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诗词歌赋王维看到牛羊归巷,农夫回家,写了一首诗
845777

王维看到牛羊归巷,农夫回家,写了一首诗

紫网2023-10-16 12:24:380

王维精通诗书画音乐,是盛唐难得的一个全才诗人。他特别擅长山水田园诗,和孟浩然一起被人们称为王孟诗派。但是他在朝为官,政治上还是得益于宰相张九龄的提携和帮助。

但是到了开元末期,李林甫担任宰相,排除异己,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被张九龄举荐提拔的王维失去了依靠,担惊受怕,思想压力很大,总是觉得没有归宿感。

一天他去野外散步,看到真实的乡村田园生活。傍晚了牛羊都平安地从山上下来,走进深邃的巷道;农夫们也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回家,在路上和相遇的人倾心交谈。他们都在归家,而且又是那么地平静悠闲,无忧无虑。诗人联想到自己孤独无依、提心吊胆和随时被排挤的处境,不禁羡慕起田园生活的安稳平静来,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渭川田家》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的题目叫渭川田家,渭川,即渭水,从甘肃流经陕西汇入黄河。田家,指农户人家。诗人当时在朝廷为官,他诗中的所见所闻,应该是长安附近渭河两岸农村的情形。从“斜阳”来看,这是傍晚时分,晚霞余晖照耀着村庄,气氛显得温暖舒适。墟落指村庄。穷巷:深邃的巷道。在山上放养的牛羊通过曲折深长的小巷,纷纷归家,进入牛栏羊圈。

首联仿佛一幅画图,从上俯瞰,苍茫广阔。而且显得温馨亲切,给诗歌铺设了一个总背景,使后面的植物动物和人的陆续出场显得更加水到渠成。第二联写老人与小孩,体现一家人的温馨。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 拄着拐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荆扉指柴门。虽然家庭条件简陋,但不缺家庭的和睦与温暖。第三联就是四种事物的出场,它们是乡村自然生活的一个缩影。雉雊(zhìgòu): 野鸡叫唤。山林里的野鸡在呼朋唤友,田地里的麦子也扬花抽穗,一切是那么和谐。为了解决穿衣问题,家家户户几乎都得养蚕缲丝。此时蚕眠,说明春蚕正处在蜕皮不吃不动的时候,已经长得半大不小;桑叶稀疏,也是养蚕人采摘的结果。

第四联再次回到人物描写上来。这一句好像是陶渊明“晨昏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翻版。人们干完了活计,扛着锄头回家,但是又不显得过于劳累疲乏。因为见到乡亲或邻居,他们还要互相寒暄攀谈。家里怎么样,身体好不好,收成如何。总之,就是“语依依”,没有那种人际之间的紧张感,没有做作,显得随和而亲切。所以作者被打动了,尾联直接抒发感情。好羡慕啊,你们一个个都那么自由随意,都那么心情舒畅地回家。这不禁使作者想起《诗经》中的诗句来,“式微式微,胡不归”。

牛羊穿过巷子归家了,人们扛着锄头也归家了。还有桑蚕和野鸡,它们或眠或叫,都有自己的归宿,现在唯独自己没有皈依。留在朝堂又担惊受怕,归隐山林又心有不甘。总之,这首诗通过前四联各种事物“归”的描写,反衬出诗人不得“归”的艰难处境。尾联是总结,通过议论抒情表达了作者归隐田园、渴望悠闲平静生活的愿望。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他擅长写作农家生活。其实农家生活也没有他笔下那样的闲适和惬意。他只不过是采用一种反衬和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和向往。

后来,王维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在辋川别业定居下来,和好友裴迪徜徉山水,饮酒赋诗,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