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明末假太监
10247100000079

第79章 与佳人道尽妙策

“佛门乃清静之地,兵刃乃血光之物。带着血光之物进入佛门,是乃对佛祖不敬。施主还是将刀兵解了。”龙泉寺的老和尚了尘牛脾气不小,竟然阻止曹清手下人进入寺庙。

杨大年很是恼火,“大和尚,懿安皇后娘娘与乐安公主殿下乃千金之体,若是她们有什么闪失,你们龙泉寺担当得起么?”

“龙泉寺都是僧人,何来的危险?懿安皇后娘娘与公主殿下既然是来礼佛,如何还能够做出此等对佛祖不敬的事情?”了尘和尚据理力争。

“你这大和尚,前几日,我们就遇上了要对娘娘与公主殿下不利的人。看来你这老和尚也必定是同党。否则你怎么非要让我们这些护卫离开娘娘与公主身边呢?”杨大年说道。

了尘和尚怒道:“你血口喷人。我是出家人,怎么会有害人之心?”

“你既是出家人。有为何动怒呢?”杨大年说道。

“你。”了尘和尚一下子语塞了。还真让杨大年抓住了他的话柄,“阿弥陀佛。”只好用一句佛号摆脱眼前的尴尬。

“休得无礼。”懿安皇后终于出来说话了。

杨大年连忙退到了一边。

曹清也忙出来说道:“这位高僧。你要护卫佛祖的尊威,我们也要保护娘娘与公主的安全。不如这样。这些护卫直接前往娘娘与公主住的地方进行护卫。平日也不到这主庙来。这样既不会侵犯佛门清静之地。也能够很好的保护娘娘与公主。但是娘娘与公主若是出来,还是需要有护卫陪同。我想,各位高僧也不愿意娘娘与公主在龙泉寺出点什么事情。你们看,这样如何?”

那了尘和尚虽然还是老大不愿意,但是知道这事情也不可能有太多回旋的余地。既然人家已经做出了让步,面子上已经能挂得住。所以顺势下了台阶。这和尚倒也不是完全超然。真要是超然,也不会这么在乎了。说到底也是被老朱家给惯的。

张嫣安置好了之后,便对曹清说道:“曹公公,你的事务繁忙,还是去安心做你的事情,现在皇上倚重你。你得好好替皇上办事。切莫辜负了皇上的一片苦心。现在大明也是多事之秋。事情多得忙不过来,你也别老是守在这庙里。以你的心性也是耐不住的。”

曹清倒是想走,但是朱由检是吩咐了他务必要保护好懿安皇后的。现在还多了一个乐安公主。两个轰任何一个出点什么事情,曹清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娘娘,现在地方上有些不太平。你们在这里,我可放不下心。皇上也是再三交代过,一定要保护好你们的安全。所以,我哪也不去了,就在这里服侍娘娘与公主了。再说这里离钢铁厂也不是很远,有什么事情,厂里的匠人自然会让护卫营过来找我。别的事务也都有人打理。”曹清说道。

“既然皇上是如此安排,那便听从皇上的安排吧。”懿安皇后对自己的之前的说法也不是很坚持。

曹清指挥人前前后后布置懿安皇后与朱徽媞的住处。自己则随便要了一间离懿安皇后与公主住处比较近的香房。随意在上面铺上的自己带来的被子便算是安定了下来,倒是比穿越之前东躲西藏住的那些地下室条件好了不少。

“我听闻你对皇庄的经营有点主意。正好现在有时间,不如你说说的想法。”张嫣将曹清叫住。竟然是对皇庄有兴趣。

“我也是偶尔看了一下,皇庄的面积不小,皇家的庄园甚多,但是每年出产甚微。相比是皇庄的经营不善,导致盈余不多。”曹清说道。

“你觉得是什么问题?”张嫣说道。张嫣当皇后的时候,也是听说过皇庄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一直保持在魏忠贤手里,根本轮不到她这个皇后过问。后来朱由校死了之后,她这个过气皇后更是没有机会过问了。魏忠贤倒台之后,张嫣才听说,曹清准备接手皇庄。自从曹清三两下将魏忠贤左臂右膀砍掉之后,张嫣便开始留意这个年岁比自己还要小几岁的太监。

“我打个比方。一家人养一口田。这一口田为一石。一石田产二十石粮食。一家三口来吃的话,有剩有余。一家若是有十口,便只能吃稀饭了。这皇庄产出微薄,相比是养的闲人太多,做事的人少。自然入不敷出。要想皇庄能够多出点钱,就必须减少不做事的人,让做事的人做得更快一些。另外就是让地里多长庄稼。这两年产出太少的原因,倒不是因为人的事情,而是因为气候的事情。旱情严重,想必皇庄也受到了影响。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事情就好办。”曹清说道。

曹清打的这个比方通俗易懂,张嫣一听就明白了,不过还有一些地方,张嫣不是很明白:“旱情这么严重,你又怎么解决呢?”

