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道教宫观——茅山三宫五观
茅山自唐以来就被誉为天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经拥有宫、观、庵、院共257房,殿宇房屋达5000多间,道士数千人,是我国道教“正一派”的“上清宗坛”所在地。
著名的宫观有: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与乾元观、仁佑观、德佑观、玉晨观、白云观。称三宫五观。三宫五观中现存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崇禧万寿宫及乾元观、仁佑观、德佑观。
九霄万福宫:九霄万福宫座落在茅山主峰大茅峰巅。简称九霄宫、万福宫,俗称顶宫,为茅山三宫五观之一。
九霄万福宫创建于西汉,初为古坛、石屋,祀三茅真君石像。齐梁年间易石屋成殿宇。元代延佑三年(1316年)整建赐额圣佑观,奉祀大茅真君茅盈。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又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宫。
宫内原有太元、高真、二圣、灵官、龙王五殿堂,藏经、圣师两楼阁,毓祥、绕秀、种壁、礼真、仪鹄六道院等建筑一百余间,殿宇金碧辉煌,整座宫观气势磅礴,规模宏大,甚为壮观。宫内之西侧有一池名“豢龙池”,其池虽居于山顶,来水之源缺乏,但逢大早数月也不枯竭。
历史上,李白、顾况、李商隐、皮日休、韩愈、刘长卿、王安石、范仲淹、唐伯虎、李东阳、康有为等人,均留有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和墨宝。
抗战时期九霄万福宫遭到战火的破坏,仅残存20余间。1982年开始,重新修建或复建,现形成以灵官殿、藏经楼、宗师殿、坎离宫、太元宝殿、二圣殿等六大殿堂为主要结构的规模建筑群。
元符万宁宫:元符万宁宫座落于茅山积金峰南腰处,始建于南朝梁代,兴于宋朝,初名“潜神庵”,后易名“元符宫”并沿用至今,全称元符万宁宫。
因宋徽宗赐给茅山的玉印原来放置在元符万宁宫中,香客、游客总要来此盖印,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为“印宫”。为茅山三宫五观之一。
梁代天监年间(503-519年),著名道教学者陶弘景曾结茅于“元符宫”附近进行修炼。宋仁宗时(1023-1063年)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曾在此筑“潜神庵”研习上清道德。
元祐元年(1086年)因刘混康以高超的医术为宋哲宗母亲治好了病,龙颜大悦,赐号刘混康“洞元通妙法师”。并于绍圣四年(1098年)敕建“元符观”,以表达朝廷对道教的扶持,同时也为刘混康提供修道之便。元符观历时九载建成,敕赐“元符观”为“元符万宁宫”。当时建筑壮观,规模宏大。
至明代,元符宫曾多次修缮,曾一度恢复了原有规模与布局。后经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十年浩劫等几次天灾人祸,使得元符宫除万寿台与勉斋道院等部分建筑外,其余均损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元符宫也得以重新修建,茅山道院的宗教活动逐渐得以恢复。
元符宫现有房屋107间,主要包含睹星门广场、灵官殿、万寿台、三天门广场、勉斋道院、太极广场、老子神像、老子广场、二十四孝图等建筑群,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
睹星门广场的古牌坊睹星门,是宫内道士观测星象的场所。重建后睹星门石壁上刻有清代书法家王澍楷书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八个大字。
崇禧万寿宫:崇禧万寿宫位于大茅峰西北丁公山南,为茅山三宫五观之一,是茅山最早建设的宫观道院,原名是南朝时期(公5元530至590年)建立的“曲林馆”( 馆即观),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
唐代贞观时,太宗为道士王法主建立“太平观”于此,宋时初改名为“崇禧观”,元延祐六年(1319年)赐名崇禧万寿宫。宫前原有照壁,壁上镶嵌“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石刻大字,旁有昭明太子读书台。
