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方面军创始人周逸群,引领贺龙元帅走向革命,为何离奇牺牲?
周逸群是贺龙入党的介绍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湘鄂西红军的创建也有他付出的心血,遗憾的是,他在1931年英勇牺牲。
关于他的死因,一直有不同说法,在有些人看来,他的死因过于离奇。
那么,真相到底如何?
1896年,周逸群烈士出生于贵州省铜仁县城关,父亲是个生意人,自幼家境优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出生不久,父母先后离世,襁褓之中的周逸群成为孤儿。
这时候,婶娘伸出援手,将他抱回家中,抚养长大。婶娘家已经有5个孩子,小逸群虽然没有受什么委屈,但是没有父母的缺憾是无法弥补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周逸群养成了刚毅顽强的性格。
婶娘虽孩子多,并没有忽略对周逸群的培养,供他读完了小学和中学。1919年春,23岁的周逸群又东渡日本,在东京庆应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正是在这里,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打碎旧世界的想法。
1923年春,周逸群回到上海之后,当即开始付诸行动,和志同道合的老乡们组织了贵州青年社,同时创办了进步的《贵州青年》旬刊。随着刊物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影响很大,引起一个人的注意。
这个人名叫萧楚女,1922年加入的中国共产党,当时在重庆就任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担任教员,并且还兼任《新蜀报》的主笔,在刊物上不遗余力宣传马列主义。看到周逸群主办的刊物之后,二人开始书信来往,不久在他们重庆相见。
萧楚女
没见面的时候,周逸群一直以为萧楚女是一位女同志,见面后才知道是对方是一个男子汉,而且高大魁伟。
“我还以为你是个女作家呢,谁知道……”说完,二人捧腹大笑。从此,周逸群与萧楚女建立了革命友谊,周逸群也开始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秋,周逸群从上海来到广州的黄埔军校,在那里遇到在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学习军事的的李侠公,产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
周逸群
国共当时处于合作之中,萧楚女在同年9月成为特派员,负责成都、泸州、重庆三地的青年团组织。
萧楚女很有远见,认为想要推翻旧制度,必须拥有枪杆子,他建议周逸群投笔从戎。周逸群觉得对方说得有道理,便在10月份到了广东,进入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辎重队学习。
在黄埔军校,他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学长,此人名叫陈公培。陈是周恩来留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二人一道在巴黎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他是黄埔二期生,因为成绩优异,引起校方重视,而留在了军校。
陈公培觉得学弟周逸群思想进步,就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公培
在军校,才华横溢的周逸群被周恩来关注到了,几经考察之后,便对他委以重任,当他担任了青年军人联合会的负责人。
1925年9月,周逸群完成学业,受到了中央直辖黔军独立师师长王天培的邀请,让他在军中任职。王天培虽然不是共产党员,但是赞同共产党的主张。
就在他要启程的时候,周恩来挽留他:“你不能走,军校这边缺人手,你就留在这里吧。”周逸群就此留了下来,在青年军人联合会担任了主席一职,具体负责从事革命青年军人运动。
1926年9月,周逸群率领北伐军宣传队到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工作。到部队当天,就有一个人前去拜访,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担任第九军第一师师长的贺龙元帅,
