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假太监
10247100000026

第26章 齐头并进炼钢铁

田世贤确实比曹清这个半灌水要更适合当护卫队的教官。在成功收买了人心的前提下,曹清下放了这一部分职权,让田世贤充当教官,毕竟他并不能够每时每刻都守在军营里。还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去做。不过,训练计划却始终有曹清自己掌握。每天,曹清都会抽出时间去与这些士兵们同甘共苦,还要让这些士兵们时刻记住,是谁给他们带来了好日子。

杨士良与周步贵带领的工匠们用不上很高效率的手工制作将曹清需要的物品加工了出来。曹清需要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他通过内府召集了一批非常厉害的瓷器专家。当然这个时候只能叫匠人,匠人的地位不高,皇宫里要人,这些匠人也求之不得。就算拿不到多少报酬,但是业务水平却无形得到了证明。

曹清要这些人的目的是因为这些人精通建造耐高温的保温材料。烧制瓷器需要的窑内温度达到了1200至1400摄氏度。而炼钢的温度要求是1500至1700摄氏度,虽然这个差距非常大,但是只要曹清给他们一个更完美的耐热砖配方,就有可能烧制出能够承受高温的耐热砖。甚至能够耐受2000摄氏度的高温,那样的话,制造玻璃也没有任何问题了。

曹清享受到了皇族的便利,以皇家的名义振臂一挥,各种这个时代的专家、各种原材料都是源源不断地运送了过来。各地根本不计成本。当然最后还是要朱由检与国库埋单的。虽然曹清有些奢侈,但是对于这个国家的权力中心来说,这样的耗费根本算不得什么。

“这耐火砖的质量不错。”曹清对这个时代的手工能力还是非常称道的。这种耐热砖虽然没有现代用机器压制砖头结构更加坚固,耐性性能也可能有些缺欠,但是对于曹清目前的要求,却已经足够了。

“曹公公满意便好。其实,曹公公提供的这个方子好。制作出来的耐热砖经过烧制之后,一点都不变形。如果用这样的耐热砖建窑烧制出来的瓷器会更加精美。”瓷器匠人徐德建说道。

徐德建其实是想打曹清耐热转配方的主意。曹清比他更加奸诈,自然不会轻易让他套出来。

“瓷器么?这个以后再说。这一批耐热砖烧好了,你们也别忙着回去。我这里还有很多事情给你们做。你们放心,钱粮不会少了你们的。”曹清说道。

“多谢曹大人。”说起钱粮,这些匠人的的积极性还是蛮高的。毕竟曹清出手也大方。耐热砖烧制好,该多少银两就给多少银两,该给多少粮食,就给多少粮食。一点都不打折扣。让这些将人呢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好。

“不够,我的丑话说在前头,在我这里干活,很多的东西都是皇家的绝密。你们最好不要打听,听到了也要马上忘记。这制砖的配方也是非常重要,你们不要自误。”曹清威胁道。

“不敢,不敢。”虽然曹清的话,这些匠人不是很明白,但是他们却明白一点,这公公,肯定不是说假话。

刑家姐妹站在山坡上看着不远处干得热闹的工地很是新奇。

“姐,那个小太监准备在这里干嘛?准备建设窑洞么?”邢秀娘问道。

邢红娘摇摇头:“我怎么知道?”

“二姐,那天那个小太监眼睛一直盯着你不放,是不是他看上你了。我听说京都有些太监在皇宫外面娶了媳妇。他莫不是看中你了。”邢秀娘又道。

“你这小妮子,竟然打趣起姐姐来了。看我不撕烂你的嘴。”刑圆圆说道。

刑家三姐妹个个出落得如同天上的仙女一样,而这刑圆圆更是三姐妹之中的佼佼者。也最喜爱装扮,所以,走到哪里,她都是那么惹眼。

曹清并没有发现躲在密林之后的三姐妹,他正拿着一张简易施工图指挥着泥水工们。

“这个地方尺寸不对,你这偏差也太大了一点,赶紧给我拆了重建。”曹清说道。

“偏了?不能啊,我都是经过仔细丈量的。”泥水工很是不解。

“你自己看看,相差了多少?这都相差五分了。这还能说没有偏差?大家赶工我不反对,但是必须给我把活做仔细了。否则,你们就必须重新再来。”曹清说道。

曹清现在带领人建设的是一个土法炼焦炉窑。以现在的技术条件这是炼焦的最先进的方式了。虽然曹清也知道一些建议的水力炼焦装置,但是以现在的条件还实现不了。但是以后练出了钢铁,就可以建设一个水力旋流炼焦炉。炼焦的质量还可以提高。

“曹公公,辛苦了。到庄里坐一坐喝一杯茶水如何?”刑山海说道。

“刑大人,你太客气了,我们每日过来叨扰,不太合适啊。”曹清说道。

“这有什么?曹大人肯到我庄子里坐坐,那就是看得其我刑某人。我刑某人是个粗人,不懂得那些转转弯弯。”刑山海说道。

“既然如此,咱家就不客气了。再到庄里打搅。”曹清说道。

“曹公公,这里是主内建什么工坊?”刑山海问道。

曹清看了刑山海一眼,说道:“告诉刑大人也无妨,不过还请刑大人别说出去。这里是准备建炼钢工坊。将来兵仗局的器具都是要放到这里来建造了。”

“啊呀,卑职真是不应该多嘴。”刑山海见曹清对他不隐瞒,很是高兴。

几天之后,炼焦窑炉建好。内府也从附近的露天煤矿,调了一批石炭过来。京都不远便有石炭出产,自然都是露天矿。品质也算过得去,至少已经满足了曹清的要求了。

按照曹清的要求,石炭被放入炼焦窑之中,然后进行点火。石炭不容易接火,所以得先用木头点燃,然后燃烧8到11天,便可以灌水浇熄。这个时候里面得到的基本上是曹清需要的焦炭。

炼焦的这一段时间,平炉也已经在建设之中了。曹清让那些工匠们打制好的各种器具被曹清花了很大的功夫建造成这个时代空前绝后的平炉。西方人还要在两百多年之后,才会发明这个装置。

“老杨,你说曹公公这法子能不能炼出钢来?”周步贵问道。

“很难说啊。这种炼钢法子我也是前所未闻。真要是大量炼出钢来,那可真是不得了啊!”杨士良说道。

“就是啊。这么复杂的炼钢炉,我是第一次看到过。不知道曹大人是怎么想出来的。”周步贵说道。

“是啊。真是奇妙啊。那边炼焦炉也是很奇怪。但是都被曹公公想出来了。”杨士良说道。

这个时代已经出现了炼焦法,杨士良与周步贵作为明朝最优秀的铁匠,自然是知道炼焦的。但是像曹清如此大规模建炼焦窑炉的,还是第一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