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燕京墨场——刘世衡翰墨集》看清末撰书联人生活
作者:王俊杰
中国是对联的王国。对联的起源,说法不一:有唐代起源说,有五代起源说。特别是蜀国的孟昶的名联“新春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可谓脍炙人口,耳熟能详,也往往被用来作为春联始祖。除此之外甚至还有诗经楚辞起源说,因目前尚无定论,兹不赘述。但对联极盛于清,固不待言。一朝之中,名人、名士、名臣,在各处名胜所留下的名联,处处昭示着文字与智慧的双重闪光。特别是清末,大量的关于对联联句的文章、专著层出不穷,显示出对联的应用之广已深入人心,同时也可以见到对联理论的日趋完备。如俞樾《春在堂楹联录存》,此书版本众多,中有题署、贺挽等对联,另有源于《曹全碑》集字联和《金刚经》集句联等。
另如薛时雨联集《藤香馆小品》、江峰青的《里居楹语录存》和《清隐庐楹联录》;被称为“长联圣手”钟云舫撰写的1612字望江楼长联联集《振振堂联稿》和《振振堂联稿续》,两书共收联1800余副,百字以上长联28幅;此外,许铭彝集晚清重臣曾国藩、左宗棠联合为《曾左联语合钞》;另王闿运的《湘绮楼联语》、范当世《范伯子连语注》皆一时之选;另彭玉麟、张之洞、张謇、林则徐、吴汝伦都是对眹高手,为人称颂,后人集有对联专著。
此外,梁章钜《楹联丛话》及后面的“续话”“三话”“四话”等书,作为有清最重要的对联著作之一,论联首重雅切,他自己的对联也颇能践行。梁作对联的风格是因时代变迁而变化的,而自梁章钜道光年间创此“联话”体,后五十年间,“联话”一类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清末民初吴恭亨撰写的《对联话》又可为翘楚。
《对联话》共十四卷,分题署、庆贺、哀挽、杂缀、谐谑五类,其中哀挽五卷,题署四卷,杂缀三卷,庆贺、谐谑各一卷。粗计全书共收录历代姓氏可考的联作者千人有奇,其中联史上著名的联家上百人。收录历代联作近三千副,从中国楹联史的角度看,此书为中国楹联史学科的建构提供了大量原始材料。而且《对联话》虽未形成严密庞大的理论体系,但却闪烁出耀眼的理论火花,在楹联批评史上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由上可见清末至文坛领袖,下及社会日常,作联、用联、论联风靡一时,但我们所见多是静态的、已经成型的资料,本文拟从第一手文稿入手从另一角度略论撰联人的写作日常。
大约在两年前,我从吴占良老师编著《燕京墨场——刘世衡翰墨集》(此书由河北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出版。我撰文时困于上海封城之时,手边只有此书可资引征,故不另注明其他著述,所有页码俱指此)。内中自撰联,代撰联,书联近三百幅,特別是刘氏因书法特精,行、楷、篆、隶诸体兼擅,且文辞便给、倚马可待,典故纯熟应答如响,故求文者甚众,内中多有名臣名人请托代拟,受者亦一时之重,大可补史阙。更为珍贵的是,影印文稿中有刘氏自订润格及请托人请托原件,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从请托拟联到成联全部过程,对了解清末燕京文职人员生活状况助力颇多。
刘世衡(一八八一至一九二八),别署士恒,字鉴堂、鉴塘、监唐,号鉴父、松坡居士、燕山遗老、弢园老人等,直隶易县(今河北易县)人。生於光绪七年辛巳五月二十二日,中华民国十七年戊辰八月十五日卒於北京。清授中宪大夫(四品)、赏戴花翎、农工商部七品小京官。宣统己酉优贡,庚戌朝考一等,曾充直隶筹款局文案;宣统二年,经直隶总督陈夔龙以異常劳绩奏奖,学习期满以主事儘先补用;三年,兼充直隶防疫局会办,事竣,复经直督陈奏奖花翎员外郎衔。入民国就职於司法文官高等惩戒委员会、临时参政院秘书厅、大理院,以司法部民事司主事终职。师事刘若曾、端方、傅增湘、陈夔龙等,工诗文、书法、篆刻,偶为绘事,有楷书《平山县孔庙重修记》等传世。一九二一年辑《弢园精景名人小楷》行世。刘世衡出生也迟,只参加了特科朝考,授七品小京官。他有自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生活状况。读来让人感动,《四十感怀诗》:“悮堕尘寰四十年,一番回首一潸然。三更灯火劳书牍,八口生涯恃砚田。老死岂能清孽债,他生休说结良缘。无情天地难容我,宁受饥寒不受怜”。
关于他的润例,原稿中三,分别在书中34页、35页、36页。对联每幅四尺四元,六尺八元,八尺十元,及丈者十六元;寿联每幅四尺二元,六尺四元,八尺六元,及丈者十元。
书中208页,代张宝景作《挽二姊联》是一个非常珍贵的例子。是联书于"大理院稿"纸上,联前有请托原文,如下:
二先姊适是常州蒋氏,姊丈尚在,为前清候选知县,在江西听差。姊有子四人,女一人均未婚配。吾甥子在上海西药房供呮,次子习师范未卒业。余子均幼,尚在小学。景未及周岁即失母,幼年为(唯)仗姊训诲抚养。长即奔走衣食与姊相离,向三四年一晤,一聚亦不过旬日。前五年与姊在江西一晤,后姊归里、景北上,即未晤面。今年姊在常病重,屡函促景归里一面,乃以职务所羁,不克言旋。不竟意噩耗传来,顿成永别,引以为终身之痛!吾姊以民国元年在江西作古,景亦以衣食之计,在外不克临哭丧次。今二先姊仙逝亦复如此。哀哽之怀,笔不能述。二姊之病以贪困焦急所致。
敬求
代撰哀挽,能将前意包括尤感。
鉴堂先生鉴
弟景上
四月十六日
刘世衡即以小字行书将眹稿分两行录于请托文后,涂改痕迹清晰可见:
长姊昔登仙路,二姊今卸尘寰,抚字感深恩,每愧燃鬚亲煮粥;
贱子既痛倚闾,令子亦悲陟屺,系匏迟视疾,那堪抵掌会浮图。
张宝景作《挽二姊联》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
《资治通鉴·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记载:“其姊尝病,绩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爇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绩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绩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岂可得乎?’”