“天下虽然不下雨,但是大部分地方还有河流,还有地下水。只要打井,制造灌溉工具,就能够从地下取水,或者是从河里取水。实在灌溉不了的地方,还可以种植耐旱的庄稼。皇庄遍布各地。北方的皇庄干旱严重,就可以重点在南方开垦荒地。其实这个对于现在全国的旱情解决办法也是一样,有些地方已经干得连水都没有喝了。可以将这些地方的百姓迁移到那些不缺水的地方去。南方多雨,地广人稀。可以将北方干旱地区的人迁往南方。朝廷给他们迁徙的银两,帮助他们进行迁徙,以后开了荒,土地便归他们私有,还可以免除几年税务。等将来这些灾民安定下来了,再开始收税。朝廷的税收来源反而扩大了。”曹清说道。

这一下,张嫣开始对曹清另眼相看了。她真正感觉到这小太监不简单。

现在朱由检最头痛的问题,恐怕就是旱灾了,这个问题要是不得以解决,将来大量的灾民成为流民,将会是大明皇朝最大的威胁。饿疯了的灾民肯定是会造反的。这一点历朝历代都是用血淋淋的历史证明的了。而现在陕西已经成为了事实。

“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么?”张嫣问道。

“这都是我平时瞎琢磨。也不知道对还是不对。”曹清说道。

“你这瞎琢磨可琢磨出名堂出来了。你这办法有没有跟皇上说起过?”张嫣问道。

“还没来得及。我又不太识字。有了想法我也弄不太明白。”曹清尴尬地笑了笑。

曹清识字是识字的,不过识的是简体字,这繁体字倒是认识,但是却写不大对。加上这个时代的书面语可是文言文。曹清哪里弄得出来?

“这样吧。你就把你脑袋里面的奇思妙想告诉我。我帮你写下来,将来你呈送给皇上看。这可是能够帮得上皇上大忙的。小翠,上笔墨!”张嫣回头喊了一声。

没一会功夫,小翠将笔墨拿了过来。

朱徽媞不是个闲得住的主,这个时候早到龙泉寺里去闲逛去了。好这个时候并不是庙会时间,来龙泉寺烧香的人也不多。

张嫣让曹清将刚才他说的事情重新复述了一遍,张嫣在曹清说的时候,特意将内容重新整理了一下,使得内容更加有条理。大明现在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赈灾,不过跟历史上不一样。现在的朱由检因为有曹清帮他赚了一大笔银子,另外还有曹清帮他从魏忠贤哪里抄出了一大笔银子。所以短时间内,朱由检不差钱。如果有得力的人员去赈灾,说不定能够将这一场危机化解了下来。

这个时代用的是毛笔写字,写了一页,为了避免印坏别的纸张,自然不能叠放在一起。只能摊开放在一边晾干,等晾干之后才能够叠起。结果门外突然来了一阵风,将晾晒在地上的纸张吹起。

张嫣连忙去捡,结不小心碰到了凳子,一个踉跄。

曹清连忙将快要倒下的张嫣抱住。但是两个人的姿态有些别扭。

曹清两手竟然正好从张嫣身后抄过,握在她的盈盈酥峰之上。

张嫣大是羞恼,这小太监已经“不小心”摸了这里几回了,连忙嗔道:“还不放开?”

曹清却还是先将张嫣扶正了,顺便还捏了一把,然后慢理斯文地说道:“娘娘,没摔坏吧?”

张嫣白了曹清一眼,却也拿他没办法,刚刚出去端茶水的小翠回来,只看到满地凌乱的纸张。

“这是怎么回事?”小翠问道。

“这还不是风在做怪?娘娘的字写得太好,招风哩。”曹清笑道。

“就你这个人多怪?风又不识字。”小翠笑道。

张嫣脸色红红的,心里也感觉有些怪怪的,却也不好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