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活7年,他就是千古一帝
大唐开元初年,宰相宋璟送给唐玄宗一幅画,名为《无逸》。
画中是《尚书·无逸》的故事:周公劝谏周天子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切勿贪图安逸、沉迷享乐。
此时的唐玄宗李隆基正值而立之年,正是锐意进取的时候,他得到宋璟的画后,将其挂在内殿之中,时时观赏,时刻自勉。
这一挂就是二十多年。在此期间,玄宗君臣和天下百姓共同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开元末年,当年过半百的唐玄宗步入殿中,再次望向那幅《无逸图》时,发现此画早已沾满灰尘。
唐玄宗对左右说,这幅画旧了,取下来吧。之后,唐玄宗命人在原来的位置上换上一幅崭新的山水画。
画已朽坏,人心也已腐朽。
先天政变
作为唐朝在位时间(712—756)最长的皇帝,唐玄宗用过三个年号——先天、开元、天宝,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人生阶段和政治形势。
先天时期,不到30岁的青年李隆基从父亲唐睿宗李旦手中接过了权柄。
此前,唐睿宗的妹妹太平公主想要争夺权力,用计离间睿宗父子,于是命一个术士进谏道,有彗星出现于西边的天空,象征皇帝的星座发生灾变,意思是皇太子当为天子。
太子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他出生时,正是李旦的母亲武则天执政时期。
在成为一代女皇的道路上,武则天展现出“疯批”的一面,连亲生的儿孙都逃不过她的毒手。
由于武则天有意压制李唐宗室,李隆基年幼的大部分时间处于被软禁的状态,更悲苦的是,李隆基9岁那年,其生母窦德妃在入宫给婆婆武则天拜年后就神秘失踪、尸骨无存。
当时,有人诬告窦德妃和李旦的正妃刘氏用巫术诅咒武则天,于是,武则天对儿媳妇痛下杀手,秘密处死了二妃。另外,窦妃德娘家窦氏是唐朝的豪门大族,也是武则天的眼中钉,所以窦氏全家都遭到了贬黜。
年幼丧母的李隆基,第一次感受到了政治的恐怖,但波谲云诡的政治斗争曾经让他提心吊胆,也让这个原本应该埋没于浩瀚史书中的宗室王子,走向历史舞台的中央,成为大唐天子。
唐玄宗李隆基画像。图源:网络
神龙政变(705年)后,武周覆灭,李隆基的伯父唐中宗李显复位,但没过几年就暴毙。有的史书认为,是唐中宗的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死了他。韦皇位出自京兆韦氏,野心勃勃,想要做第二个“武则天”。
危急关头,时为临淄王的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联合发动“唐隆政变”,铲除韦后一党,拥立唐睿宗复位,随后李隆基因功被立为太子。
唐睿宗复位后,李隆基曾经的政治盟友太平公主成了他的新对手,她不愧是武则天的女儿,干预政事很有一套。
这一次,太平公主命术士进谗言,想以天象之变的说法恶化唐睿宗和太子李隆基的关系,甚至让哥哥废掉太子,但没想到,这个计划落空了。
变数出现在唐睿宗身上。
这个经历了多次事变的皇帝,并不贪恋皇位。既然术士说星象表明太子可以当皇帝了,那唐睿宗干脆就宣布退位,说:“传德避灾,吾志决矣!”
李隆基得知此事后火速入宫,向父亲表示推辞。但唐睿宗对儿子说:“大唐社稷之所以安定,我之所以能得天下,都是你的功劳,如今帝座有灾,故传位给你,转祸为福,你还有什么要怀疑的呢?”
