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自蓟北归》:敢问路在何方?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闰三月,唐军被契丹击败。诗人高适听闻这则消息后,久久不能释怀,感慨于报国无门,心有所感,写下了《自蓟北归》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我策马奔驰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诗人驱马奔驰在蓟北边塞之地,入眼尽是独具边塞特色的景致,苍青色的天色,连绵的土黄色群山,凛冽的北风呼啸而过,苍茫天地下,只有一人一骑而已。这时,迎着北风,诗人的坐骑发出阵阵悲鸣,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苍茫天地,何处安放这份愁绪呢?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看到胡天豁然大开。诗人在山谷间骑行,迎着北风,向远方眺望,谷口远远在望,光明就在前方。当诗人骑出谷口,顿觉天地宽广,可是心情并没有因此而舒展。因为,在这苍茫天地间,他默然独骑,却看不到前路。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五位将军已率军深入敌境;而前军将士只有一半生还。归去,并不是诗人的选择,他念兹在兹的,是遥远的边关,希望能够随军出征,在一刀一枪,运筹帷幄之间建立功业。可是啊,诗人眼看着大军出征,眼看着前军将士只有一半生还,遭遇如此大败,怎能不令人心痛?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谁会怜悯我这样的失意之人呢?佩带着长剑独自归来。诗人的全部希望落了空,没有人赏识他的才华,没有人给他提供一次机会,只能满怀失意怅然独自北归。于是,他化用“长剑归来”的典故,感慨人生的不得意,而这些年来,书剑苍茫,不知何时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建立辉煌功业。
远方有多远?诗人不知道答案,或许,对他来说,远方永远在路上。于是,一旦踏上了旅途,就只能向前,可是前方有没有他要追寻的理想?他也不知道,只好一遍期待,一边失望。
- 0000
- 0000
- 0000
-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