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钩沉市值过万亿的波音飞机功臣是一个中国人?没有他,波音只是小作坊
847063

市值过万亿的波音飞机功臣是一个中国人?没有他,波音只是小作坊

历来现实历来现实2024-02-13 16:10:380

提到波音公司,很多人都知道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市值超过一万亿人民币,说它是当今世界航空航天业的“领袖”也不为过。毕竟这家公司在民用飞机、军用飞机、卫星、电子系统等方面比很多强国都遥遥领先。

二战时期大名鼎鼎的“空中堡垒”B-17,让日本成为世界上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尝到原子弹味道的B-29轰炸机等众多明星机型,都是出自波音公司之手。

鲜为人知的是,这家世界级的航空巨头,对一位中国人却十分推崇。不仅波音的起家之地西雅图“红色谷仓”博物馆里,陈列的有他的资料照片和特制的铜匾,2006年我国领导人访问波音公司时,当时的波音总裁,甚至把这个中国人称之为“波音之父”。

这个中国人是谁?他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波音公司第一位工程师

1916年,美国两名年轻却干劲儿十足的年轻人威廉.波音和乔治.韦斯特维尔德,一起在西雅图的谷仓里,创办了一家名为“太平洋飞机制造公司”的公司。

这两位中威廉是一个木板商人,乔治是刚从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毕业的大学生。

那会儿飞机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一般机身都是木头和布做的。

威廉和乔治的公司设计出的第一架飞机“B&W-1”,也逃不开那个时代的限制,也是采用的木质机身,用钢丝进行固定,外蒙帆布机身。

这款飞机虽然是以威廉和乔治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的,可那会儿这俩人都没啥“面子”可言。

他们本来想把这款飞机推销给美国海军的,可美国海军压根儿就看不上这款飞机,觉得它的设计有很多缺陷,拒绝采购这款飞机。

威廉和乔治首款飞机就遇到了挫折,没办法的他们,只能到处找人推销自己的飞机。

最后几经周折之后,新西兰的一家飞行学校,掏钱买了他们飞机。

好不容把飞机卖出去了,乔治又收到了海军的征召,必须得去部队服役了。威廉只是一个木板商人,对飞机的了解仅限于热爱而已,乔治一旦离开公司将立刻失去技术支持,倒闭也只是早晚的事情。

为了避免新创立的公司半道崩卒,乔治给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写了一封信,请他的导师推荐一位能力出众的人才,在他离开之后,继续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乔治的导师收到他的信之后,极力向他推荐了一个中国留学生——王助。

于是乔治离开还叫“太平洋飞机制造公司”的波音之后,王助就进入这家公司,成为了第一位工程师。

这位名叫王助的中国人,为何会被乔治的导师推荐?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乱世英才

王助于1893年8月10日,出生在晚清时期的北京,字禹朋。

1900年“庚子之乱”爆发时,他们全家从北京搬到了河北省南宫县普济桥村,王助的童年和小学时光,都是在河北省南宫县度过的。

“庚子之乱”平息之后,晚清朝廷排外的势力大为下降,慈禧太后痛定思痛,决意改革,清廷再次开始引进外国技术搞革新。

1905年12岁的王助从南宫县高等小学毕业时,清廷正在大张旗鼓的兴建海军,于是王助就跟随潮流报考了烟台海军水师学校。

王助人聪明,又肯下苦功,在烟台水师学校表现的非常优异。

四年后的1909年,清廷宗室大臣载洵、总理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要去英国考察,从烟台水师学校优中选优挑出来9名学生随行,而王助就是其中之一。