自唐朝立国以来,皇室经常为了最高权力自相残杀,弟不悌、母不慈、子不孝,而今,28岁的李隆基却通过和平交接,成为新的天子,这似乎昭示着李唐的天下进入了新的纪元。
这一年,年号改为“先天”。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太平公主不甘于失败,和亲信还在暗中进行活动,而太上皇李旦也保留了部分权力,这无疑对年轻气盛的唐玄宗形成掣肘。
于是,唐玄宗以一场政变为他的时代拉开序幕。
先天二年(713年),在得知太平公主一党图谋政变的消息后,唐玄宗先下手为强,率领三百亲兵出宫,来到禁军驻地。当时,禁军兵权掌握在太平公主一党的两个羽林将军手中。唐玄宗到了军营后二话不说,带兵斩下了这两个将军的头颅,禁军见皇帝亲自出手,不敢反抗,乖乖交出兵权。
之后,唐玄宗又在上朝的时候,带兵诛杀了朝堂上的太平公主党羽,其中包括两名宰相。
一日之间,太平公主在军政界的亲信被唐玄宗铲除殆尽,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太平公主不得不逃入佛寺中避难,三天后托哥哥李旦求情,希望侄子李隆基赦免其死罪,但唐玄宗不愿网开一面,太平公主被迫自缢而死。
先天政变后,太上皇李旦知道,李隆基已经独揽大权,于是下诏,声称“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宣布彻底放权、安享晚年,后来于开元四年(716年)去世。
武则天以来,唐睿宗李旦有多位至亲死于政治斗争。图源:影视剧照
十事要说
在这场残酷的政变后,先天二年(713年)十月,唐玄宗集结大军20万,到新丰(今陕西临潼)骊山脚下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这是新皇帝立威的方式。
阅兵当天,旌旗绵延50多里,场面壮观。唐玄宗身着一身戎装,亲自在阵前击鼓,指挥军队。
唐玄宗本人是击鼓的好手,尤其擅长打羯鼓(一种少数民族乐器)。有一首称赞唐代羯鼓艺术的《唐人羯鼓歌》,开头两句就是形容唐玄宗打羯鼓“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非常有范儿。后来,唐玄宗和音乐家李龟年交流打鼓的心得,还骄傲地说,朕打坏的鼓槌,可以摆满四个柜子。
但新丰阅兵时,唐玄宗打鼓不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检验军队是否听从他的指挥。结果,受阅部队表现得很差,纪律涣散,军容不整。
唐玄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决定拿人开刀,于是把负责阅兵仪式的兵部尚书郭元振叫过来,要将他处斩。
郭元振可不是一般人。他是五朝老臣,出将入相,在边疆屡立战功,唐隆政变后被唐睿宗提拔为宰相,先天政变时则带兵护卫唐睿宗,算是唐睿宗的心腹。
所以,群臣听到唐玄宗要杀郭元振,纷纷劝阻,说郭元振立过大功,即便犯了重罪,也应从轻发落。
唐玄宗便接受建议,免去死刑,将郭元振贬去岭南,之后另抓了一个负责典仪的官员唐绍来抵罪,处以斩刑。唐绍也是个人才,博学多才,颇有文采,唐玄宗刚下令行刑就后悔了,但还是没刽子手的刀快。
这是立威的另一个方式,罢黜前朝旧臣。
唐玄宗大阅兵,既宣示了自己牢牢掌控军权,又处置有过的旧臣,树立权威,一举两得。
更重要的是,唐玄宗要任命新的宰相,来推行他的新政。
新丰阅兵时,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姚崇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君臣畅谈天下大事,聊得很嗨。
唐玄宗认为姚崇就是他需要的人才,于是对他说:“卿应该当宰相来辅佐朕。”
姚崇却没有欣然接受,之后,他呈上著名的《十事要说》,说:“臣提出这十件事,请陛下参度是否可行,如果做不到,臣就请辞。”
姚崇的《十事要说》,即当时唐朝所面临的十大问题,以及对应提出的十条意见:
一、“垂拱以来,以峻法绳天下”,武则天以来,滥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陛下能否施行仁政?
二、“朝廷覆师青海,未有牵复之悔”,朝廷在边疆用兵遭遇失败,却始终不肯接受教训,陛下能否不再贪图边功?
三、“比来壬佞冒触宪纲,皆得以宠自解”,皇帝的宠臣触犯法律,往往凭借皇帝的宠信而逃脱制裁,陛下能否依法惩处宠臣?
四、“后氏临朝,喉舌之任出阉人之口”,陛下能否禁止宦官干政?
五、“戚里贡献以自媚于上,公卿方镇寖亦为之”,皇亲国戚、朝廷大臣、地方官员在赋税之外还搜刮民脂民膏献给皇帝,陛下能否拒绝大臣们的献媚?
六、“外戚贵主更相用事,班序荒杂”,陛下能否罢免担任要职的皇亲国戚,禁止公主过分参与政事?
七、“先朝亵狎大臣,亏君臣之严”,陛下能否按照应有的礼节尊重大臣?
八、“燕钦融、韦月将以忠被罪,自是诤臣沮折”,这两位大臣因进谏获罪,言官从此不愿诤谏,陛下能否广开言路纳谏?
九、“武后造福先寺,上皇造金仙、玉真二观,费钜百万”,前朝大肆修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陛下能否禁止大肆营建寺庙、道观?
