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古文国学巜素书》研习笔记
846743

巜素书》研习笔记

旭日东升999旭日东升9992024-02-08 12:12:190

《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有帝王谋略学之美名。黄石公作为道家代表人物,总结了中华民族自尧舜禹汤丶文王丶武王丶周公丶老子丶孟子以来2000多年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圭臬和借鉴。并通过圮桥拾履传授于张良,助汉灭秦统一天下,此书在1ooo年后张良墓中被盗,方大白于天下,为谋略学增添了神秘色彩。书中语言高度精炼,字字珠玑,句句名言。书中对道家治国理政思想高度凝练,对人才分类深刻精准,人性把握入木三分,对人心变化观察细致入微,对谋略运用醍醐灌顶。参透书中道理,进则建功立业,出将入相,隐则独善其身,福佑子孙。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释义】

春秋战国,英雄豪杰并起,诸子百家争鸣,儒道法丶阴阳丶纵横诸家学说各显神通,各有偏颇。黄石公以道家思想为主体,融合儒家法家兵家为一体,形成了一套治国理政学说。这一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后来形成了黄老治国学说,对西汉文景之治丶唐代开元盛世丶康乾盛世产生了积极作用。而秦独用法家,用力太猛天下大乱,东晋独用道家,清谈玄学,不理国事,北宋独用儒家,崇文抑武,受尽屈辱,留下沉痛教训。

道、德、仁、义、礼,五位一体,不可分离,缺一不可。分而用之则误,合而用之则吉。道德仁义礼是一个金字塔结构,道处于最顶层,是宇宙间运行规律,其下为德,再下为仁义,再下为礼。也是一个能量结构,五种能量,其中道的能量最大,玄妙幽深,洪荒之力,知道的人最少,礼的能量最小,但用的人最多,五者融合使用能量无穷,天地反覆,万化定基。

道,是人人都需遵循的自然规律和自然法则。德,是道在人类社会的具体体现,是一种文明文化。仁,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亲近融合之心,如水入海,如雨润土。义,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扬善抑恶道德准则。礼,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礼仪形式。以上五个方面是做人做事建功立业的根本,治国理政的根本,犹如人的五脏一样,缺一不可。

凡是圣贤人物和圣明君主,都能够看透国家兴衰存亡之道,把握天时地利人心,建功立业,成不世之功。因此,要熟练把握运用好四个阶段,①当条件不成熟时,韬光养晦,忍辱负重,十年磨一剑。②一旦天时地利人和来临,大鹏一日同风起,则建功立业,位极人臣。③如看破玄机,蹈机握杼,则能成就绝世之功。④假如生不逢时,则独善其身,默默无闻,寄情山水。如果明白这个道理,无论是出山还是隐退,智慧就比别人高,名气也比别人大。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释义】

无论是建功立业,还是治理天下,人才是第一要素,得人才者得天下,是千古不变的真理。用人必须区别品鉴人才,黄帝根据人的寿命长短,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子把人才分五类,有庸人丶士人丶君子丶贤人丶圣人。,太公划从领兵角度分了可以领导十人、百人、千人、万人、十万人、百万人的标准。伊尹对领袖人才分为三公丶九卿丶大夫。,婴从人才素质上分为“、友、吏、仆”类。这些都是量才任用管理者的重要参考。

素书把天下人才分为五个层次,即贤人君子丶人之俊丶人之豪丶人之杰丶士。贤人君子,以明通审达的境界示人,人之俊以德信义才的面孔昭示众人,人之豪以行智信廉的形象为楷模,人之杰以廉洁奉公恪尽职守为标杆。士以英勇无畏丶技高一筹为优势。能品鉴人才才能人尽其才,量才任能是第一本领。

品德高尚,可以让人心悦诚服;诚实可信,可以统一不同政见;以义当先,可以服众;才识杰出,可以分辨历史上的得失;贤明睿智,可以明析当下的事理,智谋超人一筹,这样的人可称之为“人中之俊”。可以进入决策层,当智能团成员。

行为举止可以为楷模,聪明智慧可以解疑难,道德诚信可以守契约;廉洁公正可以理财务,这样的人智勇双全,可以独当一面,可称之为“人中之豪”。

克尽职守,兢兢业业,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认真负责,无所变易;虽遭猜疑,仍能义无反顾;利字当头,仍能不见利忘义。这样的人可以做基层干部,称之为“人中之杰”。

士,有谋士丶勇士丶巧士丶使士丶方士丶侠士丶隐士丶力士丶游士,这些人有一技之长,有专业技能,有参与政治需求。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文义】

作为一个君主,一个有志于建功立业,立功立言立德的领袖,要想招揽天下人才,必须建立起与经天纬地相对应的思想品德丶思维方式丶工作作风,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修身养性,品德高尚。二是任材使能,亲贤臣远小人。三是深谋远虑,通权达变。四是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的作风。

