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坛庙类建筑
846101

坛庙类建筑

紫网2023-10-17 09:50:360

祭祀活动,远古时期便有了,远古先民对自然崇拜、对鬼神祖先崇拜,通过祭拜祖先鬼神山川河流日月,以此来表达意向获得精神上的力量对抗外界,随着发展成熟的礼制,建造专门祭拜的场所,举行仪式祭拜,坛庙建筑便出现了,它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类建筑,上至皇家下至普通百姓,都有专门供祭拜的建筑。

根据祭拜对象的不同,祭祀类建筑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对自然万物的祭拜,为自然神祗,有天地日月、先农、社稷、风雨雷电等,二是对祖先及具体人物的人文类祭拜,为人文神祗,有太庙、孔庙、文庙、帝王庙、关帝庙、昭忠祠等。

说起坛庙建筑就不得不提北京城,作为明清的政治中心,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坛庙建筑,尤其是皇家祭祀建筑,明清宫殿前左祖右社,于郊外祭天于南,祭地于北,祭日于东,祭月于西,祭先农于南,祭先蚕于北……老北京所说的“五坛八庙”,“五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是明、清两朝帝王们祭天、地、日、月、山川、太岁等自然神祗建造的祭坛,“八庙”是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北京孔庙)和历代帝王庙,是帝王们祭祀列祖列宗、神佛、历代圣贤先哲等人文神祗的庙宇。

图片

明清北京主要坛庙分布图(图源《中国建筑史》,仅用于学习交流)

在我国其他城市里,也保存着常见的祭祀类建筑,大多是孔庙文庙关公庙等人文神祗的祭拜建筑。

本文介绍其中几个坛庙建筑。

自然神祗

天坛天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的地方,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永定门大街东侧。

天坛由两重坛墙环护,分为内、外两坛。其主要古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中间有东西向隔墙将内坛分隔为南、北两部分,隔墙中有门相通。内坛由圜丘、祈谷坛、斋宫三组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位于内坛北部,圜丘坛位于内坛南部,斋宫位于内坛西部,一条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连缀圜丘坛和祈谷坛。

天坛圜丘是冬日祭天的场所,主要是“坛而无屋”的三层露天圆台,设计象征以圆象天,以方象地,阳数象征“天数”,九象征“极阳数”。天坛又一重要建筑祈年殿,又称祈谷殿,原是合祭天地场所,后天地分祭,便在原址建了三重檐攒尖顶圆殿,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场所。祈年殿以圆象天,蓝瓦象征蓝天,4根龙柱代表四季,12根檐柱代表十二个时辰,12根金柱代表十二月,金柱和檐柱合起来24根,代表二十四节气。整个殿的设计和农耕时令节律相结合,和其本意祈谷丰收一致。

图片

天坛祈年殿

地坛地坛又称方泽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地坛公园内,与天坛遥相对应,是明清两朝帝王夏至祭祀“皇地祇”的场所。

地坛建有两重坛墙,将坛域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内坛墙四面开门,北门三间,东、西、南各一间。外坛墙仅西面开门。布局以北向为上,三组主要建筑集中在内坛,即中轴线上(中轴线略偏于东部)的方泽坛建筑群、皇祗室建筑群和方泽坛西北部的斋宫。此外,地坛内还有神库、宰牲亭、钟楼、神马殿等附属建筑。

地坛主体建筑由两层正方形的坛与周边方形水渠构成“泽中方丘”的形态,整体设计都体现了天圆地方、天阳地阴的理念。地坛是难得的保持原格局的祭地坛。

图片

地坛方泽坛(图源地坛公园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日坛日坛,又名朝日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外街道日坛北路6号,日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太阳(大明之神)的地点,由北天门、具服殿、西天门、神路、坛壝组成。日坛坛壝外墙为圆形,台面为方形,遵照”天圆地方“的设计原则。

图片

日坛(图源《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9 坛庙建筑》,仅用于学习交流)

月坛古时天子秋分祭祀月亮,周礼中“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月坛,原名夕月坛,便是明、清两代皇帝祀夜明之神(月亮)和天上诸星宿神祗的处所。

