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水浒传》的描写这么真实?施耐庵:你以为我真没杀过人?
论四大名著中,谁的打斗描写最为写实,肯定非《水浒传》莫属,尤其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段写的过于真实,比如说第一拳,施耐德是这么描述的: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说实话,要不是鼻梁上真挨过拳头,这种味觉上又酸又辣的感受写不出来的,能把挨揍的体验写的如此真实,不由地令人怀疑施耐庵当年就没少和人干过架,毕竟打人和挨打是格斗的一体两面。
《水浒传》里的很多细节过于真实
当然拳打镇关西只是小菜一碟,后面武松杀潘金莲这一段,我有理由怀疑施耐庵当年是不是真的杀过人,对待其他人,武松都是一刀结果,但是对待潘金莲这位杀害兄长的嫂子,武松体现的尤为凶狠。
他没有选择给潘金莲一个痛快的死亡,而是要让潘金莲活着的时候开膛破肚,让她活着承受所有的痛苦,这段描写有几个细节。
首先就是用两只脚踩住潘金莲的胳膊,让潘金莲平躺在地上,这是为了控制她的行动,防止潘金莲扭动,其次就是剥开胸口的衣服,拿刀割开胸膛,这个就有点寻味了,为什么非要剥开衣服。
在大家的想象中,潘金莲穿的衣服肯定很容易割断,武松刀快手劲大,人都剖开了多划破一件衣服有什么难度的?
实际上衣服上只要有褶皱、团在一起了,想要划开很难的,刀也会被卡住,所以要先剥开,如果没有真实的经历,很难想象会有如此清晰的描写。
武松报仇这段写的尤为真实
剥开衣服后,武松直接隔开胸膛,将染血的刀咬在嘴里,双手抓住刀口下的肋骨,双手用力,活活撑开胸膛,打开胸腔,分开两肺,再拿刀割下心脏,取出后剖开腹部取出内脏。
掰开肋骨是因为骨头硬,刀砍了不方便也容易伤了心脏,所以武松选择徒手掰开肋骨,既然双手用力,刀就没地方放,索性就咬在嘴里。
此时的武松看着还未断气的潘金莲,表现得就像一个屠夫一样,正在宰杀一只羊,这是武松血溅鸳鸯楼之前第一次真正的杀人,却用着熟练无比的恐怖手法,这种掰开胸膛肋骨的细节,如果没有见过真实尸体惨状,是想不出来的。
当然水浒传开膛挖心的多了去了,大部分都是扯开衣服直接拿刀尖在心窝一剜,取出心肝,当然这是施耐德的刻意为之,毕竟一次描写就够了,写太多未免有些审美疲劳。
事实上这么简化的写现实里是做不到的,因为心脏在胸腔里面,有肋骨保护,肝在腹腔,不开胸腔,你怎么取的心脏?
血溅鸳鸯楼
至于后面的血溅鸳鸯楼,细节也是真实无比,武松砍了几个人,刀卷刃砍不下去了要换刀,这些都是细节,没有实践,很难关注到这些细节的。
可以说这些描写都是作者施耐庵本人最为真实的亲身经历所赋予的真实,以至于后来《金瓶梅》描写这一段的时候,不仅拙劣很多,甚至原样照抄了不少,显得过于幼稚。
当然除了杀潘金莲这一描写暗示了施耐庵杀过人之外,在描写其他方面施耐庵也不遑多让。
比如潘金莲毒杀武大郎这一段,施耐庵是这么描写的:
“他若问你讨药吃时,便把这砒霜调在心痛药里。待他一觉身动,你便把药灌将下去,却便走了起身。他若毒药转时,必然肠胃迸断,大叫一声。你却把被只一盖,都不要人听得。预先烧下一锅汤,煮着一条抹布。他若毒药发时,必然七窍内流血,口唇上有牙齿咬的痕迹。他若放了命,便揭起被来,却将煮的抹布一揩,都没了血迹,便入在棺材里,扛出去烧了”
平常的打斗大家还能理解曾经打过架,但这段描写,热抹布擦血,如此精细刻画一种毒杀人的方式,不由地怀疑施耐庵是不是干过这行?
施耐庵到底经历了啥
当然施耐庵是做过刑名的,干过长时间的基层官吏,案卷里肯定见过不少,但如此细腻的刻画是其他三个名著里都没有的。
又比如宋江怒杀阎婆惜这段,宋江是一只手按住,一只手往脖子上用刀一勒,鲜血飞出,阎婆惜只能发出吼声,这是因为宋江一刀割断的是颈动脉和喉管,大动脉断裂,所以鲜血喷射出来,喉管被割断,所以无法说话,气流直接从喉管出来,只能发出一点点吼声。
真的想的都令人头皮发麻,那么历史上的施耐庵到底何许人也?
说实话对于施耐庵到底是谁,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个人很多人还保持一个怀疑的态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施耐庵肯定从过军,没有从过军的文人是写不出这样生动的场面的。
没从过军的文人写的战争小说,要么就像说唐,把一场征战天下的壮丽战争写成了神魔乱舞,要么就像《荡寇志》,主观内容太多,写出来大家又看不下去。
而且施耐庵肯定练过武,知道武功的上限,所以水浒里的武功基本不太离谱,人力有时而穷,搏斗也有迹可循,完全不像是没练过武的人写出来的书。
因此从小说里推断,施耐庵肯定是读过书的文人,也当过一段时间基层官吏,说不定还造过反,见过打仗,后来回到家乡就写了这么一本书,而且只留下七十回,突出一个桀骜不顺,后面征辽跟征三寇,可能是其他人的续作。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