(一)修身养性七项。①清心寡欲,绝不良嗜好,禁止非分欲望,就可以免除各种牵累;②抑制错误的行为,减少邪恶的念头,就可以纠正过失;③杜绝美酒和美色的侵扰,可以洁身自好;④避嫌疑,远离是非,就可以不出错误。⑤广泛学习,善于质疑,就能丰富自己的知识;⑥行为高尚,守谨言慎行就能修养身心;⑦恭敬、节俭、谦逊、朴实,就能守身不辱。

(二)任材使能四项。①交仁义正直之人,就能脱离逆境。②智慧高远仍能宽厚待人、务实进取,就能让人不离左右。③

任用德才兼备之人,使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才能成就大事业。④抑制邪恶,坏人排斥谗佞,小人可以平控制息动乱。

(三)谋略方面四项。①深谋远虑,就没有忧患和困境;②古鉴今,就就能明辨是非得失,对现实感到疑惑,可以考察历史;对未来感到迷茫,可以回顾往事。③先论证评估利害得失,精确计算,才制定应变对策,能应付危机;④通权达变,因势利导,堵疏结合,可以解开社会难题。

(四)工作作风三项。①管住自己的嘴巴,顺应时机说话。

能避免错误;②坚定不移,勇猛精进,才能建功立业;③坚持不懈,勤劳善良,小心谨慎,才能善始善终。

【孟子》中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仅能养成一种毅力,也能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从而吸引天下的有志之士围绕左右,帮助自已成其大事。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文义】

要想建功立业获得大成就,就必须标新立异,立独行。,难舍处能舍,难忍处能忍,难容处能容,难行处能行,才能成就功名最

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成功的领导者有七大特征。大的能力莫过于谋胸有局,最足智多谋;大的坚毅莫过于忍卧薪尝胆,辱负重;杰出的榜样莫过于修淡泊明志,德养德行;最大的快乐莫过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最神奇的事情莫胜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聪明智慧源于格物致知,明辨是非;吉祥源于知足知止, 乐天知命。

失败的经验教训有七项。苦难源于多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悲伤莫过于意志消沉,万念俱灰;病情莫过于喜怒无常,自暴自弃;短视莫过于小急功近利,因小失大;魔源于贪婪卑鄙,无耻无畏;独源于恃才傲物,骄傲自大;内讧源于用人猜疑,疑神疑鬼;败政源于自私自利,唯利是图

【做到特立独行,必须有一个结改天换地丶建功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虽千万人吾往矣,这个精神动力结构包括“博谋”、“忍辱”、“修德”、“好善”、“至诚”、“体物”、“知足”七大特质,并且要避免因“多愿”、“精散”、“无常”、“苟得”、“贪鄙”、“自恃”、“任疑”、“多私”带来的困局。

本道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文义】

道义是指道德和正义。道义是做人的约束、规范、规矩。道义本身就是用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关系的准则。本章道义指帝王与英雄豪杰丶领导者与人才之间行为准则,如何对待贤人君子丶英雄豪杰和杰出人物?从反面教训论述了人才政策方面的失误,政策前后不一,态度不一,用人方面亲小人远君子,重用外戚,奖罚不当,失去人心。

(一)人才政策摇摆不定,待人接物反复无常。①令有违常理将,同虚设,政令前后矛盾注定导致失败。②轻易发怒却无人畏惧必,定受到侵犯。③当众侮辱人者,必招祸殃。④随便杀戮下属者,必招危险。⑤怠慢应受尊重之人,必招不幸。⑥当众侮辱人才者,必然没有众人跟随。⑦始迎终弃者,必定恩断义绝。⑧勉强用人一定留不住。

(二)用人失误。①近谗佞远,离忠良注,亲小人远贤臣,必定灭亡。②近女色而疏远贤人必陷昏聩,后宫及外戚政必生动乱。③任人唯亲,私授官职必生乱相。④过失为由,剥夺他人功劳必失人心。⑤下属各怀异心,必成孤家寡人。⑥没有给下属授于合适的职位,必定关系疏远。⑦任用奸邪之徒,必招风险。⑧贿赂大行其道,政治必定昏暗。⑨对已任用的下属时常猜疑,或者对信用较好的人又不重用都将招致政治上的混乱。

(三)奖罚失当。①小功劳不奖赏,则无人建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必生大的怨恨。②记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必定使人沮丧,许愿多兑现少,必招怨恨。付出得少却期望得到厚报必,必定没有善果。③奖赏不足而处罚有过必定引起叛乱;奖赏无功之人,罚及无罪之人必定造成苛政。④刚刚贵就忘记贫贱朋友,必定不会长久。⑤念旧恶而无视他人的新功劳,必招凶险。⑥横征暴敛、薄施寡恩,一定会衰落。⑦战士贫穷而谋士富裕,国家实力必招衰弱。