十、“汉以禄、莽、阎、梁乱天下,国家为甚”,这些是历史上外戚专权的教训,陛下能否避免外戚篡权乱政?
姚崇的《十事要说》列举了帝国出现的各种危机,更拽的是,他对唐玄宗放出狠话,这十条建议你要是有一条不采纳,就不要任命我当宰相了。
对此,唐玄宗斩钉截铁地说了四个字:“朕能行之。”
于是,唐玄宗的新政以姚崇的《十事要说》为标志,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为了表达开创新时代的雄心壮志,唐玄宗将新的年号定为“开元”。
姚崇画像。图源:网络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历史名词,代表的是唐玄宗的人生巅峰,也是整个大唐王朝的顶点。
如此辉煌灿烂的成就作为一种共识,当然需要数据的支撑。我们可以从中国历朝历代两个至关重要的数据——人口和粮食来看。
唐代人口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达到顶峰。
唐玄宗天宝年间,唐朝可统计人口达5000多万人,这个数字比唐初翻了一番,甚至有学者估计,加上隐匿、漏报的人口,实际人口应该达到7000万—9000万人。安史之乱后,唐朝内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人口数量再难达到玄宗时期的高峰。
唐代的粮食储量也是唐玄宗时期最高。
据唐史专家胡戟统计,开元盛世时期,人均粮食占用量达到700斤。蒙曼教授对此进一步举例说明,直到1982年,也就是开元盛世过去一千多年后,我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才重新达到这个数字。
了解这两个数字后,更能体会到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回忆开元盛世的几句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说,开元盛世时,一座小城市就有万户人口,农业丰收,优质的稻谷和粟米装满了储藏粮食的仓库。杜甫年轻时是个上进的爱国青年,亲身经历了开元盛世,才更为后来的天宝危机、安史之乱感到痛惜。
《旧唐书》在追溯开元盛世的原因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我开元之有天下也,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黜前朝徼幸之臣,杜其奸也;焚后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乐而出宫嫔,明其教也……庙堂之上,无非经济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论思之士。
这说的是唐玄宗在开元盛世中的政治举措,他在位时进行典章制度建设,命大臣修成《唐六典》、《大唐开元礼》;他罢黜佞幸之臣,知人善任,提拔实干型人才;他以身作则,力行节俭,与后来的奢侈享受大相径庭。
旧史往往将治乱的缘由归于君王的德行,而唐玄宗在开创盛世的过程中确实发挥了出色的领袖作用。
从唐玄宗不同时期任命的宰相可以看出来。
开元初年,唐玄宗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便提拔能谋善变的“救时宰相”姚崇。
姚崇为相四年后被罢免,此时新政已经卓有成效,于是唐玄宗以守法持正的宋璟接替姚崇,延续姚崇的施政方针,实现唐朝版的“萧规曹随”。
盛世气象显现后,唐玄宗召文坛领袖张说入京为相,推行文人政治,设立丽正书院(集贤殿书院),请来徐坚、贺知章等文人雅士著书立说。
为了改革财政,唐玄宗任命宇文融为相,后者向玄宗提出的括田括户等措施,增加了政府的收入;为了整顿吏治,唐玄宗任命清正廉洁的卢怀慎为相,让他做天下官吏的表率;为了警醒自己,唐玄宗任命韩休为相,这是一个敢言直谏的“毒舌”,经常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就连为相19年、被后世称作奸臣的李林甫,也是“一个精明的行政官员和制度专家” ,《开元新格》与《唐六典》都是在他主持下完成。
开元盛世不止有文治,还有武功。
唐玄宗本人虽是个艺术家,却心怀“吞四夷之志”,在恢复经济后,开始进行边境战争。仅据《资治通鉴》统计,从开元元年(713年)到天宝十四载(755年)就发生了94次大小战争,在这一时期建功立业的名将有王忠嗣、高仙芝、哥舒翰等。
