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国际·第二国际始末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飞速发展,伴随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
(1)工人人数猛增,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成为人数最多阶级
资产阶级从追求绝对剩余价值转为相对剩余价值,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各国自由主义改革,工人阶级获得更多政治民主权利,在合法范围内开展斗争
(2)罢工运动次数增加、规模扩大,工会运动普遍兴起,有效领导工人运动
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五一大罢工规模最大,发展为全国总罢工,共35万人
罢工工人和军警冲突,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罢工运动获得丰硕成果
(3)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及各国工人政党普遍建立
①德国出现拉萨尔全德工人联合会和李卜克内西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1875年两党合并为德国社会民主党,积极参加竞选,获得大量选票
1878年德国颁布《非常法》取缔社民党活动,剥夺工人一切自由权利
马克思、恩格斯帮助李卜克内西和倍倍尔,采取地下活动和合法斗争结合策略
一方面照旧参加议会选举,一方面积极领导罢工,政党变得更为强大
1890年《非常法》废除,社民党取得合法地位,党内改良主义倾向增长
1891年爱尔福特大会制定纲领,以社会主义为目标,主张走和平道路
②1879年马克思、恩格斯指导成立法国工人党,党内分裂为两派
以盖德和拉法格为首正统派,坚持原来纲领路线,维持工人党名称
以布鲁斯为首可能派,寄托于和平过渡,1882年另组社会革命党
法国工人党发展迅速,不断取得选举胜利,蜕化为改良主义政党
③1884年英国出现由知名学者和作家创建社会主义团体费边社
采取社会主义浸润自由主义办法,缓慢进入社会主义,改良主义性质团体
1893年独立工党建立,最终目标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最近任务八小时工作制
④美国1869年创建劳动骑士团,强调工人一致,最终目标消灭雇佣劳动制
70年代罢工斗争发展,促成美国工党成立,后来更名为社会主义工党
80年代全国性工人组织美国劳工联合会成为主要组织,主张与资产阶级合作
⑤俄国1883年成立劳动解放社,普列汉诺夫奠定社会主义运动基础
1883年马克思逝世,国际工运巨大损失,恩格斯继续进行大量理论工作
整理出版马克思《资本论》二三卷,撰写《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1889年恩格斯组建第二国际,国际工运进入新阶段,发展极不平衡
(1)巴黎公社失败后国际工运中心转移至德国,工运发展迅速,党派活跃
①德国统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扩大,深受普鲁士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双重压迫
②德国工人党受到马克思、恩格斯直接帮助,革命觉悟很高
(2)国际工运发展最缓慢的是美国工人运动,由美国历史特点决定
①美国内战后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②美国工资高昂,工人满足于现状,缺乏远大革命理想和战斗精神
③美国西部大开发,吸引东部工人迁移,转移斗争注意力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与工人实现妥协,发挥安全阀作用
80年代工人运动发展,各国工人政党涌现加强国际工人团结愿望
恩格斯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不能操之过急,集中批判机会主义、扩大马克思主义
1888年法国可能派、英国工联主义者和美国劳动骑士团等筹建新国际工人组织
德国社民党和法国盖德派停止筹建工作,主张参加伦敦世界工人代表大会
恩格斯批评德国和法国,指出伦敦大会目的是为了夺取国际工运领导权
1889年法国大革命百年纪念日,巴黎召开两个对立的国际工人代表大会
大会激烈讨论,两个大会合并失败,影响工运团结,分散工人阶级力量
第二国际实际是第一国际继续发展,以第一国际骨干为中坚力量,略有不同
①第一国际实行严格民主集中制,第二国际没有中央领导机构松散联合组织
②第二国际没有明确纲领、正式章程和机关报,缺少统一纪律
国际工运发展水平提高,形成自愿联合、共同讨论、自由协商、独立自主特色
第二国际四次大会基调都是通过议会斗争实现工人阶级统治和社会主义
忽略暴力革命可能性和必要性,机会主义倾向明显,反对军事罢工和武装夺取政权
1891年《哥达纲领批判》《法德农民问题》《爱尔福特纲领草案批判》等
恩格斯反复强调工人阶级如果没有独立政党,如果不夺取政权,就不可能得到解放
1895年恩格斯逝世,以伯恩施坦为首右倾机会主义者占据统治地位,提出系列观点
①资本主义新变化,中间阶层出现使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复杂化,革命形势难以出现
②资本主义社会实行政治民主,主张和平过渡,反对暴力革命,争取议会多数席位
③尝试从资本主义中生长出社会主义,坚持渐进的、和平改革的策略实现长期运动
④补充修正马克思主义,纯粹唯物主义和纯粹唯心主义都是宿命论,主张康德哲学
机会主义占据统治地位,工人党注重合法斗争、避免暴力革命,根本原因在于:
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立法,提供无产阶级合法获取争取可能性
②无产阶级自身变化,小生产者破产加入无产阶级行列,思想多元化
修正主义理论引起工人队伍思想混乱,激烈斗争分为左、中、右三派
①右派以伯恩施坦为首德国右倾机会主义者、俄国孟什维克和英国工党等
②中派以德国考茨基和英国麦克唐纳等为主
③左派以倍倍尔、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为首,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1899年法国社会党人米勒兰加入资产阶级政府内阁,引起国际工运混乱分裂
1900年巴黎大会考茨基起草《橡皮决议案》不发布意见,暂时防止分裂
各党内部裂痕深深存在,分裂和解体成为定居,第二国际具有历史作用:
(1)促进更多国家建立工人政党,1896年30个国家建立工人党,党员30万人
(2)推动议会斗争,工人党利用议会制度开展合法斗争,扩大社会主义影响
(3)推动各国工人运动进一步发展,各国工会、合作社和工人罢工运动发展
五一游行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统一联合行动,扩大社会主义思想传播
(4)社会主义运动冲出欧美,国际工运广泛深入拉美、大洋洲和亚洲
1890年阿根廷响应号召,举行拉美历史第一次五一示威游行
1892年澳大利亚各地社会主义联盟成立澳大利亚社会党,参加第二国际
1898年日本片山潜建立社会主义研究会,传播社会主义思想,参加国际局工作
工人阶级政治觉悟提高和地位改善,为工运取得更大成就铺平未来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