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唐朝当道士
10146000000001

第1章 :上元佳节

东方的天空已经露出了鱼肚白,深蓝色的天幕中,那轮黄澄澄的月儿,却还依依不舍地照耀着大唐的西京长安。

随着直通明德,金光,春明等东西南北各城门的街鼓声节奏分明地响起,还沐浴在夜色中的长安城便如同煮沸了的锅,突然间就热闹了起来。各个里坊的坊正们麻溜地打开了坊门,早就等候在坊门口的老百姓便像潮水般地涌到了长安城三十八条主干街道上。

大唐景龙四年的上元节庆,便随着这街鼓声和人流拉开了帷幕。

位于长安城南部,紧挨着朱雀大街的崇业坊,自街鼓声响起之后就变得热闹非凡。第一批涌进来的是商贩们,几乎是奔跑着涌入坊内,迅速占据着有利的位置。商贩的摊位都还没有安置妥当,一股股的人潮便从坊门里涌了进来,直奔坊中央的玄都观。

站在玄都观的大门旁,看着这拥挤的人潮,李璐突然有了一种错觉,仿佛自己并没有穿越,还是当初京华大学的高材生一样。因为眼前的这情景,真的是像极了京华大学图书馆里占座的情景。

想起了京华大学占座的往事,李璐就感觉到内心一阵酸楚。这算什么事儿?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国内第一学府京华大学历史系的学霸,就因为早起占座的时候,睡眼朦胧地走进了一扇不明所以的时空之门,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来到了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而且还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道士。

来到唐朝已经一个月了,光荣地成为一名道士也已经有二十八天了,可是身着这身道士服,李璐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若不是因为今天是上元节,尹从法师要求观里所有道士都要着工作服上岗,而且特意嘱咐了李璐,今天要有贵客登门,让他负责接待,李璐是说什么都不会将这身怎么看怎么别捏的道士服穿在身上的。

悲哀啊悲哀,眼瞅着身上宽大的道袍,再抖抖手里马尾巴一样的拂尘,李璐都不忍心再看自己这样的形象。辛亏是穿越到了唐朝,大学时代的几个损友都不在身边,若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现在的这副尊容,不知道会笑成什么样子。若不是学过历史尚且知道道士们不忌婚俗,李璐真有一种拔了拂尘上的毛当绳子上吊的冲动。

不过现实很快就让李璐又恢复了活下去的勇气,因为这时候李璐发现距离不远的地方,几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孩子,这时候正冲着自己指指点点轻笑着什么,当李璐转过头去的时候,她们便都又脸儿一红,不敢再看他了。

留下了一个自认为超越罗嘉良的微笑,李璐轻轻地转过头来,继续保持着自己高人弟子道貌岸然的样子,深藏功与名。

被美女注视在哪个年代都是一个让人高兴的事情,李璐的心情现在就瞬间变得好了起来。想当年自己在京华大学的时候那也是校草级的人物,虽然现在的这身道袍的美观性实在是不敢恭维,可是毕竟底版就好,再差的衣服穿在身上也难掩帅哥的本色。再加上这唐朝这道士的身份地位本就高,自己又有高人弟子的身份,整个儿就一高富帅啊!

想到这里李璐又想起了自己那素未谋面的高人师傅西华法师成玄英,心里又是一阵不安起来。不过再仔细一想也倒释然了,反正自己是西华法师成玄英高徒的事情,都是玄都观的道士们自己说的,李璐也从来没有承认过,就是以后揭穿了西洋镜,李璐也完全可以完全推卸清楚责任。

反正当初为了解释自己的身份来历,李璐只是信口开河地说是从小便在东海之滨跟着师傅修道,对于师傅的名讳也完全推说不知。是这些玄都观的道士根据自己的描述硬要说成玄英就是自己师傅的,还说什么非西华法师不能有如此高徒的话来,硬给自己瞎编乱凑出来这么个高人师傅来。

再说了成玄英虽然在道教界名头响亮,但是李璐从后世的史料中却知晓,这位西华法师在五十多年前就隐居在了郁州云台山,从此再无音讯。按照年龄来说都已经一百岁了,现在是死是活都说不上呢,说不定早就羽化登仙了,自己的担心说起来是有点多余了。

叹了一口气,李璐不得不收回了思绪,眼前喧闹的情景已经让他无法再静下心来想那些事情了。时辰虽然已到,但是玄都观的大门还没有开启,门前广场上聚集的人已经越来越多,场面就有些混乱了。