安礼章第六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释义】

礼本指祭神、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还引申指“礼物”,古代在祭祀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规范,演变为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以此相适应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祭祀神灵往往是有一套严格而隆重的仪式的,所以“礼”引申指“礼节”“礼仪”。本章主要从人性人心活动来分析,人性既相生相克,又相冲相害,又相聚相合,又制化泻。既有性本善,又有性本恶。

对进一步了解人性人心,识人知人用人,奖善惩恶,既要有菩萨心肠,又要有霹雳金刚手段,奖励挥金如土,求人爱才如命,惩恶杀人如麻。如何对待英雄豪杰丶士人?对待社会管理丶人才管理有参考价值。巜曾胡治兵语录》《鬼谷子》对驾驭人性有深刻剖析,值得认真参读。

(一)相聚相合。志向相同必然人以类聚,同怀仁慈之心必然共同忧国忧民,奸恶之人必定结党营私,爱好相同必定渴望结交。

(二)相克相冲。美丽之人相当必定相互嫉妒,智慧相当的人必定互相谋杀,权势相当的人必定相互倾轧,利益相同必定互相争夺。

(三)相助相成。思想相近必定相互响应,气质相近的人必定相互欣赏,同一类型的人必定相互依靠,行为准则相同的人必定互相亲近,磨难相同必定使人亲近,觉悟相近必定互相裨益。

(四)相规相约。能力相近必定相互约束,技巧相近必定互相竞争:这是由理数所定,不可与自然之道相违。

(五)上下相疑,疑则生变。领导者反覆无常,部属必多猜疑。常怀猜疑之心必定不会信任别人;自强自信就不会猜疑别人。

(六)上下相轻,远近轻重倒置。对领导者轻视怠慢必定获罪;对下属欺凌傲慢,必定失去亲附。不尊重身边大臣,下属就轻视这些身边之臣,政令无法推行。

(七)由人与人之间关系,推广到观察社会丶国家。邪恶之士从无正直的朋友;奸邪的上司从无公正的部下。走向灭亡的国家必定缺少贤人辅佐,混乱的政治必定不用能人当政。成大事者求贤若渴,敬重贤才的人待人丰厚。国家走向称霸,人才必定集聚归附;国家即灭亡,贤者就会先行逃离。与倾覆的车子走同一轨道也会跟着倾覆;与灭亡的国家做相同的事,也会走向灭亡。

(八)严以律己与宽以待人。宽以待已严于律人者,难服众人心,与自然之道相违,而宽以待人严于律已者,众人拥护,就顺应了自然之道。

见到已发生的事情,应警惕还将发生类似的事情,一旦发现苗头就应立即回避。担忧危险的人,常能得安全;害怕灭亡的人,反而能生存。人的所作所为,符合自然之道则吉,不符合自然之道则凶。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好事都集中到他那里;不吉祥的人,各种各样的恶运都向他袭来。这不关神鬼之事,而是符合自然之道而已。

本章揭示了一些人性中特点,从而帮助统治者更好地把握“人心”和“道心”,把天下的枢纽关节牢牢地握在手心之中。同时从另一个侧面阐发了尧、舜、禹心口相传的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治国真言,告诫统治者必须以天道、地道、人道修身正心和治理天下大事,敬天畏地,防微杜渐。

《道德经》和巜素书》都是道家经典, 老子的《道德经》是讲的是人应该遵守的道德情操。而《素书》重在操作层层面,如何谋略,选人用人,识别人性人心,进而奖善罚恶,建功立业,功成名就,是一部指导人生立功立业的经典书。

《素书》与《阴符经》,都是人类最高智慧,素书居于阴符经之下,言简意赅,至诚至理,亦不为平常人心智所明白,完全理解。而阴符经,有虚亦有实,无形而成形平常人几乎无法理解,两者都被后人列为

我国历史上的天书。

《素书》相传为秦末汉初黄石公所作,对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2000亿年以来圣贤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经验的集大成者,他以道家为主题,融合儒家法家。

《素书》与《三略》都是黄石公所做,两者一脉相承。《素书》基本是从《三略》推衍而来的,将《三略》所讲的道、德、仁、义、礼,尚贤重民等思想加以发挥,与《三略》在精神实质上完全一致。《三略》是著名的古代军事著作,属于道家兵书,与《六韬》齐名。 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不同于其他兵书。它是一部糅合了诸子各家的某些思想,专论战略的兵书。此书被列为中国十大兵书。

由于《素书》相当于一本治国实用手册,背后所隐含的道理不为人知,该书确实神龙见首不见尾,须广泛阅读研习相关著作才能参悟玄机。

360docimg_0_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