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陈应松文集:去托尔斯泰庄园
10329400000020

第20章 通往县城的路

小时候我向往县城。第一次去县城,全是夜晚的感觉。夜晚的感觉是敏锐而长久的,也是深远的。

我们小镇黄金口没有煤,都是烧柴,烧柴除捡拾一些外,要靠买。烧柴比烧煤贵。但煤却不是很容易搞到的,它要计划。有一次我家弄到了一些煤票。当晚便把板车借到了,鸡叫头遍时,我便与母亲和姐姐拖着板车出门。缝纫社另一个女工和她的孩子与我们汇合了,于是,两辆板车,五、六个人便在深夜向通往县城的路走去。

那路是碎石路,两旁有高大的杨树。大人拖着我们,我们也有时下来换换手拖着空板车。在碎石路上行走着四野无人的夜路,大人们说着话,我们在板车上坐着看头顶的星星和路旁田野里黑魆魆的树影与偶尔出现的不知名的灯火(有时是鬼火),一种从未有过的新奇的感觉会突然使一个少年知晓人世的许多秘密与道理。

在四五里路的转弯地那儿,是车祸经常发生的地方,听大人说,这地方不是翻车,就是撞死了人。那时,汽车少得可怜,怎么会在公路撞死人呢?经过那个地段的时候,大人们说那地段不吉利,也有鬼气,于是在板车上的我们就听得浑身发紧,感觉敏锐异常,路旁的树影似乎就是鬼魂,城墙一样走也走不完,而身后的路上似乎也有鬼魂赶来。

在这种刺激的恐惧中走到了金猫口桥。这金猫口桥是黄金口与县城距离的平分线,桥头有几户人家。也无灯光。金猫口是孙夫人城遗址,孙夫人就是孙权的妹妹、刘备的夫人孙尚香。刘备驻守公安时与孙夫人感情疏离,孙夫人就在距县城七、八里的地方住下来了,由刘备所筑,相当豪华,只是孙夫人太寂寞,每天抱着一只金色毛皮的猫打发时光,于是这儿便叫金猫口。就在孙夫人城的旁边,有一口大潭,叫金猫潭。大人们拉着板车又讲起古来,说旧社会大土匪岳纪常就经常在这金猫口拦路抢劫,来往行商被劫了,就绑去先挖了心肝,然后丢进金猫潭里。这潭里不知丢了多少死人,肝呢半夜就让人炒了,给他的小老婆下酒吃。

听到这里,我们更加恐惧,那恐惧不亚于鬼魂。害怕有土匪跳出来杀我们一刀,并剖腹挖心。再看大人告诉我们的那金猫潭,潭面在星空下如一面发白的镜子,近在咫尺。那潭里似乎会钻出一个冤魂或坛子鬼。

但是,与大人们在起,这种恐惧并不是真正的恐惧,没有绝望感,只有安全感。恐惧与安全感结伴一起,会产生一种新的东西。

这样,步履快了,也就能在鸡叫五遍时进入县城。县城是有电灯的,有电灯就有路灯。街上倘未有行人,路边空旷。到了十字街头,就是一个巨大的荆江分洪的纪念碑。纪念碑四面都刻有毛主席的题词:“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这题词都是用日光灯圈起来的。日光灯是如此之亮,镶嵌着纪念碑,给人一种高大、庄严,恍若神话宫殿的感觉。对没见过电灯的我,在电灯组成的纪念塔下,我四面都看着,不想离去,想着这县城人的生活,这雄伟的建筑,心中满是憧憬。

我无法忘怀那第一次去县城且看的是深夜的县城,至于是怎么去煤厂拖煤的,是怎么拖回的,我都忘了。只有那黑暗中的一口水潭,那两排城墙般走不完的路边的可怕的树影,那众多日光灯烘托的纪念碑,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时常回味着它们的神奇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