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想,一个爱好泼水的民族,他们的心该是多么的天真,这个民族该是多么的浪漫。你这么想:你提着一桶水到城市街头泼泼试试看,不是进精神病院就是进拘留所,如果仅仅被人骂一声“斑马养的”,就算你很幸运了。可在中缅边境傣族的聚居地,你提着桶,高兴了就往人脖子里灌,对方非但不会骂你抓你,被灌了,还会回头给你一个微笑哩。这泼水还有些讲究,只能泼异性,但异性中的老人和带孩子的妇女不能泼,另外,中午十二点钟以前不能泼,因为上午的天气是较凉的,泼后易生病。
泼水节是傣家人的新年,4月10日,我们作为芒市地区泼水节的佳宾,还未到达目的地,沿路上已站满了泼水的男女,一个个朝我们汽车猛泼,情绪就这样调动起来了。傣族妇女的服饰基本是筒裙,简单而有韵味,因而傣族妇女作为绘画的题材,颇受画家们青睐。
车到芒市,进入了水阵,一下子就遭到了一桶桶水的洗礼,真是淋漓尽致,我们称她们为“泼妇”,的确是名符其实的泼妇。泼了一身水,算是接受了傣家人的欢迎,当然想着得怎样“报复”她们。
晚上的泼水节正式在这个边境城市的广场上举行。灯火辉煌,热闹非凡。五个热气球缓缓升空,渐行渐远,在半空中像五个飞碟,给人无穷的遐想。气球升空后,象脚鼓、芒锣都敲起来了,于是人群在象脚鼓和芒锣声的带领下,分成两行,跳起了孔雀舞。这种舞简单,但优雅,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色彩,基本上是一种佛教庆典舞。广场上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这些贵宾也加入到跳舞的行列。接着焰火升腾。舞蹈的人慢行慢舞,方阵不乱。
这种简单的舞蹈,似乎是一个民族的倾诉,它代表了这个民族的一切。接着在广场旁的室内体育场,观看了州文工团表演的各种傣族舞蹈,舞蹈基本上表现的是傣族青年男女在凤尾竹下谈情说爱的场面。缅甸南坎歌舞团表演了《新孔雀舞》,另有一支缅甸木姐县的傣族姑娘舞蹈团表演了象脚舞。整个芒市之夜真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们泼水、洒水、跳舞,互相祝福,比汉族的春节热闹多了。
在舞蹈的人流中,我深深地感到一个民族在这块土地上,没有任何国界概念地生存了几千年,顽强地表现自己,的确是让人惊叹的。在这块多山的地方,他们有着难以置信的凝聚力,这股巨大的力量来自何方呢?在每个人优美的步调一致的孔雀舞姿中,我似乎找到了某种答案。
在参加了泼水节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法事活动之后,4月14日我们跨过瑞丽江,乘车抵达缅甸的南坎县城。南坎是缅北重镇,一过江,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同了,语言不同,文字不同,使用货币不同,使人觉得的的确确到了异国他邦。但这儿仍是傣族的聚居地,缅甸旅行社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一排排缅甸少女恭候大家,欢迎的方式当然就是泼水。不过还有一台挺不错的舞蹈节目,让人大开眼界。
缅甸的泼水节很野,大街上,插着缅甸国旗的消防车,用水龙头向行人“泼”水,我们这些来自中国的客人自然是首当其冲。但缅甸人十分友好,特别是缅甸姑娘,如果你向她们抱拳叫饶,她们就不会泼你,顶多只用树枝蘸点水洒在你肩上。野的是小伙子,同行的女性们大都被一次次淋透,以至于一个个都淋得面带愠色,敢怒不敢言。
短短几天,在国境线两边的城里参加泼水节,到处是泼水的人,到处是湿漉漉的街道,而我们的衣裳也没有干爽过。在这些天里,什么孤独、苦闷、失意、单位的不快,上司的险恶,同行的刀子等等均不存在,身心极度松弛,人又回到童真时代,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这样唤回了你美好的记忆,重新认识了人类那些单纯、善良、喜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