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像大人物一样思考
1006800000054

第54章 如何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1)

第九章第三节如何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 (1)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紧凑表示思考对象的前后联系,说话中频繁出现“然后”、“接下来”、“还有”这类词的人,其思绪紧凑,很有连贯性。与这类人谈话、聊天,会相当地轻松、愉快。另一方面,与这类人交往,也较容易建立亲密关系。

“但是”、“可是”、“然而”等,这种连接词,不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更表示思路的转折,常用这类词的人思考能力都比较强,在说明一个现象或观点的同时,还考虑到了相反的情况和论据,大脑中经常检查着各种思绪,从而整理有序,因此可谓是聪明和理论性较强的表现。也许你注意过,某些大人物经常在开会或演讲时,出现“但是”或“呃……”这类口头禅,有些人甚至因此而受封了“但是”的绰号。的确,如果一个人说话中重复出现几次“但是”,即表示他的思路已经打了好几个转,一般听众很难跟上去整理自己的思绪,不知不觉中就会顺应他的语言模式去思考,从而接受他的结论,因此可以说,他是容易控制听众的人。与这类人交往或听他谈话时,要随时注意不要滑入他语言的深渊。

此外,还有“果然”、“毕竟”等思考语,它们不是连接词,但表示思考中产生了新的概念,或重新确立了某种固有概念。当一位政治家经常以这类词作为口头禅时,通常表示其意志坚定、性格强硬,他会毫不动摇地贯彻自己的意见。与这种强硬的态度相反,是慎重选用逻辑且尊重对方意见的方式,抱这种态度的人,经常使用的口头禅“呃……”“我认为……”或“我想……”等等,这种人说话总是细声细气,断断续续,经常用“呃”、“啊”、“唔”等感叹词来寻找和应接下面的话,表示该人缺乏信心,不敢谈出主见。

掌握适当的说话节奏

会说话与不会说话,不仅是人与生俱来的气质,而且在平日与人交往的锻炼中也可形成。速度是说话语气的特征之一,说话速度快的人多半伶俐而能言善辩,说话慢的人多半比较迟钝而木讷。

语言沟通着重研究异常的说话速度与深层心理的关系。因为,说话速度确实体现了人的伶俐与迟钝,但当人有烦恼或恐惧时,说话速度必然加快。比如,平时能说善辩的人突然变成口吃;或者,平日说话不得要领的人突然说得头头是道,这就要注意,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引起他们心理上的重大变化。

一般人对于自己不满或怀有敌意的人,因为平时不愿交往,说话速度都会不自觉地放慢,甚至让人感到好像不大会说话。相反,当有人心怀愧意或想要说谎,说话的速度往往会快得吓人,特别是想取得对方谅解时,不仅速度加快,还会找些话题以拉近关系。因为一般人在深层心理有烦恼不安或恐惧等情感时,说话速度都会快得异乎寻常,以此自欺欺人,缓和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但是,由于没有冷静的思考,因此,即便说得滔滔不绝,内容却空泛无物。倘若对方是个感情细腻的人,必定可以看透他内心很不平静。

当人充满信心时,说话必然有明显的抑扬顿挫感,反之,说话必定缓慢而无节奏。刻意的抑扬顿挫大多出自自我表现欲。拿破仑?希尔研究发现,在各种方言中,都有各具特色的节奏感,有格外的抑扬顿挫的方式。

如果说话抑扬顿挫的人是出自于一种习惯,那就无从看出该人的深层心理。但事实上,有很多人在说话时往往是刻意做出抑扬顿挫感,目的就是要吸引他人的注意。换句话说,这种人自我表现欲强烈,并以说话抑扬顿挫的形态表现出来。

一般说来,当一个人理直气壮的时候,说话必然有节奏感,相反,没有自信、心怀鬼胎的人说话则慢慢吞吞而无节奏。比如,有些喜欢搬弄是非的人经常走到别人的身边去说悄悄话。开始时总是讨好地说:“我现在偷偷地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接着,就阴阳怪气地数落别人的缺点或错误,其实,这种人内心正期待着自己的悄悄话能流传开来。

一个话题的展开,也应该是分层次和节奏的,如果一个话题总是一个劲地往下说,不作任何停顿,谈很久才能告一段落,这种人心中必有某种不安,是害怕别人从他话中挖掘问题,却又装出一副很权威的样子。相反地,有的人总是很快地轻易下结论,也是害怕别人反驳,故意给人制造一种“没有其他结论”的印象。