王助这一次随行考察发生了两件事,每一件都足以影响他的人生。

第一件是带领9名学生出国考察的萨镇冰,看王助这个小伙子越看越顺眼,觉得这小伙子长得帅,有才华又踏实肯干,就把自己的孙女萨圭申许配给了他。

第二件是王助和同学们到达英国之后,于1910年进入英国阿姆斯特朗海军学院留学,不久之后转到维喀斯工厂学习机械工程。

1912年暑假的时候,王助和同学巴玉藻听说维喀斯工厂附近有一个名叫波特的飞行家,经常在温德梅尔湖上练习飞行技术。

这时候世界上第一架飞机才刚刚诞生不到7年,飞行在大多数人的印象当中还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王助和巴玉藻是学机械工程的,对于人类借助机械飞上天这种事情,他们觉得神奇的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背后的意义。

波特驾驶着一架“法曼”式飞机,在英国各地巡游表演赚钱,想坐他的飞机也不是可以,每人花一英镑,就能坐上一圈。

那可是1912年的英国,一英镑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当时的5两银子。

王助和巴玉藻为了能够近距离观察体验飞机这个新物件,一咬牙,凑了两英镑分别坐上波特的飞机体验了一圈。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这两英镑花的非常值得。

王助和巴玉藻坐波特的飞机在温德梅尔湖上飞了一圈之后,两人都被这种才出现几年的新玩意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约而同的选择把自己往后的人生,投入到飞机的研发制造方向,他们也都成了我国航空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1915年王助奉命前往美国留学,不久后进入美国寇蒂斯航空学校学习飞行技术,后来又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航空工程。

进入麻省理工学院之后的王助,尽管课业非常的繁重,却依旧主动前往寇蒂斯、通用等飞机制造厂实习,从钳工、锻工一类的体力岗位,到飞机设计一类的脑力岗位,王助都是来者不拒,并且每一样都干的非常认真。以至于他明明是一个学生,却总是一身油污,搞的跟个生产线上的工人似的。

王助的辛苦没有白费。

深入飞机生产第一线,对每一个细节都深入探究,让王助不仅在理论学习上非常优秀,动手能力更是远超旁人。

王助的导师就是乔治.韦斯特维尔德当年的导师,这位导师在收到乔治的信之后,毫不犹豫地向他极力推荐王助,表示王助一定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位导师的眼光,王助确实能力超群。

帮波音挖到第一桶金的男人

王助进入“太平洋飞机制造公司”的时候,这家公司简易到像是一个普通工业作坊,只有一个客户——新西兰的一家航空学校。

大家都知道新西兰地处世界边缘,牛羊比人都常见,他们那儿的飞行学校能用几架飞机?能够拯救这家公司的唯一希望,就是抱上美国海军的大腿,拿到美国海军的订单。

王助加入波音公司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受创始人威廉的委托,对B&W机型进行改进,让这款飞机能过美国海军的法眼。

这个任务对于初出茅庐的王助来说,自然是非常的艰苦。

好在王助在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实操动手能力,他把B&W机型仔细研究了一遍之后,发现这款水上飞机最大的缺点,就是起飞的时候表现的不稳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助经过复杂的计算之后,极具创新意识地在飞机下方增加了两个悬挂浮桶。

增加了两个浮桶之后,B&W在水上起飞的稳定度大为增加,整体的性能也有所提高。威廉带着王助改进的B&W-C型水上飞机,再次找美国海军推销。

这次美国海军看过B&W-C的表现之后,非常痛快的掏了57.7万美元,一次性向“太平洋飞机制造公司”订购了50架B&W-C。

虽然不久之后一战结束,最终美国海军只接收了25架B&W-C,但和美国海军的这次成功的交易,却为“太平洋飞机制造公司”打开了一座新的大门,帮助这家公司实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向美国海军交付完25架B&W-C之后,威廉就把公司名称改为了波音公司,一代航空业巨头正式问世。

当初王助来去波音担任工程师,本就是因为清庭覆灭之初袁氏乱政,中国的形势一片混乱。一战结束后中国的形势已经有所好转,王助也就起了回国为国效力的念头。

当时美国人对华人的歧视还是很严重的,王助虽然为波音公司立下了大功,为人没什么架子还温和善良,跟同事们关系处的都还不错。可他亲自设计的B&W-C试飞的时候,波音公司却连测试现场都不让他去。

