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陈应松文集:去托尔斯泰庄园
10329400000129

第129章 《白痴优先》

又是一个病人。门德尔因为疾病缠身,决定把三十九岁的白痴儿子艾萨克送到加利福尼亚他大伯家去。可他是个穷人,饥寒交迫,没有钱买一张火车票,这样就开始了这篇小说。进当铺,找拉比,为弄到能买火车票的钱,父子俩奔波在风雪弥漫的街头。当弄到了钱去买好了火车票后,已是深夜十二点,检票员不准他们进站了,因为火车就要开了。为此年老体衰的门德尔与检票员争执起来。在门德尔陷入绝望和恐惧之时,检票员通过门德尔的眼睛看到了自己,他看到了一个发光体,“闪闪发光,透明锃亮”,那就是门德尔,而自己却在制造黑暗。于是良心发现放了行,门德尔最后把儿子送上了即将徐徐开动的火车。

这篇小说的冷静、悲伤和父爱感动了我。父亲门德尔抚养着三十九岁的白疾儿子,没有一点怨言,并且反复告诉他一些生活中的事,为他穿衣,买吃的,告诉他在到达加利福尼亚之后应该怎么做。这篇小说与《退休期间》完全不同的是,没有一点心理描写,通篇使用的是白描,是极其简洁、干净的白描。是隐忍,仿佛生活中的不幸是完全正常的。这篇小说会给写短篇小说的人许多启示,可以用海明威似的电报语言写透人类的悲哀;可以采取冷酷的写情方式,它达到的效果异常震悚。它穿透了这个社会的冷漠,也告诉了人另一些温暖。

小说中深切无声的人道主义精神给我们中国愤世嫉俗或者急功近利的作家是一种提醒。有时候节制是必要的,可是感情又需要深厚。它解决的办法就是依托对某种宗教的虔敬和人世的悲悯。在这本书的扉页上,十八年前,我记下了这么一句匆忙的评语:一本伟大的仁慈的书。仔细想想,并非言过其实。假如说马拉默德真是一颗心脏的话,那么推动它跳动的血液就是宗教,而上帝是红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