政治、经济上的极盛,为唐朝带来了崇高的国际地位。
开元盛世时,北逾大漠,南暨交趾,东至日本,西到中亚,70多个国家来华朝贡,各国留学生、学问僧来唐学习先进文化,长安东市、西市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
唐玄宗也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就像刚即位时用新丰阅兵来为自己立威一样,他要用另一个仪式来宣告盛世的到来。
开元十一年(723年),“一代文宗”张说拜相。尽管开元初年一度被排挤出朝,但张说是四朝老臣,在中央、地方皆功勋卓著,还当过唐玄宗的老师,唐玄宗自然没忘记这名功臣。
张说重回朝堂两年后,上书建议唐玄宗举行古代皇帝的隆重大典——封禅。
唐玄宗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大臣们说他“英威迈于百王,至德加于四海”,也就是比很多古代帝王都牛掰,而且圣德传遍四海,天下太平。
开元十三年(725年)十月,唐玄宗在群臣的簇拥下,带着皇亲国戚、四夷酋长、外国使者等,从洛阳出发,前往泰山封禅。一路上,大队人马的帐篷绵延几十里,几万匹随行御马按照毛色分成不同的方阵。
到泰山脚下后,只有唐玄宗和少数高官、宗室、礼官登山举行仪式。
起初,天公不作美,本是秋冬时节,却下起了大暴雨,随行人员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登山道路也变得泥泞不堪。
对于迷信的古代帝王来说,糟糕的天气是上天的警示,如果雨一直下,唐玄宗的处境就很尴尬。
正当玄宗一行人来到山顶宿营时,原本风雨交加的天气却逐渐好转。到了隔天清晨,雨过天晴。
唐玄宗君臣皆以为是上天显灵,山下随行人员齐呼万岁,山上礼仪人员各就各位。
在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唐玄宗封于泰山、禅于社首山,宣布大功告成,为盛世画下一个注脚。
唐玄宗李隆基手书《鹡鸰颂》。图源:网络
多情天子
除了政治、经济上的成就,开元盛世也是一个文化盛世。
唐玄宗时期,诗坛群星璀璨,有像李白、杜甫这样的天纵之才,也有像王昌龄、高适、岑参这样的边塞诗人,也有像孟浩然、王维这样的山水田园诗人,还有像张九龄、贺知章这样的文人高官。
唐玄宗本人也擅长写诗,而且还会作曲,著名的《霓裳羽衣曲》相传是他的作品。由于唐玄宗痴迷艺术,创办了皇家艺术学院“梨园”,后世的戏曲从业者将他奉为祖师爷。
唐人笔记记载,有一天,唐玄宗上朝,一边听着官员奏事,一边按着自己的肚子,有节奏地打着节拍。
一旁随侍的宦官高力士以为玄宗生病了,等回去后赶紧问他,陛下是不是肚子不舒服。
唐玄宗这才笑着说,朕身体没问题,只是昨夜做梦梦到一首好曲子,早上赶着上朝没能记下来,我怕忘了,就把一支玉笛塞在衣服下,不时按这首曲子的旋律,方便回来后记下来。
唐玄宗不仅会附庸风雅,还是个体育健将,能骑马射猎,特别是喜欢打马球。
马球是唐代权贵热衷的一个项目,顾名思义,就是在马上持杆击球,竞技对抗。李隆基还没当皇帝时,有一次吐蕃来了一批使者,自称马球无人能敌,唐朝找了几个专业队员上场,都没能打过吐蕃人。
到了下一场,李隆基自告奋勇,伪装成队员上场,只见他“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大唐最佳马球手在那一刻灵魂附体,他继承了大唐马球的悠久传统,把嚣张的吐蕃人打得落花流水。
打羯鼓的唐玄宗。图源:影视剧照
多才的人往往多情。
唐玄宗的后宫中,不乏名留青史的女子,而她们代表了唐玄宗不同时期的情感需求。
玄宗的发妻王皇后是一位女中豪杰,出自武将家庭。夫妻刚结婚时,还是武则天时期,李唐宗室受到打压,李隆基生日时连一碗汤饼都没得吃,只好到岳父家里蹭饭吃,但王家官职低微,家里穷,岳父只好把自己身上穿的一件衣服脱下,拿去换钱给女婿李隆基做顿饭吃。
王皇后有个双胞胎哥哥王守一,在先天政变时带兵参战立过功,也算是给娘家人长脸了。
随着王皇后年长色衰,她逐渐失宠,而且一直没有自己的儿子,后位岌岌可危。
此时,武则天的侄孙女武惠妃(论关系是唐玄宗的远房表妹)闯入了唐玄宗的后宫生活,成为杨贵妃之前最得玄宗宠爱的妃子。
武惠妃不仅继承了武家女子的美貌,也颇有武则天般的政治心机。
她得宠后,开始图谋皇后和太子之位,唐玄宗也有了废后的打算。
王皇后虽然失宠,但是娘家当初有恩于玄宗。她听到唐玄宗想废后的风声,就哭着对他说,陛下忘记了当初来我家,我爹脱下自己的衣服,去给你换饭食了吗?