王助得知袁氏称帝失败的消息之后,觉得当时国内的形势依旧不稳,但制度却已经定了下了。于是他就辞去了波音公司的工作,满怀希望地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虽然王助在波音公司工作的时间不长,但对波音公司造成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在波音公司的起步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了纪念王助对波音公司的纪念,在1991年特地向王助任教的大学颁发了奖状,并且自那之后每年都选派专家到那里演讲。

王助回国之后,又都做了些什么呢?

国内生涯

1918年在王助、巴玉藻等第一批航空工程技术人员,向海军部提出创办一个小型飞机制造厂的建议。

同年二月,我国第一个正规飞机制造厂——马尾船政局海军飞机工程处成立,王助担任该处的副处长一职。

尽管当时国内的环境还比较动荡,王助和当初一起凑钱坐飞机的好友巴玉藻,还是不辞辛苦地在1919年8月,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甲型一号机”。

“甲型一号机”是一款双桴双翼水上飞机,可载乘员2人,续航时间长达三个小时,可以航行340公里,飞行3690公尺,挂载炸弹两枚。

这些数据现在看起来好像不怎么样,但在当时的世界上却已经属于先进水平,欧美的飞机也不比这架飞机强到哪里去。

1922年王助和巴玉藻等人,还自主选材、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台——浮坞。

浮坞集水上飞机的停滞与维修于一体,可以算是航空母舰的鼻祖。

根据资料统计,从1918年到1930年这12年间,海军工程处共为海军设计制造出了教练机、鱼雷轰炸机、海岸巡逻机等各类飞机15架,填补了我国多项航空领域的空白。

除了为我国设计制造飞机之外,王助还培养了大量的航空工程技术人才。其中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钱学森,就是王助的得意门生之一,而且钱学森能够拿到公费出国留学名额,还跟王助有着直接关系。

1934年钱学森参加清华大学的公费留学考试时,数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但航空工程专业考试的成绩却非常优秀。

当时航空工程专业的考官正是王助,他看了钱学森的试卷之后,觉得这个年轻人有前途,力荐钱学森破格录获得公费留学的资格。

钱学森在出国留学之前,按规定得在国内的相关企业实习一年,他所选择的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厂,正是王助负责的。

在一年的实习期中,王助和钱学森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钱学森出国后去麻省理工学院求学,正是王助给出的建议。

后来钱学森在美国留学时遭遇歧视,无法进入飞机制造厂实习,还是王助出面帮他沟通联系的加州理工学院,跟着冯.卡门进修航空与数学。

王助虽然很有才华,也有一腔报国的热血,但他的运气却不怎么好。他是萨镇冰的孙女婿,论出身算是北洋系的人,所以老蒋一直都对他不怎么信任。

1949年之后,萨镇冰虽然留在了祖国,可王助却经香港转道去了台湾省。败退到台湾省的老蒋执迷不悟,仍然没有重用王助,为了生活,王助从1955年开始在台湾省的一所大学担任教授,一直到1965年73岁时与世长辞。

王助和夫人萨圭申没有生育子女,好友巴玉藻把自己的钟英儿子过继给了他们夫妇,改名叫王钟英。

王钟英和他的两位父亲一样,投身航空业。1949年他也去了台湾省,王助和萨圭申夫妇晚年由他养老送终。

王助和巴玉藻等人,在我国思想和科技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敏锐的发现了航空工程的重大意义,并毫不犹豫地投身其中。

当时中国先是军阀混战,后又遇到日寇入侵,时局接连不断地动荡之下,他们的所学虽然发挥了不少作用,可惜终究还是没能尽展全才。

即使是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下,他们依然为我国的航天业打下了不少根基,更是为我国培养了不少人才。

无论如何,他们的精神还是值得今天的人们敬佩的。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