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为何成为天地浩然正气的代表和象征
华人社会崇拜关帝,一是崇拜关帝的浩然正气,二是崇拜关帝的人格魅力,三是崇拜关帝的灵应神迹。
浩然之气,是天地间万古长存的浩大刚正之气。这种气,化生万物,天地间所有有生命的物质皆赖其生长;这种气,对于人体,又是人具有生命、产生意识、推动生命运行的基础物质形态,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写过一首《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人的身体有正气,则邪不入侵,身体康健;人的心里有正气,则品行高洁,宁静致远。
在中华民众的思想意识里,关帝是天地浩然正气的文化代表和精神象征。明万历年间吏部主事王乐善在北京霸州《关庙碑记》中曾这样写道,古人敬祀百神来劝诫民众,有天神有地祇,这些神明或者是有功德于民者,或者是为民御灾捍患者,大多都是正人君子,有良好的操守,有浩然之气,并能贯彻始终。但是这些神明有的只祀一世,有的祀十世,有的祀百世,有的是家庭祭祀,有的是地方祭祀,有的是国家祭祀,原因就在于“秉气有偏全,功德有大小”,所以民众的拥护爱戴,就出现了千差万别。只有关帝“祠宇遍宇内,灵应亦遍宇内,无论家尸户祝,即三尺童子,以至悍夫戾卒,咸无敢名侯(关帝)者。”
什么原因?“匪独秉彝好德,民有同心,亦侯之浩然常伸者,充塞天地,故凡含气而生者,咸以气相附也。”关帝不仅具有优秀的美德,民众心驰向往,顶礼膜拜,而且关帝的浩然正气,早已充塞天地之间,所以中华民众凡有气息生命的,都会主动将自己的气场向关帝靠拢依附,以获取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所需的正能量。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忠义之士不胜枚举,有浩然正气者也比比皆是,为何只有关帝成为天地浩然之气的文化代表和精神象征?王乐善继续分析说:“此无他,侯(关帝)得天地气全,逢时数厄,浩然之积,郁极而结为元精。以百千万世宇宙人心之气为一身,又以百千万世宇宙人心之气为一息。亦若阴阳积气之为日为月,亘万古而光景常新,随幽崟蔀房而容光必照也。”
这是因为关帝曾经也是恰逢乱世,数遭困厄,但关帝“财贿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移其志”,忠义参天,冠古绝今,浩然之气日积月累化为天地的精气(元精),赢得了千秋万世、历世代中华儿女的尊敬、爱戴和仰慕,而这种人心所向,又将百千万世宇宙人心当中的浩然正气汇聚于关帝之一身,关帝之一息。关帝自然而然成为了千百年来所有中华民众共同推崇的天地浩然正气的文化代表和精神象征。
清代时,京师祭祀关帝,前殿祝辞云:“惟帝浩气凌霄,丹心贯日。扶正统而彰信义,威震九州岛;完大节以笃忠贞,名高三国。神明如在,遍祠宇于寰区;灵应丕昭,荐馨香于历代。屡征异迹,显佑群生。”
在人们不断升温的崇拜、信仰、祭祀过程中,关帝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维护伦理纲常、维持社会安定的至高无上的万能神灵。关帝“鉴观万天,巡游三界,悉清人鬼之妖,全消未萌之患,庶命边防镇静,四夷无干扰之虞,朝野奠安,海宇乐升平之化”(《关帝志·卷一》),无处不在,无所不能,主持人世间的公道、正义,指引芸芸众生正道直行,从善抑恶。
明朝中期著名的贤宰辅商辂在《敕修汉寿亭侯庙碑》中赞颂关帝说:“自是以往,阴阳调而风雨时,五谷熟而人民育,国有祯祥,物无疵疠,用跻斯世于雍熙泰和之盛,则侯(关帝)之所以翊赞孚佑我圣明,其功不尤伟乎!”
关帝崇拜寄托了中华儿女对光明正义的向往,寄托了中华民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寄托了中华文化对天地正气的理解,寄托了中华民族对价值信念的坚守。
山西解州关庙有幅对联:“位号尊荣,身後生前,称帝称王称侯,英雄推古今独步;纲常植立,守经应变,尽忠尽义尽孝,正气与天地同流。”一句话点明了关帝精神与天地正气之间的关联和渊源,也娓娓道出了关帝为何会成为天地正气的文化代表和精神象征的缘由根苗。
关帝所代表的浩然正气,实则也是人民心中永恒不灭的正义和良知,一个人只要坚守住内心的正义和良知,日积月累,必然也能养成如关帝般至刚至阳的浩然正气。
本文刊载于《香港商报》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