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友习志淦,也就是彭志淦,也就是那个《徐九经升官记》的编剧。此人乃湖北剧坛一怪杰。习兄之怪,大约有三。
一怪:电脑兴起,作家编剧家纷纷换笔,而习志淦不仅最先一批换了笔,还成了湖北人发明的一种编码“田码”的老师,到处讲课、演示,还与田码发明人合作写了一本书《田氏语节输入法》并在全国出版发行。此书中有习兄许多自个摸索出来的玩艺,输入汉字搞创作,简直是太快捷太方便了。习兄给我演示过,“吹嘘”过,但本人天生冥顽不化,虽备有电脑,却不想上机,只顾自己手写得痛快。由习兄的书到他的四处传授,全国喜爱田码输入法的怕也有数万人之多了,本人所在的省作协、省文联大院,使用他传的田码,相当普遍。这样,习兄就差一点儿要抢电脑专家们的饭碗了。不过习兄说他仅仅是一个电脑票友,如此而已。但习兄接受新生事物之快,之投入,之精,是无人可比的。
二怪:习志淦在台湾的知名度比在大陆的知名度大。习兄现在可以说是在台湾最高产的戏曲编剧。
今年上半年,台湾“中视”热火朝天播放了习志淦编剧的40集歌仔戏电视连续剧《臭头洪武君》(臭头意即癞瘌头),这只是其中之一。作为国民党的对立者鲁迅的作品在台湾开禁,似也应以习志淦的大型京剧《阿Q正传》的上演为标志,这出戏的轰动在台湾当然有其政治意义。而《阴阳河》、《射雕英雄传》、《钟馗》、《刘海传奇》、《君臣鉴》、《前世今生蝴蝶梦》、《强项七品官》、《三笑姻缘》等在台湾又到美国的上演,真是滚滚而来。这样一个大陆剧作家,专门在台湾上演新剧,真正怪也!听说这些戏将陆续“出口转内销”,比如几部歌仔戏就将回到它的故乡福建来演出。
说到歌仔戏,在台湾相当有市场,它的道白与押韵全是闽南方言。习志淦想创作歌仔戏,得完全掌握与普通话不同的韵脚。刚开始,台湾只寄来了一本《普通话闽南语词典》。就凭着这个词典,习兄竟然整理出了一套歌仔戏韵辙资料,什么江东韵(江阳韵)、延安韵(言前韵)、茶花韵(灰堆韵)。但是写起唱词来,思维方式就得完全改变了,而且还要将那些闽南韵脚烂熟于心。这位习兄,硬是整出好些歌仔戏来,你说怪不怪。
在台湾拼命上演新作,在大陆也新作迭出。那些多次获得过全国奖的戏徐九经之类,药王庙之类,膏药章之类就不必说了,现在给黄石京剧团写的《小金贝》据说又看好,电视剧方面,20集《鲁班》,20集《新钟馗打鬼》都将投拍,近期不到一周时间创作并已摄制完成的反映98抗洪的二集电视剧《血肉长城》已经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习兄几年前患过一场大病,常言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此言不错。习兄现在的创作已进入佳境,拿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到了得心应手的时候”。现在台湾方面正在频频要他的新作,且是一流大剧团。习兄也就只好这么频频地写下去了。
以上二怪,有怪异之意,另一怪则是奇怪:中年改姓。
我在认识习兄时,他姓彭,不久便改了习,将女儿彭咏黎(现有美国留学)也改成了习咏黎。
原来习志淦本应姓习,彭为母姓。他父亲习文德非等闲之辈,北伐军的政治部主任,孙中山的秘书,抗战结束后是湖北参议会副议长,后去了台湾。只因其母彭凤仪恋家,带着6个孩子留在了大陆。于是习兄几十年来在国内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虽然他恨过给他一家带来无尽灾难的父亲,但习家血脉,却无法割断。于是在两岸关系解冻后,重拾父姓,也与台湾有了往来,并继承了一笔遗产,但习志淦却将其一部分捐赠给了旅台湖北同乡会,其义举在台湾传为美谈。
习兄的改姓,改出了他人生的一段坎坷,一个悲喜剧,一个不平凡的家世。因此,你也就明白了这几年相继有湖北的剧团,湖北的导演去宝岛台湾演戏、排戏,进行两岸的文化交流,这一切是出自于谁的穿针引线和热情奔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