宫内原有灵官殿、章台、玉皇殿、三清殿、太元宝殿,祀春三茅真君。宫内道院有复古、威仪、四圣、葆真、三茅、天师、南极、玄坛、东华、三清、七真、三官共12房道院。因宫墙为红色,俗称红庙。
1966年建东进水库,宫址全部淹没。2016年8月28日于原址东侧占地120亩的茅山崇禧万寿宫复建工程全面峻工,举行落成典礼与神像开光活动。
复建的崇禧万寿宫集上清派法箓院、江苏人才培训中心、茅山道教书画院、茅山道教博物馆、养生谷,知道堂、抄经堂、学生夏令营、冬令营、道教婚礼、成人礼等为一体的新型文化、养生、慈善、生态道观。
德祐观:德祐观位于茅山二茅峰,专祀二茅真君茅固,为茅山三宫五观之一。
走进德祐观的的山门,便犹如走进了一所道教造像艺术的展览馆,映入眼帘的是中茅真君的侧卧造像,宽袍大袖,尽显汉服的华美与汉魏士大夫洒脱的风骨。而山门两侧供奉的四大灵官,身披盔甲,手执刀兵,怒目而立,似乎也在警示着每一位信众要心存正念。
继续向后行进便是太元宝殿,即供奉着上清派三茅祖师。三茅真君原来是出生在咸阳南关的三兄弟。大茅君茅盈,字申叔,十八岁时就弃家赴北岳恒山读老子书及《易》经, 服饵内修积六年,后面见西王母,受玉佩金铛之道、太极玄真之经,四十九岁时学成得道而归。中茅君茅固,字季伟,汉景帝时举孝廉,累迁至武威太守。三茅君茅衷,字思和,汉宣帝时迁洛阳令,后拜为五更大夫、西河太守。茅盈飞升后,两兄弟均弃官还 家,求兄于东山。茅盈乃授以延年不死之法。两兄弟修道三年,佩服九转还丹后,亦飞升成仙。
茅氏三真得道后,来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省句容之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后名茅山。齐梁陶弘景编定之《真灵位业图》,即称大茅君茅盈为“司命东岳上真卿太元真人茅君”,列上清左位;称中茅君为“句曲山真人定禄右禁师茅君”“右禁郎定禄真君中茅君”, 列太清左位和第六中位;称三茅君为“三官保命小茅君”,列第六左位。宋太宗和宋真宗、徽宗、理宗等屡有加封。茅盈被封为“上茅九天上卿司命太元妙道冲虚圣 佑真应真君”,茅固被封为“中茅地仙上真定禄右禁至道冲静德佑妙应真君”,茅衷被封为“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冲慧神佑神应真君”,总称三茅真君。
最后面,供奉着道教三清及东岳大帝。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创始者与最高尊神,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正中间的是元始天尊,他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象征着世界的原始状态;他的左边是灵宝天尊,手中捧着一个阴阳镜,象征着世界刚刚走出混沌时的状态;右边是道德天尊,手里拿着一把画有阴阳镜的扇子,象征着世界被创造最初的状态。
此处的名胜古迹有岭上“陶公(弘景)醉石”,岭南之危石名曰“钓鱼台”,积金峰上“动石”,其石一指可撼,而万夫不能移;其西名曰白云峰,峰上有“棋盘石”,峰下有“云根石”和“花石洞”。
茅山仁祐观:走近仁祐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书写着“敕赐仁祐观”的山门,白墙灰瓦,仿佛在喻示着万事万物皆由阴阳二气所生。走入山门,紧接着便是悠长的青砖漫道,蓝天、白墙、山石、草木四者本无关联,却在这山路上融为一体。那似是无心而建却又别有一番滋味的小路,却让人又一种曲径通幽便隐约步入了神仙居所的感觉。
穿过漫长的小路,便是温帅殿,供奉道教护法大神温琼元帅。《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温琼诞于后汉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因其母梦神人送以玉环,故名曰琼,字小玉。“19岁科第不中,26岁明经射策亦不中”,遂感叹一番,留下一偈:“孝悌为木,忠义为先,宽仁恕身立身无偏,便函修清净,契合真玄,若奉吾道,何忧不仙?吾随左右,呼召立前。”温琼正自郁抑光乐,忽见一条苍龙坠珠于前,拾而含之,珠滚入腹,那苍龙仍飞舞蟠曲,不肯离去。温琼扭龙为环,绕尾于 手,突然变幻得“面清,发赤,兰身猱猛,握简,游衍坐立,英毅勇猛”。并显金盟玉字曰:“有能行吾法,诵吾偈者,慈惠民物,以伐妖精,治病驱邪,吾当显 应,斯言不忘。”
