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文化杂谈畅春园唯一的地面建筑遗存——恩佑寺和恩慕寺山门
846401

畅春园唯一的地面建筑遗存——恩佑寺和恩慕寺山门

京爷说事儿京爷说事儿2024-02-02 15:09:460

路过北京大学西门,无意间发现在路西侧静静伫立着两座红墙黄瓦的山门式建筑,二者建筑风格、规制纹饰都几乎一样,而且相距很近(目测有50米左右),一座在北,一座在南。

经查,这两座古山门是著名的“三山五园”中——畅春园的唯一地面建筑遗存——恩佑寺和恩慕寺山门。1981年被确定为北京市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片来自网络)

畅春园的原址是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后来清康熙帝在明朝旧址上仿江南山水修建了畅春园,作为在其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畅春园建成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是清代北京西郊第一座皇家宫苑,康熙曾长期在此居住、理政。继畅春园后,圆明园、万寿山的清漪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香山的静宜园才陆续建成,这就是著名的“三山五园”,而恩佑寺、恩慕寺便是"三山五园"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恩佑寺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最初为畅春园东北角的清溪书屋,康熙皇帝晚年常宴寝于此。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崩逝于畅春园清溪书屋,雍正帝继位后“为圣祖仁皇帝荐福,建恩佑寺于畅春园东垣”。

恩佑寺是雍正皇帝为康熙皇帝荐福且供奉康熙遗照而修建的,后来遗照移至圆明园祐安宫,寺内便供奉三世佛。山门石匾额题有“敬建恩佑寺”字样。

恩佑寺山门的南边就是恩慕寺山门。

恩慕寺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时期,其母崇庆皇太后长期居住在畅春园,后于乾隆四十二年病逝,寿活86岁。乾隆皇帝“昭承家法”,在恩佑寺南侧为其母亲敬建恩慕寺。

乾隆是个孝子。他在位期间四次南巡,四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二次诣盛京,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大寿,年已六十的乾隆还身着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善至于终身。

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孝圣宪太后仙世。她是在紫禁城去世的,但因生前曾在畅春园常住,故暂停灵于此,待应行诸事结束后,再行奉移泰东陵安葬。

二月,乾隆召见军机大臣面谕,将循祖父康熙帝为孝庄太后建永慕寺的样子,为其母修建了恩慕寺。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畅春园亦被焚毁,恩佑寺和恩慕寺作为畅春园的一部分也毁于此时。(图片为民国时期的两寺山门,图片来自网络)

这两座恩慕寺和恩佑寺的遗存,历经近三百年的沧桑风雨,依然矗立在这里,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那场浩劫,也成为了畅春园昔日繁华盛景的最后见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