唐玄宗是个重感情的人,看着王皇后泪眼汪汪,也不好意思再提这事儿。另外,王皇后虽然出身不高,但情商很高,在后宫很有声望,其他嫔妃、宫女都跟她关系很好,不忍心说她的坏话。
可没想到,武惠妃还是抓住了王皇后的软肋,那就是,她急于求子的心情。
王皇后没有儿子,这在后宫是个极大的劣势,没办法,她只好托哥哥王守一去宫外找人帮忙祈求。王守一找了个和尚,听他的话,在一块被雷劈过的木头上刻上“天地”二字和唐玄宗的名字,然后交给妹妹,让她戴身上,并在每次求子时念一句咒语,这样就能生儿子了。
这当然是不科学的迷信活动。
结果,王皇后没有求到儿子,就被唐玄宗知道了这事儿。且不说后宫很忌讳这种事情,更过分的是,和尚让王皇后念的那段咒语是:“佩此有子,当如则天皇后。”
当年武则天掌权,李唐宗室历经多少腥风血雨才夺回江山,现在王皇后竟然在咒语里说自己要当武则天第二,那就是严重的政治问题了。
王皇后之所以犯这么大错误,首先是她太过单纯,连这个明显的政治问题都没看出来,其次就是举报的人不怀好意,把这事直接告诉了唐玄宗,史书说王皇后在后宫深得人心,因此很有可能是武惠妃指使人告发。
此事发生后,王皇后被废,不久后郁郁而终。但武惠妃也没能如愿当上皇后,当唐玄宗在朝中提及要立武惠妃为皇后时,大臣便以当年武则天夺权,李家和武家有不共戴天之仇为理由,反对武惠妃为后。
唐玄宗本来就对祖母武则天有PTSD,听到大臣这么说,只好打消立武惠妃为后的念头。
唐朝没有上演第二次“废王立武”事件,但武惠妃不甘心,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寿王李瑁扶上太子之位。
当时的太子是唐玄宗的次子李瑛。
武惠妃一有机会就向唐玄宗哭诉,说太子李瑛正在联结党羽,欲行不轨。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心生毒计,派人召唤太子李瑛和玄宗另外两个儿子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入宫,并称宫里有盗贼,让他们穿上甲胄,带上兵器。
太子李瑛刚一入宫,武惠妃立即向玄宗报告,太子和二王谋反,全副武装进宫。
自玄武门之变以来,唐朝的宫廷政变都快成日常节目了,唐玄宗受不起惊吓,震怒之下派兵将太子和二王逮捕,废为庶人,并在一天之内将他们赐死,三人妻族亲属受牵连者达数十人之多。时人知三人之冤,将三个皇子称为“三庶人”。
但武惠妃的如意算盘没有得逞。李瑛死后不久,武惠妃也突然病逝。
武惠妃的死,带来了两个后果:一是寿王李瑁失去了依靠的支柱,高力士等人以“推长而立”劝谏唐玄宗,于是,玄宗第三子李玙(后改名李亨,即唐肃宗)被推上储君之位;二是唐玄宗失去了最宠爱的妃子,需要一个新的美人来填补他内心的空虚,最终,他选择了自己的儿媳妇、寿王李瑁之妻杨玉环。
独宠贵妃
杨玉环,即杨贵妃,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大唐知名舞蹈家、荔枝爱好者。
杨玉环出身于弘农杨氏,可谓祖上显赫,但到她爹杨玄琰这一代,只是一个七品芝麻官。在唐玄宗的时代,杨玄琰只是蜀州(今四川成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但这个小人物有个不得了的成就,那就是他有四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尤其是小女儿杨玉环,可谓倾国之色。
在杨玉环差不多10岁的时候,杨玄琰去世,杨玉环离开四川,来到洛阳投靠叔叔。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杨玉环长大后,天生丽质难自弃,很快在两京贵族圈子中有了一点儿名气,恰好唐玄宗和武惠妃在为寿王李瑁选妃子,于是让李瑁娶了杨玉环为妻。
但这对小夫妻没过几年幸福甜蜜的日子,就被唐玄宗拆散了。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唐玄宗到骊山华清宫泡温泉,这是他喜爱的娱乐项目。
此时武惠妃已去世3年,唐玄宗处于“失恋”状态,但在这次温泉之旅中,他有了新的艳遇。
唐玄宗到华清宫泡温泉,一般会叫上自己的家属一起前往,此次寿王夫妇也在随同之列。
此前,唐玄宗应该已经见过杨玉环,但这一次在华清宫相遇,杨玉环突然给唐玄宗带来一种心动的感觉。
正史中没有记载唐玄宗和杨玉环在华清宫发生了什么,但泡完温泉回去后,唐玄宗就决定横刀夺爱,纳杨玉环入宫。
尽管唐朝宗室受到胡人风气的些许影响,但公公追求自己儿媳妇,终究是个不光彩的丑闻。
唐玄宗倒是找了个掩饰的方法。
