济源省母,行次灞上作此诗,回寄同科未及话别诸友,以抒情怀。(有必要明确几个事实:正月二十四日进士发榜,二月初七吏部关试。商隐三月二十七回济源。发榜后第一封信写给恩师令狐楚。回济源探亲前又写信给令狐楚。这两封信记录了一些重要时间节点。时令狐楚任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芳桂当年各一枝,行期未分压春期

芳桂:桂花。古代以登科为折桂,《晋书-郄诜传》:“臣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昆山片玉。”《同豆卢峰知字韵》(杜甫):“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唐-白居易):“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送韦秀才赴举》(唐-顾况):“芳桂君应折,沉灰我不然。”

当年:正当少壮之年。

未分:未料。分:意料。《汉书-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即日》(唐-李商隐):“单栖应分定,辞疾索谁忧。”

春期:春天的限期。压春期:春天将尽。《三月十日流杯亭》(唐-李商隐):“身属中军少得归,木兰花尽失春期。”《晚思》(唐-高蟾):“虞泉冬恨由来短,杨叶春期分外长。”

大意:我们正当妙年,幸运地各折芳桂一枝;却也未料恰好春末分手。

江鱼朔雁长相忆,秦树嵩云自不知。

朔雁:北方之雁。《并州羊肠坂》(陈-江总):“惊风起朔雁,落照尽胡桑。”《与僧话旧》(唐-刘沧):“此时相见又相别,即是关河朔雁飞。”

秦树嵩云:秦地之树嵩山之云。喻相隔很远。《寄令狐郎中》(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千秋节有感》(杜甫):“湘川新涕泪,秦树远楼台。”《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唐-岑参):“月落河上晓,遥闻秦树鸦。”《送僧归洛中》(唐-齐己):“蝉离楚柳鸣犹少,叶到嵩云落渐多。”

大意:像江中之鱼北地之雁可以长相忆,如秦川之树嵩山之云彼此难以自知。

下苑经过劳想像,东门追饯又差池。

下苑:指汉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曲江》(李商隐):“金舆不返倾城色,玉殿犹分下苑波。”《回中牡丹为雨所败》(李商隐):“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

相像:想象。即回忆。《远游》(屈原):“思旧故以想像兮,长太息而掩涕。”

东门:长安城东出第一门曰宣平门,亦曰东城门。

追饯:即送饯,以酒宴送别。《说文》:“饯,送去食也。”《咏荆轲》(东晋-陶潜):“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赠彭州权别驾》(唐-苏颋):“双流脉脉锦城开,追饯年年往复回。”《涪江泛舟送韦班归京》(杜甫):“追饯同舟日,伤春一水间。”

差池:指阴差阳错。《燕燕》(诗经):“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道中赠桓司马季圭》(梁-何逊):“犹如征鸟飞,差池不可及。”《寄崔二十六立之》(唐-韩愈):“每旬遗书我,竟岁无差池。”

大意:经过曲江池时,只能想象我们曾经的泛舟游宴。东门饯别时也阴差阳错参差不齐(不能一一道别)。

灞陵柳色无离恨,莫枉长条赠所思。

灞陵:霸陵桥。折柳送别之地。《三辅黄图》:“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忆秦娥》(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灞陵行送别》(唐-李白):“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长条:柳枝。《杨柳歌》(北周-庾信):“河边杨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春日独坐寄郑明府》(唐-李白):“长条一拂春风去,尽日飘扬无定时。”

大意:这次我们毕竟是各折桂枝,虽一样灞桥柳色,却是各奔前程,与一般离别不同,不必离恨绵绵,枉折柳枝。

这是一首写于归乡途中寄赠作品。首联写大家正当青春年华时进士及第,未料到这么快就要分手了。(有留恋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兴奋。)颔联写我们以后要天南地北,很难相见,但记住要彼此思念保持雁书相通。(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历经多次失败的李商隐,这时觉得该有机会施展才华了。)颈联写“曾记否”一起畅游曲江、把盏赋诗、激情满怀。很遗憾东门饯别又阴差阳错,未能齐聚。(毕竟“同年”一场,也一定会有惜别的眼泪。)尾联突然“升高八度”,说我们毕竟是大喜之别,无需离恨,即便没有东门齐聚灞桥折柳,也无须遗憾。隐含的意思是后会有期,让我们各奔前程吧。写这诗前后,或许是李商隐一生对自己未来期许最高的时候。也是李商隐一生少有的春风得意意气风发的时候。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