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唐朝当道士
10146000000021

第21章 :大朝会(五)

宗楚客的这番奏对,让所有人都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他推玄都观究竟目的何在?就连唐休璟和韦巨源等人,这时候也不知道宗楚客此举何意?但是对于宗楚客口中的李璐,这个西华法师成玄英的高徒,却又充满了期待。

不过宗楚客也没有让大家等的太久,就在皇帝和众朝臣都眼巴巴地听着,想要更多地了解一下成玄英弟子的情况时,宗楚客对李璐的介绍却戛然而止,而是提出了一个听起来匪夷所思的建议,长安城的佛门和道门,来一场论战,主角就是成玄英的弟子李璐和这个惠范和尚。

“妙极,妙极,宗卿此议甚好,这佛门有惠范禅师,道门又出了个西华法师的高徒,来一场论战是再好不过的了。”宗楚客的建议甫一提出,众臣都在心里评估事情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而御座上的中宗皇帝,就已经先拍手赞成了宗楚客的提议。

不论是宗楚客提到的成玄英弟子李璐,还是刚才黄门侍郎所奏的高僧惠范,都已经成功地激起了中宗的兴趣。此时的中宗,内心确实还在比较着两人的高下,宗楚客恰到好处地提出了论战的建议,实在是甚得中宗之心。

而且有唐一代,佛道论战也很有渊源,尤其是高祖、太宗年间,围绕着佛、道的地位问题,佛门和道门之间就有过数次规模很大的辩论,史书上都有详细的记载。高宗和武后时期,由于崇佛抑道的政策使然,道门逐渐式微,这样的论战就再没有进行过,今岁上元佳节,道门和佛门同显祥瑞,中宗就起了这佛门和道门论战之心。

宗楚客的这个建议事先毫无征兆,而且甫一出口就得到了中宗的支持,等到朝堂上的大臣反应过来的时候,中宗已经开口同意了。这种情况下若是再让皇帝收回成命,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再说佛门道门论战这件事情,对于朝堂之上的各方利益,表面上看起来也没有多大影响,所以并没有激起朝臣的反对,而且大家也都乐得看场热闹,所以宗楚客的这项奏议也就顺利通过了,中宗当庭下诏,着礼部筹备这次佛道论战。

定下来了佛道论战的事情,大朝会也已经开了近两个时辰了,御座之上的中宗皇帝早已经饥肠辘辘。刚才六部奏事时,中宗就已经显得有点不耐烦,后面黄门侍郎和宗楚客奏祥瑞,中宗虽然听得兴致勃勃,但忍不住地伸手抚肚,吐舌舔唇。

皇帝的神情举止,早就被离御案最近的执事内使窥在眼中。见这时候宗相总算是奏完了,这个极善察言观色的青年宦官,早就做好了准备,抢先一步宣布了退朝。

随着内使的一声呼告,两阁上响起了象征散朝的三声鼓声,紧接着,鼓乐在含元殿的殿东悠扬、明快地响起,中宗皇帝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身子,在宫娥内侍簇拥下睿宗离开御座,走下丹墀,等在了一旁。这时候宫娥也撤去了韦后的帐幔,簇拥着大唐天后来到了中宗身边,在殿上群臣的跪送中,帝后携手登上銮舆,向东序门返驾**。

朝堂上的众臣,有的这才悄悄舒舒已经有些麻木的腰、腿,有的用袖口拭拭额上的汗珠,但是谁人都没有擅自先动。宗楚客和唐休璟、韦巨源、肖至忠、岑羲等人率先起身,躬身立于殿檐下,先送相王和一干亲王下殿。

待得送走了这些王公贵族,宗楚客身为大唐的总宰,本应是这时候第一个下殿的,而此时宗楚客却返过了身子,反倒是朝着众臣堆里走去。

百官们先是一惊,进而像是想到了什么,纷纷闪开了一条路,只看着宗楚客朝着言官堆里的崔琬走去。

含元殿上的气氛,也骤然间降到了冰点,百官们的心里这时候纷纷在猜测,接下来宗楚客不知道会如何收拾崔琬。毕竟刚刚结束的朝会之上,这崔琬可是将宗楚客得罪了个透,虽然有中宗做和事老,但是百官们心中却知,宗楚客的心眼,却绝对没有他的宰相的派头那么大。

此时的崔琬,却正背对着殿门,和身边的同僚不知道在聊些什么,根本就没看到走过来的宗楚客。待到感觉到周围的气氛已经很不对劲时,猛一转头,却看到宗楚客已经来到了身边,这时候正瞪着眼睛看着他。

崔琬的心里也是猛然一惊,虽说中宗朝堂之上亲自拉着他和宗楚客的手,让两人结为兄弟,并且告诫宗楚客不要为难自己。但他和宗楚客同殿为臣,自然熟悉这位总宰的性格,知道他肯定会暗中报复自己,可是没想到这报复也来得太快些了吧?

