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陈应松文集:去托尔斯泰庄园
10329400000067

第67章 老 人

每天早晨,她都要经过那一片梧桐掩映的老房子,然后到单位上班。这是城市一个安静的地方。梧桐任其生长,没有人工修剪的痕迹,所以枝繁叶茂,高大无比。梧桐几乎一到夏天就开始掉叶子,清扫落叶的人总是清早将它们扫成一堆,点火焚烧,青烟弥漫在空中。因此,走过这个地方,总能闻到树叶燃烧的清香。

那个老人就坐在自家门口东侧的梧桐树下,也就是在路边。她看到的这个老人是太老了,不是人们常见到的穿着白网球鞋和运动衣打太极拳、遛鸟舞剑的那种老人。这位老人已进入垂暮之年了,坐在小板凳上,眼睛浑浊无神,脖颈僵滞,双手抱着清漆拐杖,就那么呆呆地坐着,已经没有什么活力了。

她每天经过的时候,发现老人总是用那双恍若隔世的眼睛看着她,那松弛的眼泡里蓄满了善良、寂寞的哀光。她感到害怕,害怕老人的那双直瞪瞪的眼睛。然而她凭直觉感到每天早晨老人都盼望着她的出现,而当她从老人面前走过去,很远很远了,回过头,看到老人还在目送着她。

她感到有些诧异。她不是老人,她还不到30岁,她不知道人老了是否都爱盯着一个过路的陌生人。

后来她开始同老人点头,老人显然有些惊喜,也微微向她点头,苍老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那笑意无比慈祥,使人想到父亲。她观察到老人对其他过往的行人都不点头和观望,似乎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兴趣,然而当与她点头微笑时,却从满脸皱纹里溢出一种幸福感来。

再后来她开始跟老人说话,无非是问候“您好”,老人这时往往就从喉咙里艰涩地滚出一串“好,好”来,不过声音极弱小,近乎于喃喃。

有一天她在办公室里突然想到这件事,觉得老人每天早晨一天不拉地坐在这路边,似乎就是为了等待她,见见她。真是个好奇怪的老人。然而,她觉得这样好,能给一个行将入土的老人每天带来一丝期盼,一丝安慰,还有什么比这更好呢。于是她的心里涌出一丝暖流。不过她依然觉得老人有些奇怪。

这天早晨,她问候了老人之后,老人示意她停下脚步,用那种弱小的苍老的声音问她:“姑娘,你是不是姓姚?”

“我不姓姚,我姓余。”她照实说。

“那……你母亲是不是姓姚?”

“也不。我母亲姓张。”她看着这位老人。

“哦。”老人脸上露出很复杂的表情:歉意、尴尬和深深的失望。老人看着她不解的脸,接着说:“姑娘,你很像我中学时代的一个同学,她姓姚,我老以为你是她的女儿。”

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她总算弄清楚这其中的蹊跷了。老人的眼光沉入岁月深处,继续说道:“60多年啦,我记得是学校春季运动会,我跑800米,跑到终点,又累又乏,大汗淋漓,这时我看见一个低年级的女孩子走过来,塞给我一条手绢让我揩汗。等我擦完汗,这个女同学已经不在那儿了。我回到家把手绢洗了准备第二天还给她,可是等我一打听,她恰好在这天转学走了,不知道转到哪个学校。从此后,我再也没有见到她……”

老人吃力地说完了,微微张着嘴,看着树叶焚烧冒出的青烟,好久好久,动都没动一下。

她的心里突然感到一种震颤。她看着这个静静讲述的老人,这个来日不多的老人,他的心中竟有这么美好的记忆。老人差不多快80岁了吧,他一生有多少荣荣辱辱,可是,在生命即将走完的时候,似乎将过去的一切都忘记了,在灵魂的圣地中,在最深处,却只存放着这个小小的美好记忆,风风雨雨,都没能销磨去,以致于在他的晚境中,通过一个陌生的路人悄悄回忆着、咀嚼着,并且几乎填满了他所剩无几的生命。

她无法安慰老人,她只好走了。走了很远,当她回过头来,看到这位在梧桐树下,在焚烧落叶的烟缕里,抱着拐杖的老人,那树隙泄露出来的早晨的阳光,把他的身影镀得像金子一样。