圐圙怎么读,什么意思,你的家乡在用吗?
哈喽,铁子们,本篇是关于词语“圐圙”的学习笔记,绝对生僻的存在,地域色彩也比较浓,有的地方可能不适用这个词,那对于怎么读音,更是挠不着头脑了。
写它的知识点前,先来一段描述,让你大概感受一下这个字的含义。
草原上一方方圐圙,翠绿欲滴的青草夹杂着点点野花,散发着芬芳。慢悠悠的绵羊,在草场里悠然自得。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或许难以想象,牧人每到春夏就把牛羊,赶到圐圙里吃草的画面。但这种近乎原始的放牧方式,却是古老生活智慧的体现。
这么一写,可能有的老铁就已经知道“圐圙”一词所指为何了,那我在告诉你“圐圙”的读音为【kū lüè】,估计很多北方的朋友都知道了,原来那个东西,竟然真有其字!
没错,“圐圙”指的就是围起来的草场,通俗的说,指的就是“网围栏”,在内蒙古方言当中,指的是围住的土地。比如“草圐圙”一词,指的就是牧民或者农民,为了保护草场,或者保护自家农作物秸秆不被他人的牲畜破坏,而用铁丝网、木头等围住。
“圐圙”这个词,是从蒙古语“库伦”翻译而来的,一开始指的就是圈起来的草场,后来被北方的农业地区使用,泛指一切用铁丝网、木头等围住供牛羊吃喝拉撒睡的地方。我画几张图,你感受一下:
在我的老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草圐圙”,里边盖有羊圈、牛圈、猪圈等供牲畜睡觉的地方,每年秋收完了的玉米秸秆、葵花秸秆、葵花盘、黄豆苗等等晾干可供牛羊吃的干草,也都整齐堆放到这里,这些七七八八的东西,就形成了“草圐圙”的全部内涵。所以,这边的人,提到“草圐圙”就知道那里有动物,以及它们吃的草料,非常高频使用的一个词。
在内蒙西部方言中,还有一个读法,其中“圙”为二声,表示用细长的东西(如铁丝、藤条、树枝等)围起来的圈,此时是名词。不过,读这个音的时候,也做动词用,铁丝、藤条、树枝等弄成圈儿。
我再来两张图,一看就get了:
如上图的铁圈儿,我们这边叫做“铁圐圙”,它的过程叫做“把铁丝圐圙成圈儿”。这么一说,是不是懂了?
类似这样过程做成这样形状的,都能用“圐圙”这个词去形容,甚至有人会把金戒指讲成是“圐圙”。
在山西,也会用到这个词,含义略微有些变化,指的是土围墙的意思,也就是“土圐圙”。在河南方言当中,含义大体同内蒙古方言的用法,可做名词、动词。比如,如果想表达“把某个东西圈住”,可以表达成“把某个东西圐圙住”。
在青岛方言当中,有一个词叫“圐圙囤子”,读音为【ku lun dun zi】,指农村一种用藤条或者红柳条编成的用来存储粮食等物品的容器,有的大有的小,一般直径两米左右甚至更大。
看个图,你就懂了:
这个是立起来的,还有那种“扁”的,直径比较大,不晓得你能不能想到。
除了上边的名词和动词以外,“圐圙”还是地名用字,多见于村镇,有点类似“屯”的用法,比如:赵家圐圙。
关于词语“圐圙”的知识学习笔记就写到这里,你的家乡有在用这个词吗?
更多推荐嫪毐怎么读拼音?什么样的人,敢给始皇帝他爹戴绿帽?怼怎么读,什么意思,99%的人竟然都读不对!“乃小”组成的尕怎么读,是什么意思?蚌埠怎么读,是哪个省的城市?郯怎么读,什么意思?“郯城”怎么读?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