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唐朝当道士
10146000000020

第20章 :大朝会(四)

崔琬参劾宗楚客的这件事,就这样被中宗皇帝稀里糊涂地和了稀泥,不过中宗皇帝倒也不是完全糊涂,拉着两人手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提醒宗楚客要多多照顾崔琬,并且说崔琬要有什么事情,肯定拿宗楚客是问。

虽然是一句看似玩笑的话,但就是这句话可保全了崔琬一命,宗楚客原本想着要好好找个机会收拾崔琬的,这时候听完中宗的话也不敢再轻举妄动了。

崔琬弹劾宗楚客的这件事情就此揭过,朝堂上诸臣见帝后心情都不错,也都变得活泛起来了。继崔琬之后,执事内使刚一宣告,就有大臣出班奏事。

先是韦巨源上奏年庆期间中书省署理诸事,这本是总宰宗楚客要奏之事,可是刚才出了崔琬的这么一档子事,宗楚客使了个眼色,韦巨源便替他上奏。

反正说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至于灾州灾县雪片般飞来的告急文书,还有各藩属国背信弃义,现在仅有太宗时十分之二、三之藩属国备薄贡来朝之事,韦巨源当然不会在大朝会上说出来。

中书省奏报完毕之后,六部尚书也纷纷出列,依次介绍了本部情况。韦巨源之前已经定下了调子,所以六部在奏事时,自然不敢多说困难,依旧是竭力地烘托着盛世气氛。

听得国富民强,四海升平,御座之上的中宗皇帝,也忍不住地欣欣然起来了,微笑着听着宰相尚书们的奏报,不时地点点头,轻捋一下本就稀疏的胡须,感觉十分受用。

待得六部尚书奏完,按理说是要该大理寺,鸿胪寺出班奏事了,不过中宗皇帝向来对那司法和外交并不感兴趣,今日恰逢他心情较好,更是不愿再听这些添堵之事,所以不待大理、鸿胪二卿出列,中宗皇帝便抢先点名了。

“黄门侍郎何在?今岁上元佳节,各地可有何祥瑞之事?”

黄门侍郎早就拟好了奏章,朝会开始之后,见气氛有点紧张,宰相和尚书们都没有发话,他自然也不敢造次。这时候听得中宗相诏,赶忙踏出班列,持芴行揖,展开了早就拟好的奏章,敞亮了嗓子奏道:

“定州之境有赤脚大仙显圣;虔州山野之地,有乡民目睹凤凰来仪;凉州之辈,戈壁沙漠之地,祥云齐聚……”

这黄门侍郎的声音本就好听,这时候奏这祥瑞之时,更是眉飞色舞,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听得中宗皇帝兴趣盎然,却也有朝臣暗自摇头。

不知道大唐哪里有这么多的祥瑞,反正这黄门侍郎奏报的时间,却足足过去了小半个时辰,临到最后的时候,黄门侍郎口风一转,却又说起了长安城里昨天的那两桩事情来。

“今朝政通人和,国泰民安,不仅天下四方祥瑞不断,就是昨日在这西京城中,却也降临了两件天大的祥瑞。”黄门侍郎特意留下了这两件事情当他今日奏报的压轴好戏,这时候见中宗的心情好高兴,也就瞅机会要奏报这两件事情了。

“哦?”中宗饶有兴趣地低语一声,然后忍不住地又往惨紫帐那边看了一眼,看见韦后这时候也向自己投来了期盼的眼神,中宗皇帝心情顿时大好,转头就冲着黄门侍郎问道:“这长安城到底显何祥瑞,快快奏来。”

黄门侍郎虽然知道中宗皇帝每次大朝会都好听这祥瑞之事,但是像今天这样如此心急,黄门侍郎还是第一次见到。

“启禀陛下,先是今天清晨,这玄都观内居然上演了太上玄元皇帝显圣的一幕,数千名信徒亲眼所见。玄都观也在下午时分澄清,太上玄元皇帝显圣确有其事,并将定于下月十五,太上玄元皇帝诞辰之日,召集天下道门齐聚玄都观,为玄元皇帝共庆圣诞。“黄门侍郎奏完玄都观的事情之后,短暂地停了一下,就是想要听听中宗对这件事的看法,好随时调整下一件祥瑞的奏对策略。

