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新说|读牧野诗歌《晚秋》
晚秋
作者:牧野
扯下一袭月光为刀
将季节劈为两半
我把炫丽和热烈,交给过去
褪掉一身金装,走向高洁
远方的丹桂,洒满了
通往天堂的小路
北山岗,是霜杀的秋
庭院里的银桂
仿佛,能洞悉我的心事
总在红颜消散后
陪我,在西风中绽放
一缕清香,泛黄的白
在下一个月圆之后
终将会被人们淡忘
有谁留意,我正在酝酿着
怎样融入一场新雪
诗人简介:牧野,本名黄昌印,原籍浙江,现居上海。中华文艺网总编辑,中国乡土诗人协会副会长,朦胧诗社社长,《诗界》诗刊学术顾问。多次受邀出席一些重大诗歌文学活动,获得国内外诗歌类奖项若干,有不少诗歌作品收录于知名刊物及著名选本。2021年被希腊文学艺术学院授予文学博士荣誉学位。2022年被博鳌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任命为副秘书长。2023年被某部聘请为“青年军官文学启明导师”。曾任中国诗歌网总编助理兼上海频道站长。
晚秋新说|读牧野诗歌《晚秋》
作者:周军
扯下一袭月光为刀/将季节劈为两半/我把炫丽和热烈,交给过去/褪掉一身金装,走向高洁//远方的丹桂,洒满了/通往天堂的小路/北山岗,是霜杀的秋//庭院里的银桂/仿佛,能洞悉我的心事/总在红颜消散后/陪我,在西风中绽放//一缕清香,泛黄的白/在下一个月圆之后/终将会被人们淡忘/有谁留意,我正在酝酿着/怎样融入一场新雪。
《晚秋》是朦胧诗派代表诗人牧野老师留给秋天的礼物,这首以秋天为主题的诗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亲情的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告别和对高洁的向往。这首诗以朦胧而深邃的语言、绵绵不绝的情感带给读者一种深沉和寂寥的之美。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扯下一袭月光为刀/将季节劈为两半”,一眼望去,就引人入胜。通过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对季节的改变和过去的断绝。“我把炫丽和热烈,交给过去,褪掉一身金装,走向高洁”,表达了诗人主动放弃过去的炫丽和热烈,选择追求高洁的境界。这种心态与大自然的季节交替相呼应,完美结合,给人以一种秋意渐浓的感觉,试问!需要怎样的格物致知,才能修炼到诗人这样的泰然。
“远方的丹桂,洒满了/通往天堂的小路/北山岗,是霜杀的秋”,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同时也或多或少的透露着诗人对亲人的思念,每逢佳节倍思亲,北山那是亲人的归属,无论是读者还是作者,此时此刻的内心深处,早已经泛起眼泪的涟漪,不得不为这一份独特的“悲秋、伤秋”之情肃然起敬。
丹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与通往天堂的小路相连,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追求高洁的决心。北山岗则带来一种凛冽和寂寥的感觉,与秋天的凋零相呼应。或许,就如诗人所言:“总在红颜消散后/陪我,在西风中绽放”。庭院里的银桂,早已经能洞悉我的心事,在红颜消散后,银桂陪伴着作者,在西风中绽放。如花凋零,秋风悲歌,逝去的时光,将对现实也好,诗中也罢的思念和对美好珍惜。
“一缕清香,泛黄的白/在下一个月圆之后/终将会被人们淡忘/有谁留意,我正在酝酿着/怎样融入一场新雪。”中,诗人展示了对命运的思考,对人生的思索,把诗歌的主题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清香代表着诗人的独特气质,泛黄的白代表着逝去的岁月。诗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可能会被人遗忘,但他仍然准备融入新的环境中,追求新的生活。这一节是《晚秋》这首诗的精华,也是诗的升华,人生如诗,诗又何尝不如人生呢!
诗人运用哲理化的手法,把生活与诗歌完美融合,把朦胧诗的朦胧与虚幻结合,给读者留下想象和填白的空间。整首《晚秋》充满了浓厚的秋意、悲意、情意,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的内心感受,展示了诗人对过去的告别和对高洁人生追求。诗中的象征和比喻手法,朦胧而又空灵,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结构简洁明,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情,给人以一种深沉和寂寥的感觉。整首诗意蕴丰富,给人以启迪和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上等佳作。
“一片浮云风扫尽,半山空翠叶摇残。”如果一定要给《晚秋》这首诗寻出瑕疵,那一定是我对这一首诗的理解和对朦胧诗的了解不够深刻。
评论者简介:周军,笔名夏冉雪,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星上文化创始人,《世界诗人》杂志副主编,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副秘书长,澳华诗艺联合会中国区秘书长。
(本文已授权在本号发布)
- 0000
- 0002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