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陈应松文集:去托尔斯泰庄园
10329400000006

第6章 松山战场行

怒江,名副其实愤怒的江、暴怒的江。奇险的滇缅公路,它旁边的万丈深渊下,就是云南汹涌的怒江。

车过怒江大桥时,所有乘客都得接受边防检查,这表明已经进入中缅边界。亚热带丛林的景象也初露端倪。过了怒江大桥,车行不远,爬上了一个高峰,同行的云南主人告诉我们,到了松山战役主战场。

松山战役,对于熟知抗战历史的人来说,是个并不陌生的战役,一般民众却知之甚少。在当时,它引起世界瞩目。当年日本鬼子从缅甸进入中国云南,妄图越过怒江直指昆明。但怒江大桥已在日军赶到前被中国部队炸断,日军只好在怒江以西望而止步,据守松山。1944年8月20日,中国远征军发动了对松山主体阵地的进攻,美军的飞机为配合中国远征军的行动,把松山日军阵地炸翻了。但日军凭借坚固的地堡死守,远征军第8军的抗日将士们也与之展开了浴血奋战。一次次进攻,一次次失败,远征军尸横遍野,仍以无可阻挡的气慨向山头猛攻。后来,远征军用打地道战的办法,硬是在极短时间内挖到敌阵前沿,埋下3000吨TNT,炸毁了敌军地堡。异常惨烈的战斗,打了三个月零三天,远征军伤亡官兵7600余人,而日寇3000多人也全部被歼,无一逃掉,敌首剖腹自杀。这一仗,对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解放东南亚一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步行到松山战场主峰半山腰,那儿有一座陈旧、黯淡的石碑,那已是几十年前立的了。碑上记载有数千名阵亡将士的名字,大多已被风雨驳蚀,无法辨认了。这些抗日英雄为什么近几十年未予立碑呢?个中原因是不言而喻的,这大义凛然,慷慨激昂的抗日,变得如此暧昧,让人寒心。但不管怎样,7千多名志士的血没有白流,关于中国远征军的书近几年成为畅销书,他们悲壮的为国捐躯的故事载入了史册。

云南的朋友告诉我们,在日军中也有一些悲壮的事例,特别是那些慰安妇。在日军即将败溃的时候,这些日本军妓许多人要求她们的相好将自己杀掉。但那些人不忍心杀害这些女性,于是她们就不顾一切扑向第8军阵地,甘愿成为刀下鬼。据说在腾冲一带,当地老百姓捉住了逃散的13名日本慰安妇,将她们一起关在一个老乡家的楼上,准备送交远征军。第二天发现这些慰安妇集体自杀了。她们同样是那场不义战争可怜的牺牲品。

作为中国人,也许大都忘了如此壮烈的历史一幕,但那些阵亡日军的后代,却没忘记。几年前,他们来到中缅交界的莽莽松山凭吊,对着他们父辈的亡魂长跪号哭。那场景也肯定让人唏嘘。这儿离日本是多么遥远,对中国内地人来说,这片西南高原,人烟罕至,也是十分遥远的。不可一世的3千日军做梦也想不到,会被中国远征军断魂滇西。消灭一个却花了两个中国军人的代价,而这些中国军人同样是异地几千里拼却了性命,不过好歹死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听说那些日军后代临走时,每人捧回了松山的一把红土带回日本去,算作是一种永远的纪念吧。

今日的松山,已经静悄无声了,马尾松漫山遍野,战场的痕迹不见一星半点。我们很想寻到一块弹片或是一颗弹壳,找了半天,谁也没能寻到什么,只好空手下山。战争,战争就是这样成为一个梦,被时光一笔抹杀了。当我问云南朋友,那些中国阵亡将士的后代们有人来过吗?他们答不上。一腔中国男儿的热血已是40多年前的事了,与现在无关了。这使人多少生出几许惆怅!

当我们重新上路,看着脚下的怒江,汹涌着,咆哮着,其声隐隐传来如闷雷,就像历史的一切,朦胧,模糊,然而却固执地在某一个地方存在着,倾诉着,使每一位走近的人不能不感觉到它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