“好,好。“听完玄都观太上玄元皇帝显圣之事后,中宗龙颜大悦,连说了两个好字。黄门侍郎一见,放心了很多,紧接着又奏道:”上元节灯会,佛门在东市赐福,惠范禅师无边法力,居然招来千手观音下凡,为民赐福,实乃千载难逢之盛景。“

“居然有这等奇人?”中宗对黄门侍郎所奏惠范之事,十分好奇,忍不住地又问道。

“陛下,这惠范禅师是西京有名的高僧,朝拜过天下所有寺庙,拜访过很多得道活佛,修炼了一身极高的佛法本领,据说已经二百多岁高龄,但身体健硕,面貌如二十来岁的郎君,真是个活佛般的存在呢。”黄门侍郎还没有答话,惨紫帐内的韦后却抢先说话了,不过这等奏祥瑞之事,本就不是什么军国大事,韦后和中宗伉俪情深,这时候解释一下倒也无妨。

“这倒真是位高僧了。”听完韦后的介绍,中宗内心产生了要结交拜见惠范的念头,尤其是韦后那句“据说已经二百多岁高龄”,更让中宗神往。长生不死啊,这是多少君王梦寐以求的事情,中宗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多少作为,但是在这方面,却丝毫不次于别的君王。

中宗接下来又饶有兴趣地向黄门侍郎询问起了惠范的事情,朝堂之上的众臣,虽然大多数对此事毫无兴趣,但是这时候也只得乖乖竖着耳朵听着。

隐在惨紫帐后的韦后一直注意观察着中宗的表情,见他对惠范兴致很高,韦后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一半,中宗皇帝已经对这惠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一步,只要自己创造了机会让中宗和惠范相见,以惠范那巧舌如簧的本事,不愁忽悠不了中宗。

到那个时候,自己身边也多了一个得力助手啊,韦后心里想着,透过惨紫帐又看了一眼立在班首的宗楚客,一丝极不易察觉的厌恶之情,在凤目中一闪而过。

今天崔琬参劾宗楚客这事情,韦后虽然在关键时候帮了宗楚客一把,但是在心里,对宗楚客的失望之情却更浓了。身为大唐右相,朝堂之上立于群臣班首,却连自己的屁股都擦不干净,让一个监察御史揪住了这么大的辫子,险些就要置他于万劫不复之地,就这样的表现,实在不能令人放心。所以韦后才不得不另辟蹊径,要推出惠范和尚了。

韦后的这点心思,朝堂之上的众臣可能没有察觉,但身为第一心腹的宗楚客,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危机。今日这韦后,明显是在中宗面前力推惠范,再联想到昨晚长安东市的赐福,自己居然压根就不知道,宗楚客的心里,又一次不淡定了起来。

杨均和马秦客两个人就已经够让宗楚客头疼了,不过好在这两个家伙都是空有一副臭皮囊,并没有多少真本事,好多事情韦后还得靠着自己,所以对宗楚客的威胁并不很大。

可惠范这秃驴却不一样,虽然是个和尚,但是见识智谋并不输于他这个宰相,若是让他真正取得了中宗的信任,自己在韦后心目中的地位,那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不行,绝对不能坐以待毙!宗楚客终于下定了决心,即使这次得罪了韦后,也要在惠范得宠这条路上布置点障碍,就在这时,宗楚客的脑子里突然又闪过了一个人名,让他眼前顿时一亮,心中也有了一个主意。

于是黄门侍郎奏完祥瑞之后,宗楚客这位大唐总宰,奏报中书省诸事时没有出班,这时候却踏出班列,补充起了黄门侍郎所奏。

可是任谁都没有想到,宗楚客所补充之事,居然是玄都观太上玄显圣之事,原本应当对此事讳莫如深的宗楚客,现在居然在绘声绘色的说太上玄元皇帝显圣,比之黄门侍郎刚才所讲惠范赐福还要精彩几分。

听得中宗兴致勃勃,听得韦后娥眉紧蹙,听得众臣百官云里雾里,而此时的宗楚客,丝毫不顾众人的目光,说到精彩之处,话锋一转,直接切入了正题,说起了玄都观里新来了一位道士,居然是西华法师成玄英的关门弟子。

有了之前的铺垫,宗楚客此时说出李璐,成功地激起了中宗皇帝的好奇,就连群臣百官,这时候听见李璐居然是成玄英的弟子,对这个年轻道士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竟唐朝以道立国,西华法师在初唐道门闯下了那么大的名头,虽然隐居多年,但是江湖上依旧流传着他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