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读书心得孟子启示录062:劳心者治人的大前提是什么
845874

孟子启示录062:劳心者治人的大前提是什么

紫网2023-10-16 14:26:460

导读孟子为什么说劳心者治人?劳心者治人的大前提又是什么?他举例的劳心者怎样为天下苍生操碎心?为什么说孟子的社会分工理念和苏格拉底的正义主张本质相同?为什么说不能让劳力者过上好日子,劳心者的好日子就是一种罪过?为什么要当心劳心者中的危险品和废品?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黑色小三角今天,我们开始一起继续精读《孟子·滕文公上》篇的第四章。01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02当尧还在世的时候,天下还很不安定,洪水横流,四处泛滥。草木没有任何限制地疯长,鸟兽成群地繁殖,庄稼却没有什么收成,禽兽严重地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他们的足迹横七竖八地布满了中原大地。尧独自一人对此非常地忧虑,于是选拔出舜来对此进行治理。而舜又指派益去掌管火,益就在山野和沼泽地带,点起大火进行焚烧,烧得鸟兽们躲的躲,藏的藏。然后又让大禹去疏通九河,把济水、漯水通过治理后引入大海。再开掘汝水、汉水,疏通淮水、泗水,引导后流入长江。这些都完成之后,民众才得以在中原地区生息和繁衍。在那段时间,禹一连八年都是在外面奔波,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能进去,就算他们想要亲自去耕地,那有可能吗?03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04后稷教老百姓耕种和收获庄稼,种植各种谷物,谷物成熟了,才能够养育老百姓。人是有之所以为人的道理的,如果只是能够吃饱,能够穿暖,能够住得安逸,却没有教养,那和禽兽之间也就没多大差别了。圣人为此而深感忧虑,便指派契担任司徒的职务,用人与人之间伦常关系的准则,来教化百姓。父子之间要有血缘的骨肉之亲,君臣之间要有忠义之道,夫妇之间要内外有别,长幼之间要尊卑有序,朋友之间要诚实有信。放勋,也就是帝尧,说过:一定要督促他们,匡正他们,帮助他们,使他们都能够各得其所,然后再进一步提携教导,提高道德水平。圣人们为老百姓操心都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他们哪里还有闲工夫去耕田种地呢?05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06尧把得不到舜这样的人才作为自己的最大忧虑,而舜也为得不到尧和皋陶那样的人才而感到忧虑。那为了100亩的农田没有种好而忧虑的,是农夫。把财物分给别人那叫惠,把为善之道交给别人叫做忠,而能够为天下老百姓找到最优秀人才的才能够叫做仁。所以说呀,能把天下让给别人,还算是相对容易的。能够替天下的老百姓找到最优秀的人才,那可是最困难的。孔子说:'作为君主,尧实在是太伟大了。只有上天是最高最大的,也只有尧能够效法天德。’尧的德行如天一样浩瀚广阔,老百姓都已经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来形容他和赞美他了。舜可真是一个难得的伟大君主啊,他的德行实在是太崇高了,已经拥有了天下,却不去拥有和占有它。尧和舜在治理天下的时候,难道没有花心思?没有耗心力吗?只不过是不把心思和心力花在耕田种地上而已。07我们今天就读到这里。这一章孟子通过连问丞相十二个问题之后,说出了他那句天下之通义,也是他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名言,更是在某些特殊的时期被某些特定的人所批评的一句话。那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一定会有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之分,彼此都去做自己最能够做得好的,并且能为另一方带来价值的工作。这和农民用自己种的粮食去换铁匠做的锅,铁匠用自己做的锅,换农民种的粮食,本质上是一样的。而且孟子的这段论述,让我们想到了《理想国》一书中,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讲的正义。正义就是每个人都做符合他们本性的事情,而又不妨碍别人,而且这个正义是国家得以成立的总原则。可见,不管是东方的圣人还是西方的圣人,都能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都能够洞察那个普遍的规律和简单的原则。其实,无论是苏格拉底口中的正义,还是孟子讲的劳心与劳力的分工,本质上都是一个看似矛盾对立的存在,相互补充、相互对等、相互平衡的一种理想状态。这种状态,我们中国的圣人称之为中庸。也就是两个力量既对立又互补,实现平衡时,双方的利益才能够最优化,而且最长久。08我们读懂了孟子的这段论述,更应该明白一件事,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都是迷途的羔羊,需要有人帮着我们看路和引路。孟老夫子一口气举了尧、舜、禹三位圣君,重视人才,善用人才,解救老百姓于水火的例子,就是要告诉陈相,告诉那个许行,也告诉今天的我们:老百姓虽然自己会走路,但需要明白人帮他们发现路,开辟路,还要在他们前面带路。即使到了今天,绝大多数人,甚至是受了高等教育的人都生活在盲目之中。自己都说不清自己最想干什么?最适合干什么?自己最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清晰而明确的人生目标?绝大多数人都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官员、文教人员、科技工作者、媒体作者,某种意义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益、弃和后稷。他们有担当,有情怀,又有能力,老百姓就可以安心生产,创造财富,安居乐业。如果他们思想和行为偏了、斜了、歪了,就会把老百姓领到邪路上去。劳心者居上,劳力者居下,劳力者能够有获得感和安全感,劳心者的成就感、稳定感才符合天道。如果劳力者苦不堪言,劳心者衣食无忧,声色犬马,那就是劳心者无道,不能让劳力者过上好日子。劳心者的好日子就是一种罪过,就一定会遭天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点。09能力好、心态也好的劳心者是政权的柱石,是行政人才中的精品。能力不好、心态好的劳心者,是人才中的半成品,经过学习,经过训练,经过打磨,是有可能成为精品的。而这些能力很好,心态很差,这样的劳心者就是政权中的毒品和危险品。而能力不好,心态又不好的劳心者,就是人才中的废品。只要是智力正常的人都会发现,一批危险品正在把另外一批危险品和一大批废品,拉进劳心者的队伍。老子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这种势头不能够得到遏制,后果就会很不好。劳心者可以有更多的保障,但前提是劳力者有基本保障。劳心者收入的稳定必须建立在劳力者工作生活安定的基础之上。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老百姓有好日子过,居上位的劳心者好日子才可能更长、更久、更稳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就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义利对等,天道求衡。点击下面#孟子可以阅读收听全部孟子启示录内容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