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五个坎,熬过就长寿”,五个坎指的是啥?老年人来看看
虽然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这是谁也无法逃脱的。但是从古至今,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老百姓,还是都希望能长寿的。
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生活条件差,医疗水平也比较落后,人的寿命普遍偏低,民间就有“七十古来稀”的说法,就是说在当时活到70岁就是非常稀有、罕见的,因此当时的人就更追求长寿。
而关于长寿,在民间也有不同的说法的,其中不少老人就常说:“人老五个坎,熬过就长寿”,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人生在衰老过程中的五个重要阶段。
这也算是老祖宗的经验之谈了,他们把人能不能长寿比作是要度过的五道坎,而顺利迈过去了也就长寿了。
对于老年人来说,了解和认识到这些“坎”并成功地“熬过去”,对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那这五道坎都是什么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第一个“坎”是五十五岁。
这个年龄段的人,无论他们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他们的身体也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这个年龄段的人和之前已经有明显的差别了。
就拿农民来说,在55岁之前可能挑200多斤的重担能轻松走好几里路,而且还不带中途歇息的。但是到了55岁以后可能就只能是挑150斤了,并且走一会儿就会气喘吁吁了。
古人把55岁当成是人要经历的第一道坎,是在提醒我们此时身体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不重视自己的身体了,要及时调整好心态了,并且逐渐开始适应“老年人”的生活了。如果还像之前以后,干活不管不顾,过得的劳损的话,那就对身体损伤很大。
古人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像现在我国很多特殊的行业,比如高空作业人员、井下作业人员、重体力老的人员等,55岁就到了退休的年龄。
第二个“坎”是六十岁。
60岁,如今已经就算是老人了,古人也把六十岁称之为“花甲之年”,也就是正式进入了老年社会。
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面对一些与年龄相关的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
不仅如此,这些人开始步入老年生活了,也就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和心理相关的问题,如孤独、失落、焦虑等。
所以此时就要放宽心态,调整好心态,开始享受老年生活。如果更焦虑,总是操劳过得,那对身体健康不利,更不利于长寿。
第三个“坎”是六十六岁。
这个年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传说中“六十六,不死也要掉块肉”。
这其实是人们对死亡恐惧的一种象征。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面对自己的死亡恐惧,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并学会珍惜和享受生活。
第四个“坎”是七十三岁。
在古代,人们最信奉的两大圣人之一就是孔子,而孔子的寿命正好是七十三岁。
因此,七十三岁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寿命关口。老祖宗的观点认为,就连孔子这样的大圣人,也只是活了73岁,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难了。但如果迈过去了这道坎,也就意味着会更长寿。
所以古人的这话是在提醒我们到了这个阶段,需要接受自己的衰老,并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即把心态要放平,不要东想西想,担忧这个担忧那个,好好享受生活,拥有良好的心态最重要。
最后一个“坎”是八十四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七十三和八十四都是死亡的高发期,被称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
其实到了84岁,特别是在古代的时候,这真的是高寿了,能健康活到84岁在古代是少之又少的。
在这个阶段,人们需要接受自己的命运,珍惜每一天的生活,享受家庭和朋友带来的快乐。
在面对这五个“坎”的时候,老年人需要积极应对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首先,他们需要学会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角色,积极参与社会和家庭活动,保持与社会的联系。
同时,他们也需要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这些都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最后,老年人要学会面对死亡的恐惧。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可以珍惜和享受每一天的生活。总之,就是老年人需要积极应对和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方式,才能成功地“熬过去”,享受健康、快乐、有意义的生活。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