转念一想,这中宗的御驾都还没有走远,朝臣百官都在见证,这宗楚客就是要报复自己,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要不他就是胆子也太肥了,公然连中宗的话都不听了。

所以这时候崔琬也就壮了胆子,并没有后退,反倒是迎上前去一步,拱手拜到:“原来是宗相,不知有何指教?”

宗楚客此来确实不是找崔琬麻烦的,就是心里把他恨的牙痒痒,但宗楚客也不会傻到现在找崔琬的麻烦。相反,他回过头来找崔琬,还倒是想在百官面前做出一副和崔琬既往不咎的样子。

放在以前,这断然不是他宗楚客的做派,但是最近发生的这些事,已经让宗楚客深深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所以为人做事不自觉间就低调了很多。

尤其是最近韦后似乎对自己也有点意见,先是专宠杨均和马秦客两个面首,处处为他们撑腰,数次羞辱自己这位大唐总宰。后又在得知李隆基赴玄都观进香之后,直接否决自己要打压道门的意见,而且派了惠范和尚在灯会上赐福这件事也根本没和自己通气。再就是今日朝堂之上,黄门侍郎大肆吹捧惠范,不用想都是韦后示意的,而且韦后还亲自在中宗面前为这个秃驴说好话,摆足了是要力推惠范了,这更让宗楚客感觉到了深深地危机。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宗楚客意识到必须要为自己留条后路了,以前的时候仗着韦后的宠信无所顾忌,却没有想到有一天一旦失去了韦后这个靠山,自己却又如何在朝堂之上混下去。

所以在朝堂之上,宗楚客已经想好了对策,推出李璐,不让惠范那么容易地就得宠,这是他宗楚客的第一步。现在来交好崔琬,显示他的忠君宽容之心,这是他的第二步。至于第三步,宗楚客却要打算搞出点什么事来,让韦后真正感觉离不开自己。

不过交好崔琬,并不是就意味着要讨好崔琬,对于这些又臭又硬的言官的性子,宗楚客心里十分清楚。这崔琬虽说朝堂之上答应了中宗和自己结为兄弟,但是内心肯定不会视自己为兄长,多半对自己还是看不起。宗楚客就想在百官故意试探一下,激的崔琬露出本意,日后要是对崔琬动手,也好以此为由,说崔琬早有抗旨之意。

所以见崔琬向自己拱拜,宗楚客也拱手还礼,笑嘻嘻地说道:“贤弟,今日奉陛下之命,我等二人结为兄弟,虽是君命,但总感觉缺了点仪式。为兄我痴长几岁,就想先请贤弟过府一叙,为兄设下香案,咱们昭告天地,正式行那结义之礼,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对于宗楚客其人,崔琬素来无好感,知晓他通敌受贿之事后,更是对其深恶痛绝。今日朝堂之上,中宗执意要让二人结为兄弟,君命难违,崔琬只好勉为答应。但若现在要他和宗楚客正式行结义之礼,崔琬却万万不想。

只见崔琬脸色一变,正色说道:“承蒙宗相抬举,但是崔琬自知位卑人轻,所以不敢高攀宗相,结义之事,我看就免了吧。”

听得崔琬果然上当,宗楚客心中暗喜,有了崔琬的这句话,日后自己中宗真要是怪自己报复崔琬,大可搬出这句话来,说明非自己不尊圣命,而是崔琬目中无人。

目的已经达到,宗楚客也不愿多说,当下拂袖而去。

虽然有这样的小插曲,但是比起朝堂上的剑拔弩张来,这可是轻了很多,所以百官们也没在意,纷纷随着宗楚客的步伐散去。

含元殿前,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景龙四年的第一次大朝会,就这样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