“久仰周科长大名,到我的第一师去吧。”贺龙开门见山地说。周逸群盛情难却,在请示周恩来之后,留在第一师,担任了师政治部主任。从此周逸群和贺龙双剑合璧,开始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1927年5月,已经改编为独立第十五师的这支部队一路北上,长驱直入,所向披靡,直捣武胜关,强渡沙河、淮河,杀向开封,声惊全国。
6月,屡立战功的贺龙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下辖两个师)军长,周逸群随之任军政治部主任。
此时的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向共产党人高高举起屠刀,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决定以牙还牙,打响对国民党的第一枪。
贺龙和周逸群率领部队,马不停蹄向南昌进发,在7月21日到达。
周恩来见到贺龙之后大喜,当即任命他为南昌起义总指挥,同时又做出决定,让刘伯承到二十军军部,跟周逸群并肩作战,协助贺龙制定武装起义的具体计划,为起义做将紧锣密鼓的准备。
8月1日凌晨,震惊全国的南昌起义爆发。6日,起义军撤离南昌,沿抚河南下。在途中,周逸群和谭平山介绍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每当回忆周逸群引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这段往事时,贺龙元帅总是情不自禁地说:“逸群同志真乃我的良师益友。”
当年10月,起义军在广东失败后,贺龙和周逸群在1928年1月组成中共湘西北特委,在3月回到家乡桑植,很快组织起3000余人的工农革命军,继续开展武装斗争。
在党中央的指示下,贺龙任军长,周逸群任政治委员。紧接着,贺龙、周逸群指挥部队举行了震惊一时的桑植起义,迅速攻占桑植县城,建立苏维埃政府。从此,在湘鄂边的崇山峻岭中,升起了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
这面红旗让劳苦大众拍手称快,奔走相告,也让国民党反动派惊恐万状,寝食难安。
1928年4月初,国民党黔军龙毓仁一个旅和湘军陈渠珍出动两个团,扑向这支襁褓中的革命队伍。
人数上,我军并不少,但是刚成立的部队成员都是没有拿过枪的青年,枪支弹药也严重缺乏,不少人手中还是梭镖和大刀,战斗力根本无法与龙、陈的正规军相比,战斗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我军士气高昂,但是几次交锋之后,部队还是败北,人员损失了2700人。
周逸群和贺龙这对亲密战友,也在战斗中被冲散。贺龙带着剩下的300多人,辗转到了桑植和鹤峰交界的红土坪一带,高举起了“工农红军第四军”的大旗,继续和白匪们做斗争。
周逸群则与贺龙分手后,到了鄂西。他马不停蹄,独当一面,在很短的时间将中共鄂西特委恢复,成为特委书记,同时他还成为我军鄂西地区的主要领导人,在洪湖一带干出了成就,开辟了几块游击根据地。
在跟敌人的周旋中,周逸群摸索出一套游击战经验:"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
仔细看,这跟毛主席的“敌进我退……”游击战16字方针基本相符,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甚至认为,周是游击战术的鼻祖。
事实证明,这一战术是非常神奇的,红军游击队以此挫败了国民党军及地主武装的多次"清剿"。
这说明,周逸群有着超人的智慧和出色的军事才华。
在周逸群、旷继勋等人的努力下,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在1930年2月宣告成立(周逸群兼任政治委员,军长旷继勋)。
跟贺龙分手之后,周逸群不断派人与贺龙联系,不间断向他们传达党中央的指示,给他指明方向。因为这时候,贺老总一个人担任军长,党代表空缺,肩上的担子很重。
正是在党中央、湖南省委和周逸群的帮助、指导下,贺龙经过不懈努力,在桑植、鹤峰站稳了脚跟,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与此同时,周逸群一直在谋划着跟贺龙会师,壮大革命力量。
1930年6月,周逸群率红六军渡江,连克华容、南县等县城。7月上旬一个晴朗的夏日,周逸群带领的红六军与贺龙率领的红四军在公安县陡堤湖胜利会师。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四军正式变更为红二军,红二、六军统一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贺周二人仍然还是这支军队的领导人,一个任总指挥,一个任政治委员。
可是这样一位将星,却在1931年过早地陨落,令人惋惜。
那周逸群是如何牺牲的,为何有人对他的牺牲原因提出质疑?