还有一种人,拖泥带水说了半天,不肯明确下结论,而在说话快结束时,常爱加上诸如“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不可一概而论”等类话,这是不敢言责、自负的表现。因说话受过什么挫折或教训的人,都会有这种怕负责任的心理。当然,也有人是诚心避免片面武断的后果,但如果经常这样做,那也同样是说话不负责任的表现。

通过说话速度的快慢,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心理的变化,我们细心观察身边的这类人和事,并根据这种变化与他们交往,将对我们的交际带来许多好处。

控制声调

声调也是语气的特征之一。人的思想处于激动状态时,声调往往会提高。某位作曲家曾在一份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要提出与对方相反的意见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音量。”的确,这是常见的现象,人们在坚持自己的意见时,都想提高自己的声调来压制对方,而且音量也会随之增大。

声音的频率较高乃是幼儿的特色,被认为是任性的形态之一。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音频会越来越低,因为人的精神成长机制,具有抑制性的心理功能。换句话说,如果成人的声调突然提高,此人的深层心理一定是回到了幼年期,即已无法控制自己的任性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别人对他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比如,在一个有男性和女性同时参加的座谈会上,一位出席者似乎说了一些批评女性的话,突然有位女性站起来,以十分刺耳的声音反抗他说的话,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会场的气氛已完全无法沟通。这位女性当时说话的音调,可以说是精神未成熟的象征。

成年人在哪种情况下容易失控而提高声调呢?当他受了什么打击或委屈,或遇到了什么值得高兴的事要向朋友讲述时,他容易提高声调。

因此,与易提高声调的人交往,最好的办法是防患于未然,不要说过激的话影响他的情绪。当他或她处于过激情绪时,多用安慰,停止争执,让一切变得平静将是最好的办法。

掌握说话的时机

说话除了要注意适当场合,还要适时。

说话要注意适当的场合,即指我们说话时要观察周围的环境。因此,选择适当的地方说适当的话,才能真正显示出语言的魅力。在什么地方说什么话,显露一个人口才的完善,说话注意所处环境是重要的一面。比如,你处在朋友的结婚场所中,为了使场面热烈充满刺激,你当然可以说些俏皮话,开开新郎新娘的玩笑,这些都无伤大雅,甚至会引来喝彩声。但是如果过了几年,即使还是在朋友家里,你对朋友的妻子说这些在结婚场面上才开的玩笑,你一定会引起听者的恼怒,说不定会把你赶出去。

另外,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不论多么精彩,如果时机掌握不好,也无法达到说话的目的。因为听者的内心,往往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要对方愿意听你的话,或者接受你的观点,都应当选择适当的时机。这就有如一个参赛的棒球运动员,虽然有良好的技艺、强健的体魄,但是他没有抓住击球的“决定性的瞬间”。

所以,时间对你非常宝贵,但时机才是“决定性的瞬间”。怎样才能判断准确并咬住时机,并没有一定的规则,主要是看对话的具体情况,凭你的经验和感觉而定。

交际场合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人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十分健谈;而有的人即使坐了半天,也无从插话,找不到话题,这里就存在一个“切入”话题时机的问题。

讲话要及时“切入”话题,首先必须找到双方共同关心的基本点。只有找到了这一点,话题才能从这一点展开,并逐步深入,直至达到你的目的地。

切入话题不但要找到可供二人交谈的共同点,还要考虑什么时候最好,若时机选择得不适宜,则极易得到相反效果。

在讨论会上,要是先发言,虽然可以给听众心中造成先入为主的印象,但因过早,气氛还较沉闷,人们尚未适应而不愿随便开口;若是最后发言,虽可进行归纳整理,井井有条,或针对别人的漏洞,发表更为完善的意见,但因太晚,人们都已感到疲倦,想尽快结束而不愿再拖延时间,也就不想再听了。据此,人们经过研究指出:切入话题的时间最好是在两三个人谈完之后,这样可以产生最佳的效果。这时候,会场上已经有了比较活跃的气氛,你所提出的想法也比较容易引起关注。

另外,当你准备说服别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在对方心情比较平和的时候进行,因为这时候的他比较听得进去,情绪波动不会很大。如果对方心情不好或身体较疲倦时,是没有什么心情来听你讲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