好在唐朝老百姓的素质较后世的大学生还要高点,与后世大学里占座时你拥我抢的情形不一样,这时候玄都观门前虽然人很多,但是强行插队的并不多见,或许是来进香求福,对神明都怀着一种崇敬的态度吧。偶然有那么几个不遵守纪律的,用不着知客的道士们上前,四周老百姓的吐沫就能淹死他们。

倒是玄都观门前的广场上这时候乱糟糟的一团,一个个摆着神像、符咒、历书以及阴阳杂说、占梦相宅、九宫五纬一类书、画的摊子,把广场上能利用的空间都占了个遍,加上众多的香客,挤得连插一根针的空隙处也没有了。知客道士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这些商贩们身上,随时防止因为拥挤或者是买卖不公会引起什么纠纷来。

若是往年,其实也倒不必要这般紧张,因为今年上元佳节,是要有一位贵人前来玄都观进香,所以全观上下都提高了十二分的警惕,生怕着出了点什么乱子,惊扰了贵客那就不好看了。

满头银丝的玄都观现任观主尹从法师一早就穿戴的整整齐齐,这时候正站在玄都观的侧门后踮着脚张望着,天色已经越来越亮了,坊门口还不见那贵客的仪仗,尹从法师的心情也愈发的急躁起来。开观门的时辰已经到了,排队的香客已经有点骚动,但是尹从法师却打定了主意,这时候还不能打开观门,再怎么说,这上元节的第一炷香,说什么也要留给这位贵人的。

尹从法师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从小就在观中长大,见识过太宗爷贞观时期四夷来拜的盛况,更是经历过武周时期门可罗雀的衰败。中宗皇帝二度登基以来,自高宗后期佛昌道衰的局面总算稍有好转,可是眼前的玄都观,虽然香客比之前几年增加了数倍,但是比起贞观时期的盛景,那还是差了太多,比之城里的那几处佛寺也是相去甚远。

更重要的是有唐一朝,皇室以老子后人自居,高祖太宗年间,每年的上元佳节都要遣皇室重员来玄都观进香,圣眷之隆,佛儒两家无出其右。可是自从先武太后革唐鼎、自立女帝之后,玄都观的这种超然地位便一去不返,不要说是皇室重臣,就连有点有品级的官儿,都很少有到观里来的了。这些年虽然香客日多,但是大多都是些普通老百姓,所以尹从法师对这次贵客进香的事情,显得尤为重视,早早就安排了下去,这一次就连西华法师的弟子,都特意请了出来在门口迎接贵客。

尹从法师的眼神这时候不由得望向了正在观门左边立着的李璐,又是一阵地欣慰。虽然和这个年轻人接触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尹从法师已经固执地认为,日后道教的振兴重任,必然会落到这个年轻人的身上。这倒不是尹从法师随便臆测的,仅仅是初次见面时,李璐那番“有天者贵,有地者富,有人者寿”的理论,就已经使得他叹服不已了。道家是非常重视悟性的,就凭着这一点,他就有理由相信只要是假以时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肯定会成为他师傅成玄英一般的存在。

天色更明了点,广场上的聒噪声也更大了点,尹从法师分明已经看到排队的香客有人已经表现出了不耐烦的样子,知客的几个徒弟这时候也已经下了台阶,亲自去维持秩序了。催促要开观门的声音已经都传到了他的耳边,尹从法师不禁将脚尖又踮起来了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尹从法师望眼欲穿的时候,目光的尽头,总算是看到了希望:里坊门口,似乎有类似王驾仪仗的东西晃了一下。

尹从法师的心跳骤然快了许多,赶紧眨巴眨巴眼睛,想看得更清楚一点,可是无奈离得实在有点远了,天色又不是太亮,就晃了那么一下就再也没动静了。

就在尹从法师有点失望地放下脚尖的时候,四盏精绢垂穗大灯笼忽然间从里坊门外闪了进来,由四个佩剑武士提在手中,四人中间,一个头戴紫绫冠、身穿圆领紫袍、腰扎金带的年轻公子,正在大步流星地向玄都观走来。

尹从法师这时候正垂着头思考着什么,知客的师兄们也在门前费力地维持着秩序,谁都没有看到坊门外走来的这一行五人。只有站在玄都观门口台阶上的李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迎面走来的年轻公子,在人群中犹如黑夜里的启明星一般的耀眼,两个人的目光,穿过众香客的头顶,一下子交汇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