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为什么不按照甄士隐的建议,选黄道吉日启程去赶考?
因为贾雨村功利心切,急不可待。更重要的,贾雨村已经预料到甄士隐在第二天会“写两封荐书与雨村带至神都,使雨村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了。
咦?推荐他认识当官的朋友、可以免费住宿,这不是好事吗?为什么贾雨村料到这个,就会提前出发、拒绝甄士隐的推荐?这可就说来话长了。先得说说甄士隐是个什么样的人。
甄士隐是个乡宦。什么是“乡宦”?读古代小说不多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实说来也简单,乡宦就是退了职的官员、曾做过官又回到家乡的人。因为有做官的经历,所以甄士隐有几个“仕宦之家”的朋友,可以推荐给贾雨村。
但甄士隐已经离开官场了,而且“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所以“年纪半百”就不想着再入仕途了——《红楼梦》里的官场好像没有强制退休年龄,秦可卿的父亲“年近七十”还在“现任营缮郎”呢。
甄士隐是古道热肠的那种人,送给贾雨村银子衣服,给他写荐书,想必都是出于一片赤诚。但是贾雨村这么势利的人,当然不会相信有什么“古道热肠”、不求回报。在他的理解里,甄士隐给他银子棉衣,就是一种投资:现在用五十两银子和两套衣裳,换取贾雨村的人情债,以后可以永远以恩人自居,可以不断地向贾雨村提出要求。
甄士隐已经不能再给他帮助了(除了有钱。但发达后的贾雨村,还会缺这点儿小钱吗?)。只要俩人以后来有联络,甄士隐就是索取的一方。虽然不知道甄士隐会向自己提出什么要求(他不相信对方会不提要求),但对于一个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人,贾雨村是一点也不愿付出回报的。
而一旦接受了甄士隐的荐书,和他从前的朋友相识,就难免保持联系,甄士隐就可以按图索骥找到自己。
贾雨村必须匆匆离开,避免接受甄士隐的荐书、或者其他联络方式,斩断与甄士隐的一切联系。换言之,他要彻底赖掉欠下甄士隐的人情债。
不光从行动上,贾雨村要彻底从心理上赖掉这笔人情债——否则的话,在接受银衣之赠后,他不会“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
对比后来,贾雨村得到林如海的推荐,“谢不释口”“又谢了林如海”“唯唯听命”;得到贾政的帮助、以后常常来往、还每次都请见宝玉来讨好贾政。一样的受惠于人,反应却如此不同,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施惠者的身份地位不同:林如海与贾政是达官显宦,贾雨村救助他们的地方还多呢。
势利之情,溢于言表。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