从华清宫泡完温泉回来的第二年,唐玄宗为生母窦太后(即当年被武则天暗害的窦德妃)举行祭祀,以尽孝道。唐玄宗尊崇道教,祭祀先人需要道士祈福,于是他专门下了一道敕文,大意是,寿王妃杨氏虽然身居荣贵,却崇信道教,愿放弃王妃身份,出家当女道士,为太后忌辰祈福。
于是,杨玉环和寿王李瑁离婚,成为女道士杨太真,开始了“修行”生活,但修道还不到一年,她就修到唐玄宗的后宫中去了。
宫里人都亲切地称杨玉环为“娘子”,唐玄宗也煞费苦心地想给她一个名分。
到了天宝四载(745年),唐玄宗给寿王李瑁安排了一桩新的婚事,让他娶京兆韦氏的女子为妻。此时,杨玉环与寿王李瑁的婚姻已经结束好几年,各种非议之声渐渐平息,于是,唐玄宗终于正式册立她为贵妃。
杨贵妃得宠后,可谓“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家的兄弟姐妹也跟着鸡犬升天。
杨贵妃的三个美女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一同来到长安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每月获赏赐的脂粉钱多达十万。
杨玉环被封贵妃的这一年,其远房堂兄杨钊在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手下当差,听闻家族中的妹妹在宫中得宠,于是请求章仇兼琼送他进京,巴结杨贵妃。
章仇兼琼也希望能在朝中结交些人脉,便以送丝绸进京为由,让杨钊入宫面圣,并赞助他一些盘缠和土特产。
到了长安,杨钊先找到和自己有旧情的堂妹虢国夫人,将从蜀地带来的礼物献上,并托她找机会把自己引荐给唐玄宗。
杨钊早年是个市井无赖,擅长一种叫“樗蒲”的棋类赌博游戏,而且很会记账。
这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姐妹四人一起玩“樗蒲”,虢国夫人早已安排杨钊在一旁当“裁判”。
每玩完一轮,杨钊就将各家输赢的情况记录在册。过了半晌,账本上清清楚楚地记录了赌局的账目。
唐玄宗无意间瞥见了旁边的账本,以及那个笑盈盈的裁判官,不禁称赞道:“好度支郎!”
杨钊知道,他平步青云的机会到来了,赶紧跪下,谢主隆恩。
后来,杨钊果然凭借杨氏姐妹的关系,以及这一手记账的本事,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并改名为“杨国忠”。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场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图源:影视剧照
气盛而微
如果杨贵妃出现在开元初年,那她一定会是唐玄宗开创盛世的同行者,也是那个盛世最完美的点缀,而不会因为后来盛世破灭,背上红颜误国的黑锅。
从现存史料来看,虽说杨家人在杨贵妃得宠后飞黄腾达,还出现了杨国忠这样的权奸,但杨贵妃本人并不热衷于政治,她扮演的只是后宫宠妃的角色,心机远远比不上当年的武惠妃。
天宝之际气盛而微的转折点,不在于杨贵妃的得宠,而在于唐玄宗心境的变化。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唐玄宗梦见了道家创始人老子。
唐朝奉老子李耳为祖,唐玄宗也十分推崇道家学说,还亲自为《道德经》作注。
唐玄宗声称,他在梦中听老子说,自己有“无疆之体”、“非常之庆”,老子还告诉他,有一座老子像在京城西南百余里,如果能找到它,老子就会来兴庆宫与唐玄宗相见。
长安城西南百余里是道教名山终南山,唐玄宗命人前去搜寻,果然在山里找到一尊老子像。这是“天降宝符”的祥瑞。
不排除其中带有表演性质的可能,但唐玄宗十分重视此事,他认为,这是改元的信号。
次年,唐玄宗改年号为“天宝”。
这是唐玄宗在位的第三个年号,一个划时代的年号,带着甜美,也带着苦涩。
[元]任仁发《张果见明皇图》。图源:网络
天宝初年,大唐帝国依然在盛世的轨道上运转。
天宝二年(743年),从江南到长安的运河全线疏通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金银珠宝通过运输,送到长安禁苑的人工湖——广运潭。码头落成之日,唐玄宗亲临现场,观看货船入港。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广运潭盛会。
每一艘船上载着来自南方的租赋、粮食、宝物,船员个个都是帅小伙、美少女。
为首的那艘船上,站着一个披着半臂织锦的年轻人和上百名美女。年轻人对着唐玄宗高唱道:
得宝弘农野,弘农得宝耶?