《日下旧闻考》记载:“月坛在阜成门外西郊,制方,东向,一成,方四丈,高四尺六寸,面甃金砖,四出陛皆白石,各六级。周九十四丈七尺,高八尺,厚二尺二寸,正东三门六柱,西、南、北各一门二柱,柱及楣阔皆白石,扉皆朱棂;东门、北门外燎炉各一、瘗坎一、西北钟楼一座;南门外,西为神库、神厨各三间,宰牲亭、井亭各一,南为祭器库、乐器库各三间。”

祭台和坛墙上世纪被拆用作电视发射塔,如今还可见棂星门。

图片

月坛棂星门(图源《中国文物地图集 北京分册上》,仅用于学习交流)

人文神祗

北京太庙北京太庙创于明初永乐时,但现存太庙为明嘉靖时重建,主要建筑由正殿、寝殿、桃庙三者所组成,前设戟门和庙门,两侧设东西配殿。现存太庙大殿为十一间,殿内明间与左右两次间用金第满贴柱梁、斗拱、天花。正殿为祭殿,帝王在此进行祭祖一系列仪式。

图片

北京太庙平面图(图源《中国建筑史》,仅用于学习交流)

北京孔庙北京孔庙位于东城区安定门内国子监街13号。是元、明、清三代国家举行祭孔大典的地方。孔庙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依次为照壁、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先师门面阔三间,斗棋仍保留有元代风格。前院有元、明、清历朝进士题名碑198块。元大德十一年(1307) 特诏孔子加谥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制《加号诏书》石碑,立在大成门前。大成门内两边有“乾隆石鼓”十个。中院大殿为大成殿,为祭孔的正殿,供有孔子牌位,两边设有“四配”和“十二哲牌位,并陈列着琴、瑟、编钟和编磬等祭祀用的古乐器。明嘉靖九年(1530) 为祭祀孔子五代祖先,在后院增建了崇圣祠。清末每年二、八月的丁日,在崇圣祠举行祭礼,名日“祭丁”,旧历八月二十七日为孔子诞辰,在此举行祭孔仪式,一直延续到辛亥革命以后。

图片

北京孔庙大成殿(图源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官网,仅用于学习交流)

苏州文庙苏州文庙府学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于景祐二年(1035年)创建的,迄今已有980多年历史。范仲淹时任苏州知州,在南园遗址上,设学立庙。庙学合一,将祀奉儒学圣人孔子的场所和学习场所结合起来,聘请当时著名教育家胡瑗为教授,成为各地州,县学效仿的楷模。有江南学府之冠的赞誉。如今保留下来的重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大成殿,崇圣祠,七星池,明伦堂。

图片

大成殿(图源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管理所官网)

解州关帝庙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关公被官方纳入为祭祀的对象。《宋史·志五十八·礼八》载:宣和五年(1123年)关羽被加封为“义勇武安王”后,“从祀于'武成王庙'”。清乾隆《解梁关帝志·祀典》记载:明世宗嘉靖年间,朝廷祭祀仪礼开始形成定制。由此可见,明朝将关羽关公设为专祀,有了专门的祭祀仪式。

解州关帝庙始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大部分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重新修建的,主体结构为清代建筑。

位于距运城20公里处的解州镇,总占地面积达26万平方米,是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建群,建筑布局为传统的“前朝后寝”及中轴对称的官殿式布局,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两侧配有木坊、石坊、碑亭、钟享和东西长廊,建筑具有皇家气派。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亲书“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亲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题“威灵震叠”匾额,堪称珍宝。

图片

崇宁殿(图源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

从各类坛庙建筑可以看出,古代坛庙建筑在古代建筑中等级高,建造设计工艺精美,大多是由官方建造组织,也可以看出古人对祭祀的重视。坛庙建筑将祭祀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也与帝王权利结合,不仅体现出我国古人对自然和祖先崇尚,也体现封建王朝中君权神授思想。对于这类建筑的建造,不仅使用规格高的建筑制度,还会根据风水玄学的说法设计布局。所以现存的坛庙建筑对于我国研究古代建筑结构和建筑的象征有着重要意义。对于自然和人文神祗的祭拜,也是研究礼仪习俗的重要资料。

图文来源:网络、地坛公园官网、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官网、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管理所官网、解州关帝庙官方网站、《中国建筑史》、《中国文物地图集 北京分册上》、《中国建筑艺术全集 9 坛庙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遗产保护整理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