多用于挽幛,挽姐丧多用此典。
如同书177页,《輓安圃老伯大人联》:
天意难回,山河空负澄清志;
帝心简在,奠醊尤承雨露恩。
安圃即张人骏(1846一1927),字千里,号安圃,直隶丰润人,官至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张人骏的祖父张印垣,与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是亲兄弟,有宣示主权之举,逝后逊帝溥仪赐谥“文贞”。
如同书176页,代京师救济联合会挽李伯芝莲联:
世宦等空花,只兹挟纩恩仁,赢得孤寒齐下拜;
报施有因果,胜彼布金功德,顿教福慧早归真。
李士伟,字柏芝。直隶永年人,曾任靳云鹏内阁财政总长。1926年故于天津。
还有一种情况,即对同一时间、同题而多眹者。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个是请出润者择其优而选之;另一种情况有可能是针对不同的求眹者仼其各自取用。如同书173页,《挽金北楼联》,即在同一纸上书写了三幅挽联。内容各异。
其一是:
妙参六法,艺贯四家,每绚齐纨开后学;
槎泛瀛洲。星沈沪渎,爰歌楚些哭先生。
其二是:
橐笔列门墙,蒲柳亦曾沾化雨;
乘槎溯瀛海,徐梁太息逐浮云。
其三是:
橐笔东游,归来忽做神仙侣;
腾天西狩。怅惘空悲绘画师。
挽联因为事发仓促,要求雅训、妥帖、严谨、迅捷,忌讳又多,所以非常考究撰写人的功力,非深谙于此道者不能办,所以我们在手稿里发见的挽联最多,几近总总数的一半左右。除此之外,数量居于第二位的就是寿联和喜联,内中亦多见名流钜子。如同书142页,《寿冯公度母八十联》:
锦车久播夫人懿;
白海胥专阿母年。
冯公度,即冯恕,字公度。清末海军部官员,是刘世衡前辈,其母墓志铭盖,即为刘世衡代刘若曾篆。
再如同书146页,《寿性父五十联》:
鲁侯烦毋万千岁;
蘧伯知非五十年。
性父,即蒋式瑆(1866一1932)。直隶玉田人,光绪壬辰进士与刘若曾、史履晋、冯恕为挚友。
如156页,《贺唐照青五公子嘉礼联》:
克家名殿燕山桂;
得意诗吟雾夕莲。
唐照青,即堂烜,盐山人,光绪己丑进士。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是新张志喜联,如本书159页,《贺大有工厂开幕新喜联》属嵌名联:
大地春回赌龙缟;
有时巧制属鸦头。
170页,代高曾梅作《和顺永宝号开幕之喜联》亦为镶名联:
和气致祥,凡百乃顺;
永言多福,于万斯年。
171页,代关毓赓作《贺京都市平民医院开幕志喜联》:
轸怀民谟开仁宇;
乞取刀圭驻大年。
除应请之作外,刘世衡还常常注意自己收集、整理、练习对联的协作,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为应急之作随时储备。如142页,陶公词联:
地以人传,江上吟诗曾过去;
神有水在,篱边种菊定归来。
小字写在其它联句稿纸边,并且前后涂改三次。
143页,《集宋诗句贺双寿联》:
圆峤方壶闻笑语;
木工金母相东西。
刘世衡做京师鬻文者,七品小京官俸禄微薄,“八口人家恃砚田“的笔耕生涯使他不得不张大触角随时关注周围的时事、联、文,抄录揣摩,参考避讳,以备不时之需,这一特点在诗、联稿也屡见不鲜。
如182页抄录的傅岳棻、黄曾善,扬敞杨毓琙挽谭鑫培的联句十条记于一纸,183页另纸记录了诗人孙雄挽杨恭人联三幅,等等。同书中379、380两页。
《师郑挽杨恭人》联
附录有《刘世衡家用薄》四页原稿,对了解他燕京墨场生涯,颇有价值。
行笔至此,感慨渐生,百年前人幸有文字留存而遇国学复兴乃使今人得以视昔,而后人视今则以何哉?!古人以立言为不朽,而当今出版大国可传越百年者何?!录旧诗缀尾:
春愁如海恨如山,蓬转生涯抵重关。
史简微茫成底事,幼安衰鬓已先斑。
未谙忍隐成病虎,楚客临江悔遮颜。
镇日灵风循巷陌,魂兮犹烈未肯残。
作者简介:
王俊杰,数字卫星国学频道走进国学栏目制片人。此文入围第五届中国对联甘棠奖十佳联论,收录于《第五届中国对联甘棠奖联论选粹》。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