东岳大帝闻其威猛,召为佑岳之神,受玉帝敕旨封为亢金大神,又封为“翼灵照武将军兵马都部署”,赐玉环一把,琼花一朵,金牌一面,金牌上 书有“无拘霄汉”四个篆字。于是温琼左手执玉环,右手执换筒,有事即可出入天门朝奏。又奉帝旨令下五岳,为岳府猛将,众神之宗,岳班之首。温琼元帅上能朝 拜金阙,正可巡察五岳,乡民既敬且畏。后36代张天师役用岳神,召之立庙封“东岳统兵天下都巡五岳上殿奏事争取罪人案玉皇殿前左元金翊灵照武雷王佑侯温元 帅”。
随后,来到了静室,静室内供奉有茅山上清派三茅祖师之一的下茅地仙至真三官保命微妙冲慧神佑神应真君。
过了静室,便是三官殿,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又称“三元”,为道教较早供祀的神灵。一说天官为唐尧,地官为虞舜,水官为大禹。道经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最后面为太元宝殿,即供奉着上清派三茅祖师。三茅真君原来是出生在咸阳南关的三兄弟。茅氏三真得道后,来句容之句曲山(今江苏省句容之茅山),掌管此山,故句曲山后名茅山。
乾元观:乾元观位于茅山东麓青龙山郁岗峰,是茅山三宫五观之一。秦时李明真人在此炼丹,古名炼丹院,后人尊李明为“玄洲真人”。南朝陶弘景居此多年,建郁洞斋室用以追思李明真人玄洲踪迹。
唐代高士李玄静居此曾建“栖真堂”,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茅山上清笫二十三代宗师朱观妙(朱自英)于此筑九层坛行法。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赐名“集虚庵”,续敕改称“乾元观”。
历史上,茅山乾元观规模宏大,殿宇重重。尤其是元代,有房屋800多间,周围古迹甚多,如“松风阁”、“宰相堂”、“雷接碑”、“洗心池”、“活死人墓”等。
但几经战乱,特别是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放火烧毁了所有殿宇。1993年11月,乾元观恢复重建,相继建成了“紫光坛”、“大罗宝殿”、“灵官殿”、“东拜殿”、“西拜殿”、“玉皇殿”。
“三茅祖师殿”、“慈航殿”、“钟鼓楼”、“斋堂”、“道教文化广场”等殿堂房屋三百多间及牌楼、台阶、御道等附属工程,占地面积300余亩。
玉晨观遗址
玉晨观:玉晨观,位于茅山三茅峰西北,古时有高辛氏人展上公,燕人郭四朝等在此修炼,晋时杨羲、许谧(一名许穆)在此造作《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梁天监十三年(514年),上清派道士潘渊文,建“朱阳馆”。
天监中陶弘景在此收集杨、许手迹,编纂《真话》、《登真隐诀》等上清经书。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为桐柏先生(王轨,字洪范)建“华阳馆”,唐玄宗因茅山上清第13代宗师李含光(玄静)而更名“紫阳观”,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敕名为“玉晨观”。原有“崇真、灵宝、天枢、紫阳、瑞像、雷平、三茅、太玄”八房道院。
明《弘治句容县志》载:“玉晨观,在雷平山北。世人称为茅山第一福地。金陵志,高辛时展上公,周时郭真人,巴陵侯,汉时杜广平、东晋杨真人、许长史,唐李玄靖、南唐王贞素,俱在此得道,梁时陶隐居于此精修为朱阳馆,唐太宗时为华阳馆,玄宗时为紫阳馆,宋大中祥符元年,改为玉晨观。”
此处的名胜古迹有:许长史(许谧)的修道住宅及炼丹井,其井二口共一水源,冬季气分寒燠,故曰“阴阳井”。观左有明代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造的“无梁殿”。观东南为“雷平山”,山前有“雷平池”,相传周朝时有雷氏养龙于此池,故名,雷平二字均由雷氏而得其名。雷平之东北称“良常山”,该山是秦始皇召李明真人埋玉壁之处。该山东侧之下有:老虎洞、三官洞、老君洞、柏枝洞。山之西侧有“降真桥”,后改名“王晨桥”。桥北有“苍龙溪”,俗呼“冷水涧”,其涧水漱石出,坚润如玉,故称“茅山石”。
玉晨观后毁于战乱,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观,已荡然无存。
白云观:白云观,位于茅山白云峰下。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虚静真人王景温自华阳知宫退居于此,于茅山白云峰下建一观,以山取名“白云崇福观”,简称白云观,现道观尽毁,遗迹尚存。
此处的名胜古迹有观侧 “卧龙树”,观南“狮子山”,山之西南“蟒蛇洞”,相传此洞出现过巨蟒,后被明代刘伯温所治。洞之西北曰“西园”,此处有“海眼泉”。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