1931年春,红二军团主力在贺龙率领下南征,国民党反动派乘虚而入,对洪湖苏区展开第二次大规模“围剿”,兵力是根据地我军的五倍。
这时候,担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的周逸群,临危不惧,领导苏区军民同敌人开始较量。在此关键时刻,根据地来了一个领导,此人名叫夏曦。
夏曦是1921年就入党的老党员,跟毛主席是同学,还一起开展过农民运动。
25日,夏曦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宣布撤销湘鄂西特委及周逸群的特委书记职务。而后,夏曦自己弄了一套班子,成立湘鄂西中央分局,自己担任分局书记,湘鄂西特委的负责人被排除在外。
夏曦的做法,引起苏区干部群众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去质问。一看大家反对,夏曦也不好一意孤行,便让周逸群以巡视员的身份去洞庭湖工作。
这样是一箭双雕,既把周逸群支开,自己好独断专行,也算对苏区军民有了一个交代。
临行前的这天深夜,红6军军长段德昌(原军长旷继勋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担任红四军军长)找到周逸群说:“周书记,你不能走,那样的话夏曦就该胡来了。”
周逸群拍着段德昌的肩膀说:“我们都是共产党员,下级应该服从上级,顾全大局,我走了你要保重,积极配合夏曦同志的工作。”说完,周逸群转过身去,迈开大步登上停泊在那里的一只乌篷船。
(1933年5月1日,段德昌在湖北巴东县金果坪江家村遇害,年仅29岁)
这周逸群就这样离开了湘鄂西苏区,直奔长江之南的洞庭湖而去。看着小船渐渐远去,周书记的背影慢慢消失,段德昌等人的视线模糊了。
周逸群到洞庭湖去,并不能独立放手开展工作,因为夏曦不放心,还派了段玉林和马武去“协助”他。
夏曦
不料想,段玉林后来被周逸群的大局观念所感动,变“协助”为积极配合,洞庭特区的工作因此很快有了起色。
夏曦这时候坐不住了,他担心洞庭特区壮大以后,影响到自己的权威,又担心周逸群会与贺龙、段德昌等联合起来,对付自己,于是给周逸群写信,想把他调回去。
对此,洞庭湖的干部极力阻止,不让周逸群离开,但是他不顾劝阻,执意北上。
1931年5月20日下午,周逸群乘船从磨盘洲出发,准备返回江北。战友们担心他的安全,就派一个警卫班护送。
在波涛滚滚中,周逸群再次跟战友挥手告别。大家含泪要他保重,周逸群说:“放心吧,我很快就会回来的。”说完,他下令启航。
刚走不远,一个战士突然悄声喊道:“有情况!”周逸群回头一看,发现后面有一只船十分可疑,走走停停,船上的人都是彪形大汉,他们探头探脑,鬼鬼祟祟。
于是周逸群果断决定,把船停在岳阳附近的采桑湖王家港。然后他们走陆路,借着夜色的掩护,在树丛中隐蔽前进。满以为摆脱了可疑的人,他们就安全了。谁知道,到达君山许市贾家凉亭下白屋场附近的时候,四周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周逸群暗暗叫苦。
此时,已经是深夜,看不清道路,天还下着小雨,道路泥泞。最可怕的是,他们不熟悉地形,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敌人不但有步枪和手枪,还有机枪,火力非常凶猛。
根据枪声判断,对方人很多,人数至少是周逸群他们十几倍。周逸群什么场面都经历过,所以一点都不慌乱,他沉着镇定,指挥大家在还击中撤退。
打着打着,他们来到了一处死地,北面是水流湍急的湖港,根本无法通过,东面和西面都是湖水,他们只能向南面的一片水田边转移。这时候,这伙人疯狂地扑了上来,举枪齐射,周逸群不幸中弹,倒了下去,再也没有起来。
消息传来,洞庭湖根据地的干部深感震惊,觉得周逸群牺牲背后一定有阴谋。周逸群如果是遇到了土匪,他们为何不抢东西直接开枪。
有人说,袭击周逸群的是国民党地方保安队,可是敌人如果怀疑他们,按理说会截住盘问,而不是直接开火,要将他们置于死地。
选择了直接开火,说明他们认定周逸群是根据地负责人,可是周的行程是绝密的,敌人如何得知?由此可见,很可能是有人将周逸群的出发时间和路线告知了敌人。
但是因为作为当事人的夏曦,1936年在贵州毕节被淹死,周逸群牺牲的真实原因成谜,再也无从查起。
引用来源:岳阳日报
2021-05-18 09:08 《喋血凉亭 ——革命先烈周逸群英勇战斗的故事》湖北党史网2023-5-21《周逸群:只要一天活着,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