潭里舟船闹,扬州铜器多。
三郎当殿坐,听唱得宝歌。
唐玄宗排行第三,故昵称为“三郎”,“得宝”说的是前年“天降宝符”的祥瑞。
唱歌的年轻人身份特殊,是陕县县尉,他与民同舟,每唱一句,身后的上百个美女就跟着和,两岸的百姓山呼万岁,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此情此景,足以让唐玄宗忘记危机感。更何况,此前他已经将宋璟的《无逸图》换成了山水图,他不想再努力了。
开元初年,唐玄宗为了避免奢侈腐化,将后宫的金银器熔化,存进国库。
从此,吏治大大得到改善,朝野上下掀起一股清正之风。
开元年间,唐玄宗任命善谏的韩休为相,经常被怼到emo,甚至日渐消瘦。
但是,唐玄宗对左右说:“吾虽瘠,天下肥矣。”朕瘦了,百姓就胖了。
如今,曾经意志坚定、从谏如流的李三郎,渐渐丧失了心气。
杨贵妃得宠后,唐玄宗“视金帛如粪壤,赏赐贵宠之家,无有限极”。杨家姐妹每次出行,车马“饰以金翠,间以珠玉,一车之费,不下数十万贯”。
到了天宝七载(748年),善于钻营的杨国忠已经成为唐玄宗的宠臣,他账算得好,便奉命“专判度支事”。
杨国忠向唐玄宗提出财政改革的建议:“古者二十七年耕,馀九年食,今天置太平,请在所出滞积,变轻赍,内富京师。又悉天下义仓及丁租、地课易布帛,以充天子禁藏。”
开元盛世时,为了防备荒年,各地都设置了义仓,每年按地征粮,存在义仓中。杨国忠认为,现在天下太平,不如把各地义仓中的粮食都卖掉,换成布帛等轻便的货物,运来长安。
这项改革,可以把地方的财富都集中到中央来,满足唐玄宗晚年的奢靡生活。
天宝八载(749年)二月,唐玄宗带领百官参观长安城中的左藏库。这座大唐王朝的中央国库,储藏着来自全国的钱币和绢帛,金银财宝堆积如山。
唐玄宗看着杨国忠为他储藏的财富,洋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他要臣子为帝国的丰功伟绩交口称誉,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于是按官吏等级,当场赐予众臣不同数量的绢帛。
三年后,李林甫病死,杨国忠当上宰相,身兼四十余职。
安史之乱
唐玄宗沉醉在天宝的迷梦中,盛世之下,危机乍现,但他看不见。
《旧唐书》对此评价道:
如山有朽坏,虽大必亏;木有蠹虫,其荣易落。以百口百心之谗谄,蔽两目两耳之聪明,苟非铁肠石心,安得不惑?……谋之不臧,前功尽弃。
和杨国忠一样善于拍马屁的蕃将安禄山,凭借唐玄宗的信任,在十几年内逐渐控制河北,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
安禄山经营地盘时,唐朝的制度危机也为其提供便利。
唐玄宗时期,在繁荣盛世的表面下,由于均田制日益崩坏,与之紧密联系的府兵制也早已无法实施。作为府兵的农民分配不到土地,也难以承担沉重的兵役,不得不走上流亡他乡、逃避兵役的道路。
随着府兵制废止,取而代之的募兵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是唐朝的军费急剧增加,天宝末年,每年的军费开支是开元初期的7倍之多;
其次,募兵制下的职业士兵不同于兵农合一的义务兵,没有对土地和家族的眷恋,容易为边将所用,助长地方军事势力;
再加上节度使掌握地方大权,边境地区战事频繁,“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内外军事力量失衡。
因此,安史之乱前夕,安禄山已坐拥唐朝边防军的十分之四,唐玄宗却没有及时对两京、河北采取军事措施,仍然与杨贵妃“幸华清宫”,寻欢作乐。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率领15万大军趁夜出发,与另一个节度使史思明联合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战争爆发后,唐玄宗在军事决策上接连失误,导致形势急转直下。
唐军前线溃败,唐玄宗没有三省自身,反而听信谗言,处死了带兵的将军高仙芝、封常清。
安史叛军打到潼关,唐玄宗又听杨国忠之言,强令老将哥舒翰出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导致潼关失守。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史叛军距离长安不过一步之遥。
一天清晨,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太子李亨以及其他妃嫔、皇子、公主,还有宰相杨国忠、宦官高力士等人从禁苑的西门逃出了长安城。
