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小说在我十几年前读它时并没有发现它的妙处,倒是对《头七年》、《银冠》、《莱文天使》顶礼膜拜。如今,我认为,马拉默德最好的短篇应是《退休期间》。首先是它的构思十分新颖,最出色的是他在刻画一个老年人“春情萌动”的心理上堪称大手笔,这篇小说使马拉默德的形象在我的面前重新恢复了高大。
好的小说总是有它的奇妙之处,好的作家总是有他的撒手锏。马拉默德虽然是个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信誓旦旦说他受到了詹姆斯、乔伊斯、舍伍德·安德森和肖洛姆·阿莱汉姆的影响,这篇小说确实证实了,在心理刻画方面,他并不比现代主义作家逊色。
在这篇小说里,退休医生、患有严重心脏病的六十六岁的莫里斯博士成为了一个可怜巴巴的小丑,他的内心被掀了出来,使人感到可笑至极:
莫里斯博士一个人鳏居(又是鳏居!),他爱读托马斯·布尔芬奇的神话寓言小说,在那个郁郁寡欢的楼房里喜欢看天空和云彩。远在苏格兰的女儿每月给他两封信。他常常为衰老而烦恼、孤独无奈。偶然一次他在楼下去取信时,捡到了一个叫伊芙琳的信,他开始激动,手臂开始颤抖,心脏以令人烦乱的速度奔跑起来。这封信奇就奇在是伊芙琳的父母对其性生活的指责。原来,这个女人是个乱来的女人。这封父母的信竟有这样的话:你到处跟别人睡觉已经够久了……我坦率、真诚、急切地劝你找一位习性坚定,心地善良的男人,只要他愿意娶你,愿意把你当做那个我想你总还是想做的人来对待。我不愿再想起你像一个半拉妓女到处游荡……二十九岁的年纪不再是二八妙龄了。其母加在后面的话是:你的性生活真叫我担忧。
起先,莫里斯博士读到别人的隐私感到愧疚,继而同情那父母,再同情那位女郎。问题就来了,博士注意力不集中了,“仿佛它从他体内唤出了一种他无法说明的期望”。那些字句反复出现于脑海。再想象她:是那个上午在公寓大门他为她拉开门的那个女人?她身上的香气仍然撩拨他的感官。继而辗转难眠——恐惧——准备把信烧掉。可早晨起来,冬日天气晴朗,晚上因恐惧出现的沮丧感又无影无踪!没有烧信,而是反复读。放进抽屉锁好——打开——又放进抽屉——惊愕:自己这大把年纪了简直是耻辱。又有一种饥饿感——是一种渴望享乐、打破惯例、重萌春情的饥饿。仿佛在渴望奇异的情味,如果尝到,自己会更加饥肠辘辘。不愿此事发生。他明白了他卷入一种不可扼制的激情之中,卷入一阵可怕的黑风之中。接下来的是他做起了淫秽的梦,感觉到肉欲和厌恶,躺在床上自我哀伤。
我曾在一篇小说中说过:人的内心是一个肮脏的垃圾桶。对以上的这位老人的心理刻画,又使我发现:人的内心真是层峦叠嶂啊!
这个老人接下来要做的是在楼下信箱找这个女人的名字。他找到了一个近似的名字。他知道这类女人是不会留真名的。找到了那个似是而非的信箱,就等着打开信箱的人。他“直勾勾地盯着报刊,却读不下去”。在邮递员来时,他又以找自己女儿的信为借口,翻寻并藏匿了一封那个叫伊芙琳的信——这下,又是一番心理斗争,打开吗?不打开?最后打开了,是一封枯燥无味的信,一般朋友的,他把信封好,再下楼投到她信箱。他终于等到那个伊芙琳,证实了是那个身上留香的女郎。这以后就开始观察她了,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取信。她在春天的各种服饰和她的妖媚风姿。她取信,他猜想除了她父母的信外,大多是她情人的。而这些信中没有自己的信——莫里斯博士的。于是他考虑给这个女人写信。他想:“有些女人需要一位上年纪的男人,这能够稳定她们的生活,有时候差三十、甚至三十五岁并不碍什么事。年轻女郎会促使年迈的男人刚健常在,尽管那回心脏出了毛病。他仍然身体健康。”他还想到若这桩美事能成,他将尊敬她,爱她,并帮助她学会尊敬、热爱她自己。他将唤醒她心中更强烈的美满的意识,唤醒她对于某个男人的钟情。
以救世主心态,怀着拯救一个误入歧途女性的、慷慨悲壮的义士心态的老博士,给她写了一封满怀深情的求爱信,说通过观察,渐渐对她产生了爱慕之心。并且要求:是否允许我与你结识?愿意与我一起吃晚餐,看一次电影或一场演出吗?
这封信极具斟字酌句,也反映出了马拉默德写作的一丝不苟——因为这一切,都是马氏操纵的。
后来呢,怀着爱恋、期望的心情,将自己打扮一新并假作看报在大厅里的莫里斯老人终于看到女郎来取信了,看到她与另一个男人一同出现的。女郎取信,看信,再将信交给那个身边的男人,男人怪笑与她说什么。她再拿过信撕得粉碎,走了。那些信的碎片就落到了莫里斯的脚下。
老博士得到了一封女儿的信,他哀哀地说:“总是丢不开老骨头。”又说:“还有死。”他回到了他十五楼自己的房间。
契诃夫的辛辣被马拉默德的那种犹太人的怜悯融化得更加潮湿、真实。这篇小说教会了我对分寸感的把握,掘地三尺的描写,必须心狠手辣而又要细锥划沙般地小心翼翼,否则,它就将成为一个毫无意义的讽刺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