这是唐玄宗最后一次以皇帝的身份走出长安城。
四十多年前,他也曾率领一队人马在京城驰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朝政大权,但如今,他却为避叛军锋芒,不得不逃离这里。
(传)李思训《明皇幸蜀图》,描绘安史之乱中唐玄宗到蜀地避乱的场景。图源:网络
马嵬之变
唐玄宗一行人向西走,来到兴平县的马嵬坡。
此时,宰相杨国忠仍然趾高气扬地指挥队伍,而随从护驾的禁军将士经过一天劳顿之后,饥困交加,早已对这个祸乱朝纲的奸相心怀不满。
愤怒的将士们恨不得杀了杨国忠泄愤,场面逐渐失控。
禁军将领陈玄礼担任护卫多年,经验老道,深知若无法安抚将士们的情绪,将引发哗变。然而,诛杀宰相这么大一件事肯定需要有一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支持。
陈玄礼找到了太子李亨,将杀杨国忠的计划全盘托出。李亨的态度很谨慎,史书记载,“太子未决”。
在这节骨眼上,不反对就是赞成。
正当禁军将士怨恨之际,有二十多个随行的吐蕃使臣饥不得食,围住杨国忠的坐骑诉苦。禁军看准机会,向杨国忠亮出兵器,并大声喊话:“杨国忠与胡虏谋反!”
据唐人姚汝能所著《安禄山事迹》记载,为首的是骑士张小敬,他“先射国忠落马”,众将士才一拥而上,杀死杨国忠。
杨国忠被安上“谋反”罪名,他的儿子以及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都死于乱兵之中,虢国夫人出逃到半路被追杀,自刎而死,而秦国夫人已在安史之乱前去世。
情绪失控的将士们把杨国忠大卸八块,用枪挑起他的首级,悬挂在驿站门外示众。
唐玄宗一听事态紧急,赶紧拄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将士,劝他们各自归队。将士们一动不动,剑拔弩张。
玄宗慌了,让高力士去问将士们还有何要求。将士们齐声说:“贼本尚在。”
陈玄礼替他们向唐玄宗解释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杨国忠因杨贵妃得宠而受到重用,所以将士们一定要将她斩草除根。
唐玄宗愣住了。杨贵妃与他相伴多年,如今弃京逃难,不忍将她抛弃,只好说:“朕当自处之。”
大臣韦谔见唐玄宗犹豫不决,上前连着磕了几个头,血流满面,劝谏道:“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速决!”
唐玄宗还是不忍心,说:“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此时,侍奉玄宗多年的高力士也说话了:“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高力士不愧是宫里的老干部,这番话切中要害。如果不杀贵妃,将士们恐怕连玄宗都不放过。
杨贵妃象征了大唐鼎盛的时代,她未必是红颜祸水,却被作乱的男人们当成了罪魁祸首,而那个昏聩的老皇帝已经连心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
在与杨贵妃诀别后,唐玄宗痛心地下令将她处死,命人用白绫将爱妃缢死在佛堂前。
事后,高力士命人为贵妃遗体裹上锦衣,放上香囊锦袋,草草埋葬。
唐玄宗将痛彻心扉的记忆留在了马嵬坡,同时也意味着权力的消逝。
马嵬坡之变后,太子李亨在亲信的拥护下,前往灵武(在今宁夏)登基,遥尊逃入蜀地的玄宗为太上皇。后来,唐军收复长安,唐玄宗才被迎回宫里。
晚年唐玄宗。图源:影视剧照
宝应元年(762年),已退位的唐玄宗在长安神龙殿病逝,后葬于泰陵。
相比唐玄宗44年的皇帝生涯以及他开创的盛世,泰陵的规格显得太过简陋。
陵前的石狮子不足一人高,周围仅有一座陪葬墓,墓主是追随玄宗半个世纪的老宦官高力士。
泰陵之所以如此俭约,固然有战乱影响的因素,但还有一个原因,是唐玄宗似乎从未认真地考虑过自己的身后事,他可能也从没想到,开元盛世会以这样一种结局落幕。
参考文献:
[后晋]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
[宋]宋敏求:《唐大诏令集》,中华书局,2008
(英)崔瑞德等:《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赵剑敏:《大唐玄宗时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蒙曼:《蒙曼说唐·唐玄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